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凌
還在育才中學讀書的時候,時?;孟氲茸约荷狭舜髮W也要在這個版塊兒寫文章。今兒可終于夠格啦! 不過,當我打出自己的校名的時候,還是一陣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考上交大了,不敢相信確實選擇了法學,不敢相信自己已經(jīng)是大學生了。從軍訓到現(xiàn)在,剛好三個月。時間不長,但感觸很多,甚至希望所有即將步入大學的小朋友都能讀到這篇文章,尤其有意向讀法的學弟學妹。
每次別人問我為什么想學法,我總是懶得解釋,打哈哈過去。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方都會對我想學法感到不可思議,甚至透露出些許不理解和反對:看著柔柔弱弱的像個初中生一樣,怎么和別人吵架?現(xiàn)在概括起來,大概原因有三。首先,雖然本人長著一張人畜無害的臉,但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喜歡為自己以及他人打抱不平。高一的時候受不了老師未經(jīng)同學同意而大刀闊斧地把同學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并公開發(fā)表而和這位老師發(fā)生爭執(zhí),高二時在老師再三強調(diào)要“好好填”教師評價的情況下,我依然沒有“好好填”,以及在離開育才中學前大動干戈地采訪了數(shù)位領導老師。其次,是我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竟然還算不錯。高中時一直待在春韻文學社,洋洋灑灑寫出辭藻華麗的千字文小說散文不在少數(shù),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是語言表達能力,雖然我不是特別善于社交,也沒有三寸不爛之舌,但長輩們總是夸我口才好,給了我很大的自信?,F(xiàn)在想來,也許只是語速比較快容易唬人。由此可見,我想學法并不只是對這個學科的熱愛,也不只是幻想成為正義的化身為民除害,還有很現(xiàn)實地覺得自己的特質(zhì)還算與這個學科契合,不排斥,學起來不會吃力。
但現(xiàn)實是,進入大學后很不適應,其主要原因是我高中時學的是全理學科,而法學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個文學科。高中學數(shù)理化的時候,上課根本不可能不聽,因為不聽就意味著根本沒法寫作業(yè)。而法學的課堂呢,作業(yè)不僅不多還和課上的內(nèi)容沒多大關系,這就導致我會覺得好像不聽課也沒什么關系。除此之外,老師們常常喜歡拓展許多內(nèi)容,或多種學說流派,或文史哲方面的背景,這就導致我上課時無法抓住重點,總覺得不知所云在聽天書。尤其是網(wǎng)課時期,注意力全被手機搶去,專心聽課變得更難。我曾因為學習方面的困擾去請教了學長學姐,他們表示不用過多擔心,因為大家剛開始都這樣,甚至大二了依然是這種狀態(tài),需要適應法學和其他學科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推薦了很多細致的學習方法,包括怎么記筆記、怎么背書、參考哪些教材,等等。后來恢復了線下課,我也嘗試運用這些方法,慢慢地也算是適應了這樣的課堂。只是,現(xiàn)在還不知道期末考試會是怎樣的災難。
其實我有去問別的學校其他專業(yè)的朋友,大家普遍反映,大學基本上都是自學。你不能再像高中一樣奢求老師上課的時候把每一個知識點講清楚,老師也基本上不可能在課后還花時間為你講更多東西,如果你僅僅只是完成了作業(yè),那是遠遠不夠的。小組pre、小論文以及各種讀書報告都是絕佳的學習機會,甚至會比上課時學得還要深入。在高中,基本上每天的課都滿滿當當,每一科要干什么也都清清楚楚。但大學里沒有人會告訴你現(xiàn)在應該干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沒有早八的時候你可以九點半才起床,有早八的時候你甚至也可以九點半才起床,沒事兒干的時候你可以在宿舍睡覺打游戲,你也可以每天泡圖書館咖啡廳。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qū)W,全部都看自己。一開始我很不適應,因為我早已習慣應試的填鴨式教育:上課不用帶腦子,老師說什么你記什么,課后要干什么也都已經(jīng)安排妥當。剛步入大學那會兒,真是感到好空虛,上課又不知所云,課余又不知所措,內(nèi)心十分慌亂。