◎文/王耳朵先生
豆瓣網(wǎng)友秦言言在自述帖里,詳細回憶了自己在深圳當高端保姆兩個月的經(jīng)歷。
2011 年,她大專畢業(yè),開始了“深漂”生活。她嘗試過很多職業(yè),從公司職員、小工廠的銷售助理到文案策劃、網(wǎng)站編輯……前前后后有十多個。每次一聽說某個朋友、哪個同學在什么行業(yè)混得不錯,她就跟著去干;但每次她都在短暫的嘗試后,發(fā)現(xiàn)那些工作不適合自己。
去年,她在網(wǎng)上看到另一女生說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做家庭教師,月薪2.5 萬元。她瞬間想到之前看過不少高才生做保姆年薪幾十萬元的新聞,立馬有了“思路”:這個我也能干。
通過面試,她入職了一家家政公司。剛上崗,就接到了一單活:給雇主五歲的小兒子當“英文老師”。去了才知道,她的工作內(nèi)容不只是家教,還有幼兒園、輔導班接送,陪玩、喂飯。雇主家的房子只有80平方米,跟她想象中差距不小。工資每月只有7000 元,中介還要抽1000 元。干多久,中介抽多久。
正式開干,她更失望。吃飯,是雇主家先吃完,她最后吃——剩什么吃什么,剩多少吃多少。睡覺,是和雇主小兒子共享一間狹小的臥室——屬于她的地方,只有一張折疊床。最讓她破防的是伺候雇主小兒子吃飯:全程站在五歲的孩子身邊,在雇主的注視下,一口一口,畢恭畢敬,夾菜喂飯。
她再也無法忍受,沒幾天就離職走人了。
第二單,工作環(huán)境如她所愿,是個大房子,200 平方米。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家更麻煩。
因為家里有寶寶,雇主要求房子絕對干凈。白天做飯、打掃衛(wèi)生,晚上給寶寶洗澡,從廚房換“客廳拖鞋”進入客廳,又換“臥室拖鞋”進入臥室,再換“浴室拖鞋”……一切忙完,她汗流浹背。
她想洗個澡,結(jié)果雇主卻說寶寶睡了,水流聲太吵,不許她洗澡。她一夜未眠,待到第二天天一亮,就告辭了。
第三單,條件更好。大別墅,家中人口簡單,只有女主人和女兒,保姆還有單獨的房間,屬于“搶手”的雇主。但她照樣沒干下去,原因是覺得雇主的性格太強勢,催促她做早餐、做家務的命令,讓她感到緊張。女主人教育女兒的大聲斥責,也會讓她感到氣氛壓抑。于是,她又一次匆匆離職。
秦言言在帖子最后無奈地寫道:“以前覺得再怎么不行,做保姆總可以吧,可現(xiàn)在連退路都沒有了。我再也不會踏入這個行業(yè)了,就算揭不開鍋也不去了?!?/p>
她為什么屢屢受挫?
因為對于每份工作,她都低估了它的辛苦程度、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她的信息來源太過匱乏和局限,聽聞哪個行業(yè)掙錢,想都不想就躬身入局??吹接腥嗣.厴I(yè),做高端家政收入不菲,便去追趕“浪潮”,卻從沒想過這個世界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
當你自以為掌握了某種賺錢的一手信息,其實不過是新聞、短視頻加工、傳播后早已落后的二三手信息。你以為是一片藍海,其實行業(yè)早已飽和。
兩個月里,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活干,因為保姆行業(yè)已經(jīng)超乎想象的卷。每天有大批人來找工作,可市場有限,只能有單就上,雇主的要求再苛刻也得忍著,否則只能走人。
實際上,這恰恰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困境。
正如知乎上那個問題:月薪1萬元在辦公室上班和賣炸雞一個月賺3 萬元,你會選哪個?
不少人看到高薪,想都不想就對后者心動。但一條高贊的回答,狠狠揭開了真相:即便賣炸雞真的能月入3 萬元,這種好事,別人憑什么免費告訴你?當你都知道了這樣一條“捷徑”時,其他人怎么會不知道?當入行的人越來越多時,你還得無限擴大成本,提高競爭力,蛋糕就這么大,怎么保證自己能分得多?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管窺效應”:當你的眼睛只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時,你只能看到那狹長的一道,看不到管子外面的風云變幻。
一件事盛行了,我們就用有限的信息將自己牢牢裹在繭里,相信這就是世界的全貌。所見越是匱乏,認知越是固執(zhí)。還是那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有缺陷的必然。
作家霧滿攔江講過一句話:“認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舉目所見,只有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拼命求索,卻無改于自己的命運之分毫。”
這話很真實,也很扎心。我們畢竟都是普通人,平時生活里能接收到的信息有限,見過的世面也不算多。那就沒有改命的機會了嗎?未必。我分享兩點體會:
一是,先堅持做好高復利的事。
很多人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還沒有等到拐點時,就放棄了。
不要因為別人的結(jié)果,打亂了自己的步伐,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普通人沒有資源,無法預知風口,那就靠知識、經(jīng)驗、技能的累積,再加上堅定的耐心,一定會有出路。我寫過在崗位上認真鉆研了5 年,練就了一身高水準專業(yè)技能的快遞小哥,被杭州市認定為高層次人才。我也寫過光滅蚊這一件事,就研究了13 年,成了“滅蚊專家”的超市阿姨,被贊上了熱搜。
人首先需要成長,然后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這就是復利效應。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學習專業(yè)技能,向不同領域?qū)I(yè)人士學習……在時間的加持下,你的積累必會收獲驚喜。
二是,別讓學校成為你教育的終點。
很多人從學校畢業(yè)了,就停止了學習,蜷縮在有限的知識構筑的信息繭房里,根本無法擁抱時代的千變?nèi)f化。唯有充盈了大腦,才能對未來有清晰的判斷,不會盲目踩坑。
我們普通人與其總幻想走捷徑發(fā)財,不如老老實實給自己升個級。能決定你過什么樣生活的,從來不是運氣,而是眼界、認知、經(jīng)歷所構成的實力。
這才是這世界最大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