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青 倪華東 陳艷芳 朱澤鏵
同學(xué)們,你一定玩過氣球,也吹過氣球吧!我們拿一個氣球,一點一點往里面吹氣,氣球一點一點鼓起來,越吹越大……有些文學(xué)作品的故事發(fā)展就如吹氣球一般,仿佛在不斷地向一個氣球吹氣,氣球不斷地變大。今天,我們以莫言的《奇遇》為例,來欣賞一下莫言給“氣球”“吹氣”的過程,感受心理描寫如何循序漸進(jìn),扣人心弦。
《奇遇》中講述了一個人走夜路,極害怕遇上鬼,可一晚上都沒遇上鬼。在莫言的筆下,小說主人公走夜路時的恐懼心理從無到有,從微弱到強烈,一步一步,表現(xiàn)得生動、傳神。我們就把這份恐懼當(dāng)作一個氣球,看看莫言是怎樣把它吹大的。
首先來看文中的“我”走夜路前的一處描寫:
舉頭看天,見半塊月亮高懸,天清氣爽,我便決定不在縣城住宿,乘著明月早還家,一可早見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鮮空氣。
明月高懸、天清氣爽,這樣的夜晚平常無奇。這對主人公的恐怖心理來說,是“零”起點,此時的氣球是一個還未吹過氣的 “癟氣球”。
讓我們一起跟隨文字,看看莫言是如何把這個氣球慢慢吹大的。
為了求近,“我”走上一條“行人稀少”的土路:
路面上雜草叢生,只是在路中心還有一線被人踩過的痕跡。
雜草叢生,路寬一線。天哪!走這樣的土路,哪怕是在白天,也怕旁邊雜草叢中忽然竄出些蛇鼠蟲獸,更何況是月夜,還是孤身一人走在這樣的路上,能不怕嗎?此時,莫言開始為通篇的“恐怖”氛圍緩緩吹氣了。
再看此時路旁的景色:
路兩邊全是莊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紅薯地等,月光照在莊稼的枝葉上,閃爍著微弱的銀光。幾乎沒有風(fēng),所有的葉子都紋絲不動,草蟈蟈的叫聲從莊稼地里傳來,非常響亮,好像這叫聲滲進(jìn)了我的肉里、骨頭里。蟈蟈的叫聲使月夜顯得特別沉寂。
蟈蟈“非常響亮”的叫聲,高粱、玉米、紅薯的“紋絲不動”,這些修飾語看似平常,但組合起來,就顯出“動”與“靜”的巨大反差,讓人心生疑慮不安,也讓人容易浮想聯(lián)翩——當(dāng)然不是美妙的聯(lián)想。此刻,似乎蟈蟈的叫聲已經(jīng)穿過“我”的耳朵,“滲”到骨肉、血液之中。這就叫“毛骨悚然”!
“恐怖”的氣球在莫言的筆下鼓起來了,正在不斷地被吹大:
我忽然感覺到脖頸后有些涼森森的,聽到自己的腳步聲特別響亮與沉重起來。我有些后悔不該單身走夜路,與此同時,我感覺到路兩邊的莊稼地里有無數(shù)秘密,有無數(shù)只眼睛在監(jiān)視著我,并且感覺到背后有什么東西尾隨著我,月光也突然朦朧起來。我的腳步不知不覺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終于,我下意識地回過頭去。
在這段描寫中,兩個“感覺”和一個“突然”,將原先對外在“景”的描寫轉(zhuǎn)到自我的內(nèi)心感受上來了,這種由外而內(nèi),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順序調(diào)理。這時候的心理感覺就如“疑鄰盜斧”一般,越看越像,越像越想,越想越看,越看越像,反復(fù)循環(huán),恐懼感不斷增強,以致于月光也“突然”變了,這不就像影視劇中鬼怪現(xiàn)身前的“妖氣”嗎?
恐怖的“氣球”已經(jīng)被吹得很大了,但莫言并沒有停止“吹氣”,又來了一番“我”與內(nèi)心恐懼的對抗?!拔摇辈捎米晕遗u的方式給自己壯膽,期盼用這樣的方式打敗恐懼,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可是,“我”的內(nèi)心卻依然很不爭氣,腦海里竟不合時宜、連篇累牘地涌進(jìn)鬼故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的對抗敗下陣來,“冷汗直冒,滲透衣服”。此刻,恐懼的氣球似乎已經(jīng)泛出“亮光”,到了“爆”的邊緣。“我”差不多快被嚇得跪地求饒了,但又能跟誰去跪地求饒呢?能給壯膽的只有自己,于是——
我高聲唱起歌來:“向前向前向前——殺——”
試想,在這樣一個孤寂、清冷、荒涼的野外小路上,一個孤零零的人在撕心裂肺吼唱著這樣一首“軍歌”,是怎樣的場面?這是“恐怖”的氣球被吹到“爆”的臨界點了。
到底結(jié)局如何,“我”撞上鬼了嗎?趕緊往下讀:
自然是一路無事。臨近村頭時,天已黎明,紅日將出未出時,東邊天上一片紅暈,村里的雄雞喔喔地叫著,一派安寧景象?;仡^望來路,莊稼是莊稼道路是道路,想起這一路的驚懼,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唉,天都亮了,一路無事。那要爆的氣球似乎“呼——”的一聲,一下子放光了氣。
回顧全文,莫言描寫夜行的恐懼心理,是一個逐漸變化、遞進(jìn)的過程,猶如登山一樣,一步接著一步,一步更比一步高,一步更比一步險,讓讀者隨著文字慢慢卷入其中,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
氣球是慢慢吹大的,氣氛也是慢慢營造出來的。
同學(xué)們,在莫言的《奇遇》中,這個氣球叫“恐懼”,那在其他的文章中,氣球還可能叫什么呢?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憂傷”,或者是“憤怒”“驚訝”“委屈”等等。你也試著去解開“氣球”如何被吹大的秘密吧!
(文中提到的《奇遇》,選自《莫言給孩子的八堂文學(xué)課》,浙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