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璽霖 (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魚類剝制標本用于科普教學可長期保存和陳列展覽,為魚類的識別、分類等工作提供參考,也可作為工藝品供玩家收藏。鰈形目作為魚類中重要的一大類群,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海域,種類繁多,肉味鮮美,自然產(chǎn)量大,是全國乃至世界公認的高級經(jīng)濟魚類,無論在水產(chǎn)業(yè),還是在魚類科學領域,均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與地位。然而鰈形目魚類體型特殊、魚皮較薄、油脂含量較高且死后易腐敗不易保存,剝制標本制作難度較大,需要一定的制作經(jīng)驗和功底。
傳統(tǒng)的魚類剝制標本制作技術存在工藝繁瑣、制作周期長、易受外力損壞、風干過程中容易變形、成品不逼真等一系列問題,且大多使用三氧化二砷、苯酚等對環(huán)境和人體具有嚴重毒害且價格昂貴難以獲取的藥品,因此,國內的魚類剝制標本制作技術需要改進。經(jīng)過多年不斷制作研究,總結出新制作方法,該方法在制作過程中只使用濃度為95%及以上的乙醇固定,能快速固定魚體造型且易于皮肉分離;用次氯酸鈉溶液擦拭脫脂,效率較其他脫脂劑更高,且易于獲取,對人體傷害較小;用賽璐玢修補加固魚鰭,在外觀上既與鰭膜相似,又能起到加固魚鰭不易受外力損壞的作用,該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制作簡單便捷、少毒少害、易于學習制作、成品更加逼真、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
2022年3月上旬在大連的一家海鮮市場購買活體黃蓋鰈一尾。黃蓋鰈(Pseudopleuronectesyokohamae),屬鰈形目、鰈科、黃蓋鰈屬。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中國、朝鮮和日本沿海均產(chǎn)。肉味鮮美,是一種常見的鰈形目經(jīng)濟魚類。
標本制作之前,對魚的全長、體長、體高、眼徑等各部位進行測量記錄,并拍照記錄魚生活時的形態(tài)和體色,作為制作假體和后期上色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盤、95%以上濃度的乙醇、脫脂棉、次氯酸鈉飽和溶液、樟腦粉、凡士林、硬質固體泡沫塑料、醫(yī)用針線、義眼、顏料、清漆等。
用濕毛巾包裹魚體,待其自然死亡后,用解剖刀沿無眼側側線劃開,直到尾基部。擺好想要的造型,用95%及以上濃度的乙醇浸泡2~3 d,直至魚體僵硬完全定型。洗去魚體表面的黏液(圖1)。
經(jīng)過2~3 d的浸泡,魚體完全定型,魚皮變得富含韌性不易損壞,易與魚肉分離。在切口處找到魚皮與肌肉的分界處,用解剖刀慢慢將魚皮與魚肉分離,注意使用解剖刀時的力度和刀刃的角度,避免劃破魚皮。剝至支鰭骨時,用解剖剪將支鰭骨剪斷,魚鰭基部的皮最為脆弱,在剝制時極易斷裂,若大面積斷裂則全魚即廢。身體剝完后慢慢向頭部剝離,先剝頭蓋骨,直到臉頰、眼球,再到嘴的基部,剪斷嘴基部的骨頭,完整魚皮剝制完成。剝制好的魚皮和魚肉(圖2)置于95%的乙醇中浸泡保存, 直至進行脫脂和假體制作。
圖2 剝制好的魚皮和完整魚肉
將魚皮從乙醇中取出,展開鋪平,待魚皮表面乙醇風干后用解剖刀刮去殘留的魚肉。用鑷子夾取脫脂棉,蘸取飽和次氯酸鈉溶液涂抹魚皮內側,再用干脫脂棉擦拭,反復多次直至干脫脂棉擦不出顏色即可,此時魚皮內的油脂被完全脫去。脫脂后的魚皮放入清水浸泡直至魚鰭完全展開。
根據(jù)剝出來的完整魚肉和測量的數(shù)據(jù),用硬質泡沫塑料雕刻打磨出與魚肉1∶1吻合的假體(圖3)。
圖3 制作好的假體
將樟腦粉與凡士林混勻,涂抹在魚皮內側,將假體置入魚皮中,用內縫法沿刀口縫合,縫合時需不時在魚皮和魚鰭上噴水,保持魚皮濕潤。用內縫法縫合,縫合口不明顯,在外觀上與側線相似。
將魚鰭用清水潤濕后完全展開,用硬紙板、回形針固定,將魚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風干。完全風干后取下硬紙板和回形針,此時魚鰭呈完全張開挺直的狀態(tài)。用賽璐玢修補加固魚鰭,修剪魚鰭邊緣。根據(jù)測量的眼徑和魚生活時眼睛的顏色選擇合適的義眼安裝在眼眶處,參考魚生活時的照片精確上色,顏料風干后在魚體表面噴涂清漆(圖4),清漆風干后,一件黃蓋鰈剝制標本即制作完成。