后來與媽媽通話聊了聊這個問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便是高中和大學最大的區(qū)別:由被動學習轉(zhuǎn)為主動學習。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交大法學生的課真的非常少。一星期就一節(jié)早八,不用學高數(shù)、不用學計算機,一學期就四門專業(yè)課,一周的課加起來還沒我高三一天的課多。這意味著我有極多的課余時間可以用來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比如,辯論。在高中的時候,爸媽就瘋狂安利我說去了大學一定要去辯論隊,尤其是我爸,據(jù)他所說,幾乎所有成功人士的口才和思維都是在辯論隊里鍛煉出來的。再加上作為法學生,辯論已經(jīng)不能算作是課外活動,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門必修課,即使你不在辯論隊,你也逃不開各種形式的辯論。受此影響,法學院辯論隊開始招新后我就報了名,誤打誤撞還被選上了。此后就是在學長學姐(主要是學姐,法學院男丁稀缺 )的帶領下打了三場比賽,除了一場友誼賽不評勝負外,其他兩場都贏了,而且都是三比零壓倒性勝利。
但是,我對這項活動,真是說不上熱愛:每次備賽過程都極長,一討論就是三小時起步,常常在定完論點后又被學長學姐推翻,或是學長學姐想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我們,但我們又無法百分百地理解他們的論點。有時候我甚至一想到要辯論就生理不適,惡心想吐,滿腦子都是害怕恐懼和逃避。可我又很矛盾,比如,在討論時一起吃夜宵及比完賽一起吃午飯的時候又是那么快樂,比完賽后被學姐夸,想出了好的點子或反駁的理據(jù)又是那么的開心和自豪。這兩種狀態(tài)總是交叉反復出現(xiàn),一會兒厭惡,一會兒喜歡。所以,當校隊招新通知發(fā)布后,我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報名??偟膩碚f,我沒有到一種非常排斥辯論的地步,但它時常讓我感到痛苦,我有點志不在此的感覺。但在爸媽的極力勸說之下,我還是報了名,心想還是試試吧。昨天剛比完了第一輪面試,還未出結(jié)果,若入選則會進入下一輪面試,新一輪痛苦和快樂的交織。
剛剛有提到“志不在此”這件事,之所以這么覺得,是因為有其他事情讓我覺得快樂,即使占我很多時間,我也不會覺得痛苦。比如,模擬聯(lián)合國。加入模聯(lián)的唯一原因就是想練練自己的英語,畢竟一周一節(jié)的英語課真的無法給予我足夠的攝入,英語一直處于一種退化狀態(tài)。而我如此擔心英語則是因為目前有出國的想法,而英語好則是出國的必要且最重要條件。即使我現(xiàn)在雅思已經(jīng)有七分,但英語這個東西你不常用它會退化的。
剛剛結(jié)束了我人生中第一場模聯(lián)比賽,是UNICEF(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解決有關童工問題的會議。在會前做調(diào)查閱讀大量英文網(wǎng)頁和文獻的過程中,我真是感到無與倫比的快樂。大會為期三天,從早開到晚,還不允許使用電子產(chǎn)品,這點還真挺有聯(lián)合國那派頭。這是我第一次穿正裝,一穿就是三天。會時所討論的話題其實每位代表都有所準備,所以模聯(lián)并沒有像辯論一樣激烈地交鋒,更像是表演形式地協(xié)商與切磋。
開完這次會,真是有數(shù)不清的同學來加我的微信、夸我的發(fā)音很好聽以及在選最佳代表時投票給我。讓我想起當時高二網(wǎng)課,我被英語老師夸發(fā)音好聽,在騰訊課堂上為大家朗讀了一篇新概念課文,評論區(qū)都是夸贊,還有一位同學特意來加了我的微信,后來我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英語總是能帶給我很大的自信和喜悅,因為擅長,所以更加熱愛。我并不會覺得凌晨時修改決議草案或者在讀英文文獻時的吃力讓我感到痛苦,我心甘情愿地如此付出來獲得快樂。
再比如,跳舞。十月份那會兒,我參加了很多活動:聚餐團建、野餐、辯論……但跳舞是唯一一件我在做完這件事后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喜悅和快樂的事,這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快樂。很感謝交大有國標舞協(xié)會,規(guī)模不大不小,有很多比賽和演出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在舞蹈室昏天黑地地排練,在舞臺上閃閃發(fā)光,這樣的關系不需要靠團建或聚會來維持,這是純粹的快樂。這一周將有兩場演出,都是校級的大型晚會,緊張又期待。拉丁舞這項技能,未有幸在中學時期向大家展示,但在交大,在國標舞協(xié)會,非常幸運能將我的快樂展示給所有同學。
