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央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古意】
回歸田園,怡然自樂
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后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在陰雨天氣中,炊煙慢慢升起,詩人登高遠望,悠然享受山林之樂?!澳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化用了前人“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澳庇袕V闊的意思,“陰陰”有幽暗的意思,讓詩句一下子多了畫面感和動感,顯得開闊而深邃。結(jié)尾處借用《莊子·寓言》和《列子·黃帝》中的兩個典故,快慰地宣稱自己早已去心機絕俗念,隨緣任遇,與世無爭,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塵世煩惱了。
【今解】
于紛亂中守一份寧靜之心
古人偏愛“靜”的品質(zhì),如王維的這首詩,無論是“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還是“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都在訴說一種清靜自然的生活。王維在尾聯(lián)處感慨地說:“我告訴海鷗,我已經(jīng)和村里人打成一片了,我的內(nèi)心還沒有歸于清靜嗎?”
汪曾祺先生曾在文章中談過自己對靜的見解:“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唯靜,才能觀照萬物,對于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薄办o”是生命的減法,當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找回最單純的歡喜,尋一份清歡之趣,那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美文賞析
山水之間,幽篁深處,一個人,一張琴,一卷經(jīng),無所求,無所欲,萬念皆寂,那一刻,心中可容天地,天地自在心中。
這便是王維的隱居生活,是羨煞世人的世外閑情。
《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長齋,不衣文彩?!?/p>
許是仕途過于壓抑,許是官場過于黑暗,理想在現(xiàn)實中徹底破滅,化為廢墟,他只能于廢墟之上,尋出一條新的道路——歸隱山林。
歸隱,并非消極厭世,這僅僅是世人的一種選擇而已。有人貪戀聲色犬馬,便選擇紙醉金迷;有人甘愿蠅營狗茍,便選擇同流合污;有人追求懷瑾握瑜,便選擇獨善其身。世人萬般模樣,便有萬般選擇,這選擇,是欲望,是無奈,是取舍。
輞川莊,是王維的隱居之地,在這里,他寫下了《積雨輞川莊作》。
那場雨一定落了許久,綿綿細雨,將山林的天空暈染上了黛青色,塵世煙雨,似要洗盡人間的塵埃。雨后的輞川莊,芳草萋萋,門掩落紅,詩人雖是天涯客,卻也無懼山中寂寥。
他推開竹門,只望見疏林村落,升起裊裊炊煙。因綿雨時節(jié),山林潤濕,故而煙火緩升。這一幕,正是“積雨空林煙火遲”,雨后空林,煙火人家,處處靜謐,也處處溫情。
遠處,只見廣闊無際的水田上,飛過一行白鷺,近處,只聽枝繁葉茂的密林中,傳來婉轉(zhuǎn)啼叫?!澳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不僅僅是詩句,更是一幅蓬勃的山野之畫。
他獨居深山之中,觀木槿朝開暮謝,知曉人生無常。如今,他在松下吃長齋、折葵菜,這是多少人苦苦尋覓的生活?只可惜,世人貪戀的太多,總有放不下的貪嗔癡恨、斷不了的功名利祿,即便是走進了空山,又如何忍得了這般寡淡的生活?隱居,本就是一場清苦的修行。
回首前塵,他也會感嘆一句:“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p>
爭席,出自《莊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zhí)席,妻執(zhí)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币馑际牵宏栕泳尤睦献訉W道,剛到旅舍時,男主人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侍候他盥洗,旅客見了他,皆讓出座位。等到他離開旅店時,客人們已經(jīng)不再拘束,而是與他爭席而坐了。
這故事說的是,海上有人喜歡海鷗,故與之親近,父親聽聞此事,便要他把海鷗捉回家,次日,那人來到海邊,海鷗便只飛在空中,一只也不下來。
王維借用這兩個典故,表明自己已是一介村野老人,與世無爭,再也不用被人猜疑。于詩人而言,此處,便是他的凈土,是他的解脫。
世人大抵都有過隱居之愿,只是,俗事繞纏,人情掛牽,常常讓我們與理想擦肩而過。其實,那理想并非遙遙千里,我們奔波于塵世,守得住初心,留得住良善,心如不改方向的孤星,志如永不墜落的白日,何處不是凈土!何處不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