圖4 修補加固后的黃蓋鰈尾鰭
通過以上操作,得到一件活靈活現(xiàn)、顏色與生活時相似度極高,大小與生活時完全一致的黃蓋鰈剝制標本(圖5)。用以上方法制作的魚類剝制標本無毒無害,沒有異味,堅固不易損壞,可長期保存。以上方法適用于多種成體鰈形目魚類。
圖5 制作好的黃蓋鰈剝制標本成品
通過對黃蓋鰈剝制標本的制作,為鰈形目魚類的剝制標本制作提供了相關經(jīng)驗,在制作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與不足。
制作剝制標本的魚一定要選擇活魚或新鮮度極高的剛死的魚,鰈形目魚類在死后極易腐爛,不易保存,新鮮度不夠的魚體異味大,魚肚破裂,鰭膜破裂,鰭條折斷,魚皮易破損,不適合制作剝制標本。
鰈形目魚類大多魚皮較薄,延展性較大,在剝制中極易損壞或變形,因此在剝制前使用95%及以上濃度的乙醇浸泡,這樣魚體才能完全定型。經(jīng)過乙醇浸泡固定的魚皮韌性極強,不易損壞,大大減小了在剝制過程中魚皮因抻拉而變形的可能。
因鰈形目魚類體型特殊,剝制標本所展示的是有眼一側,所以本次制作選擇在無眼側沿側線開刀,用內縫法縫合后的刀口在外觀上與側線相似,與在腹部等地開刀相比,縫合口明顯度降低。魚類頭骨中的油脂含量較高,若只掏空魚頭內容物,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深度脫脂,若魚頭骨脫脂工作不到位,一段時間后標本會從頭部析出大量油脂,嚴重影響標本外觀和使用壽命,析出的油脂還容易引起蟲蛀。本次制作將魚的頭骨剝出,提高了脫脂效率,但更考驗制作者的剝制水平。
脫脂在動物剝制標本制作的過程中是一項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脫脂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標本的外觀和使用壽命。在脫脂過程中使用次氯酸鈉飽和溶液擦拭的方法,降低了脫脂工作的難度,對人體危害也遠小于苯酚、三氧化二砷等劇毒藥品,脫脂效率較乙醇、汽油等有機溶劑浸泡也明顯提高。但因次氯酸鈉溶液腐蝕性較強,如果用次氯酸鈉飽和溶液浸泡魚皮,則易使魚皮水解;同時次氯酸鈉具有揮發(fā)性,散布在空氣中會刺激呼吸道,因此制作者在脫脂工作時應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呼吸道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受到傷害。
參考完整魚肉和測量數(shù)據(jù)制作的假體,在大小和形狀上與魚肉相似度極高,填充后形狀規(guī)則,與魚皮完全吻合,使標本成品不會因外力影響而變形。選用硬質固體泡沫塑料制作假體,具有材料易于獲取、價格便宜、切削難度小、質地較輕等優(yōu)點。
風干后的魚鰭質脆,在搬運過程中或碰撞后極易損壞,一旦損壞將無法修補復原,因此魚鰭在風干后需要修補加固至結實不易損壞的狀態(tài),而賽璐玢作為一種常見的半透膜材料,價格便宜易于獲取的同時在貼附魚鰭表面之后能使魚鰭堅固不易損壞,還能很好的著色。大多數(shù)鰈形目魚類死后體色較生活時差異較大,有些種類甚至在死后明顯褪色,尤其是風干后的標本,原體色會隨著風干程度逐漸褪去,為了更加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一件鰈形目魚類剝制標本,上色前應參考魚生活時的照片調配合適的顏色精確上色。
制作好的標本成品在保存中應避免陽光直射,防止受潮發(fā)霉,最好安裝掛鉤或者相框陳列,需定期檢修。
本次試驗選擇了體型中等的黃蓋鰈進行剝制,成功制作了一件黃蓋鰈剝制標本,制作方法操作簡單、材料易于獲取,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較傳統(tǒng)魚類剝制標本制作方法具有先進便捷、少毒少害等優(yōu)點,大大縮短了標本制作周期,在鰈形目魚類剝制標本制作方面有所突破。本制作方法能否適用于體形更加奇特的鰈形目魚類如半滑舌鰨的剝制標本,有待進一步試驗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