剛剛買雞蛋灌餅時發(fā)現(xiàn)連個鋼镚都掏不出來了,猛然抬頭一看日歷已經(jīng)25號了,是時候找媽媽要生活費了。上了大學以來,最深的感觸就是經(jīng)濟限制。高中時本來花費就小,衣服是校服,三餐在食堂,不需要收拾打扮,周末也沒時間聚餐約飯。畢業(yè)后的暑假則報復性消費,父母也沒有限制。去云南和同學一起豪華游,購置了一堆大牌化妝品,隨心所欲地買衣服,看話劇、逛景點、唱k、吃大餐,結(jié)賬時那數(shù)字看都不看一眼??缮狭舜髮W,生活費是要按月算的,一個月的總量就這么多,而如何花這筆錢,則取決于自己。更何況大學的花費也不少。第一次出校和同學一起去外灘,挑了一家西餐廳,結(jié)賬時差點沒吐血。常常想買件衣服都猶猶豫豫,想換個新的粉底液又想著現(xiàn)在這瓶倒一倒還能撐到下個月,總想著等下個月發(fā)錢了就把購物車清了??慑X是有限的,而購物車是清不完的。其實父母給我的生活費不算少了,是我花錢太大手大腳了。習慣一下不能隨意吃大餐,不能隨意買包買衣服的生活,想做的美甲,想燙的頭發(fā),統(tǒng)統(tǒng)留到“下個月”吧!
在上大學前,我爸總是極力勸說我要多交朋友,交大如此優(yōu)秀的校友資源可千萬不能被浪費,覺得每一個交大人都是身懷絕技——未來能創(chuàng)造出十幾二十個上市公司,希望我能廣交友并“慧照識珠”。于是開學后我仿佛有那種社交饑渴癥,看到誰都想加微信,甚至會有些尷尬地刻意地聊天,假裝自己是所謂的“社交牛逼”分子。在清閑的時候,我總是期盼著幻想著在這林林總總的關系中的哪一個會是我的閨蜜,哪一個會是我的知己,哪一個會與我一起高歌、宿醉、交心?,F(xiàn)在想來,人還是不要對任何事情抱有期待為好,因為只要有期待,就會有失望。我急切地期待認識來自各個學院的不同類型的人,我急切地期待結(jié)交一幫“狐朋狗友”,我急切地期待延續(xù)高中時的友誼關系。可是在開學頭一個月里,雖然和舍友、班級同學以及學長學姐的關系都還不錯,但也就只是不錯了,我還是會懷念高中時一起上廁所的姐妹、宿舍的夜談以及暑假在云南旅游時的七個人的歡聲笑語。我開始覺得自己很孤獨,雖然我不是沒有朋友,可還是會覺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后來其實慢慢明白,交朋友這件事,急不來,而交要好的朋友這件事,求不得。
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用力過猛還竹籃打水一場空,但那只是因為剛開學而我又如此心急,后來我通過舞蹈社、辯論隊,自然地認識了很多很不錯的人,來自各個專業(yè),性格也各異。在大學只要你不排斥社交,認識的人不會少,不必強求自己以一種會讓自己不舒服的方式去廣交友,水到渠成,順其自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而為何要好的朋友是求不得的呢? 因為在大學,每個人其實都是孤獨的,更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承受。同是法學生,有的人在趕辯論稿,有的人大一就開始參加模擬法庭的比賽,有的人在音樂劇社寫劇本,有的人當了班長學委。每個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大相徑庭,你的很多委屈和難過,其實很少有人能共情?;蛘哒f,大家都很忙,你不會好意思抓一個剛做完三小時實驗趕完兩個PPT和論文的人來聽你倒苦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道,不過恰好在這個時空,你和某些人的軌道相交,在之后,也許會再見,也許不會。
大學生活有很多和高中不一樣的地方,一篇文章無法窮盡,一個人的故事也無法全面體現(xiàn)。但或許我的故事能帶給你一些模糊的感受,像是一個預防針,不要對未知的事物過分期待,也不要過分害怕。遇到困難或者感到不適應都是太正常不過的,隨便發(fā)一條朋友圈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人和你是一樣的感受。在這條路上時刻都要適應變化,不要懷念過去,不要整日幻想未來企圖逃避當下的生活。想延續(xù)昔日的快樂,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件事都盡力做好,著眼于手頭的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