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嘉
俯仰中華上下五千年,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京戲昆曲......無論歷史如何壯闊,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一條脈絡(luò)貫穿其間。時光易逝,唯有文化生生不息,綻放出一朵朵生命之花。
走進生活的細(xì)節(jié)——
明凈的窗子,一團火紅的剪紙花一般開在上頭;團圓的日子,總要在飯食上花點心思,討個“年年有余”或“吉祥如意”的彩頭;清明的祭祖,一絲不茍的程序是斷不掉的牽絆;新年伊始,老人家遞給兒孫的是紅包,更是祝福。還有那賽龍舟、包粽子、吃月餅……
看似司空見慣的習(xí)俗,卻包含著最濃的煙火氣、最深的情意。如此歲歲年年,便成了傳統(tǒng),成了文化。
感受著,那習(xí)俗背后沉淀的文化……
走進不朽的經(jīng)典——
“這才是今生難預(yù)料,不想團圓在今朝……”方寸戲臺,鑼鼓喧囂,唱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李白“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恣意永恒地融在中原大地的月光里,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無畏久久回響在那片竹林;淋漓狂草,方正小楷,墨香清淺悠長,一撇一捺皆是國人脊梁。
余秋雨說:“偉大見勝于時間,是韻味?!苯?jīng)典是超越時間的密碼,我們用它感悟千百年前先人的心境,再注入不同的時代精神,不變的是精神的底蘊。
回望著,沿著文化這條線一路走來的腳印……
走進文化的新生——
古人的服飾被搬進21世紀(jì),“漢元素”與“新中式”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舞獅舞龍登上國際舞臺,傳統(tǒng)文化登上節(jié)目,文化的種子落入千家萬戶;專注于文物修復(fù)的大國工匠,將中醫(yī)、武術(shù)、京劇、書法等國粹推向海外的大師,熱愛背后還有堅守;AI走進故宮,科技給古建筑增添一抹亮色;“三星堆文化”推出一系列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引得人們將視線投向三千年前……
文化是有生命的。我們賞它的瑰麗燦爛,也以時代的方式讓它煥然一新?!皞鹘y(tǒng)”碰撞“新潮”之時,便是古老胚芽重新孕育之日。
傳承著,文化中那亙古不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個哲學(xué)問題,中華文化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拔拿魇セ鹎Ч盼唇^者,唯華夏無雙。”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映射著人文的光芒和民族的歷程,是根源,是來處。而要讓文化“亙古亙今,日新又新”,則是你我之重任。
文化因歷久而彌新,精神因傳承而不滅。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十六中學(xué)
‖指導(dǎo)教師: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