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珊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春天,萬物復蘇,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鉆出地面的一抹新綠,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報春的那一抹綠,已然匯入綠色的海洋湮沒無聞了。如果它想再被看見,除非開出與眾不同的鮮艷花朵,或者干脆枯萎變黃??傊?,它要增加“識別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類怪異。當然,它也可以選擇不被看見,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沒有“存在感”。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識別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理解與思考。
寫作指導
題目引導語提出了寫作重心:新時代的青年是否需要“識別度”和“存在感”。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識別度”與“存在感”兩個概念。
概念內涵明確后,可以發(fā)現(xiàn)主問題的答案有三種:都需要或都不需要;要一種,不要另一種。“存在感”是建立在“識別度”的基礎之上,因此不能只要“存在感”而不要“識別度”。
不建議考生作模棱兩可的回答,即只要符合新時代對青年的要求,怎樣選擇均可。盡管題意分析的重點是新時代青年與“識別度”和“存在感”的關系,能回答這個問題即可視為符合題意,但這種寫法不好駕馭,切口太大,中心不易集中。
值得提醒的是,站在整體把握材料的角度,考生還應該對材料提及的“枯萎變黃”的躺平、擺爛行為進行回應、批駁。
原文呈現(xiàn)
尋卓然不群之存在,棄另類怪異之識別
(沒有完整呈現(xiàn)關鍵詞“存在感”“識別度”)
□廣東省佛山市石門高級中學宋珍珍
一抹新綠最易吸引人的眼球,但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晚春盛夏,那抹新綠已然匯入綠色之洋。若是這抹新綠想被看見,或是開出與眾不同之花,或是枯萎變黃,亦或是不尋存在感。那究竟需不需要識別度呢?(沒有回應“存在感”)于我看來,我們需要追尋卓爾不群的存在感,摒棄另類怪異的識別度。(“卓爾不群”體現(xiàn)的應該是對“識別度”的追求)
尋卓然不群之存在,展青年理想希冀。一抹新綠需要以開出卓然不群的鮮艷花朵作為理想與目標,(“理想”“目標”題意沒有體現(xiàn),慎用)不甘于平凡與無為。對于手握接力棒的時代青年,我們亦需要追尋卓然不群的存在感,以成就自我為遠大理想,尋求識別度。樹立自我之人生航標,向卓然不群之非凡自我前進,追尋卓然不群的存在感。(邏輯混亂:考生認為“存在感”是條件,“識別度”是結果;承認要有“識別度”,后文又說只需要做好自己,即不必追求“識別度”。)背簍少年王發(fā)在世界青少年網(wǎng)球比賽中一經現(xiàn)身便引發(fā)觀注,皮膚黝黑的少年身背裝有網(wǎng)球拍的背簍,展現(xiàn)了14歲少年的陽光自信并且一舉奪下桂冠。正是少年不甘埋沒于大山,奮發(fā)有為,尋找突破自我、卓然不群的存在感,才有了每天堅持揮拍七千次,不甘平庸,奪冠的卓然人生。(敘例過長,不夠簡潔)一抹新綠不應甘于無為,向開出與眾不同的鮮艷花朵而努力。(肯定要“與眾不同”,不能“只做好自己”,與后文分析存在矛盾)少年王發(fā)不甘淪為平庸,困于大山,向卓越的自我前進。故道,少年當尋卓然不群之存在, (“存在”不等于“存在感”)展青年理想希冀。
棄另類怪異之識別,靜待花開,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如果與材料中的“做好自己”意思不一樣,建議換一種字眼表述,以免引起誤解;若一樣,則考生的邏輯自相矛盾)一抹新綠需要存在感與識別度成為自我的人生航標,以開出與眾不同的花朵為目標前進。但是尋求識別度不應刻意張揚,以尋得識別度為目標,干脆枯萎變黃,引人注目。身為青少年的我們,自不應成為跳梁小丑,刻意追求目光,像那為漲粉而狂吃的網(wǎng)紅吃播,為引發(fā)關注而敗壞風氣的網(wǎng)絡博主,我們應當棄而遠之。我們所追求的的存在感是提升自我價值后的卓越。(對“存在感”的理解不當;直接由“識別度”跳到“存在感”顯突兀,但是想要卓然不群必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獲得的,偏離寫作重心)季羨林在北大種荷的經歷便提示著我們:一兩顆種子需要兩年的沉淀,第三年才可以長出幾片圓圓的荷葉,至第四年才會蔓延半個荷塘,開出耀目的荷花。自此看來,尋求卓越不群的存在感需要我們做好自己,忍得了暫時的平庸與平凡,提升自我,靜待花開,摒棄另類怪異的存在感,(分論點是“識別度”,這里卻是“存在感”;舉例未能體現(xiàn)“識別度”和“存在感”;本段的分析重點應是為何要摒棄另類怪異的“識別度”,行文中的“做好自己,忍受一時的平庸”“靜待花開”與之相悖。)尋卓然不群之存在,棄另類怪異之識別,做好自己,靜待花開。我們要努力爭取被看見,追尋卓然不群的存在感,但不可急于求成,偏離方向,追求另類怪異的識別度。同時我們要有“泰山壓身不彎腰”的定力,明白埋沒的蓄勢,做好自己,不急于求成,靜待花開。(主體段單薄,未挖掘到新綠首先鉆出地面的指向;“同時……”這句的內容并非材料體現(xiàn)的角度。)
吾輩青年必當有尋卓然不群之存在感之崇高理想,(“理想”是否需要實現(xiàn)?)亦需要有棄另類怪異之識別度的自覺,(未回應另一種識別度)做好自己,忍受平凡苦楚,靜待花開。
升格建議
首先,明確關鍵概念“識別度”與“存在感”的內涵及關系;接著,明確立意,用一句話把兩者關系表述出來,并明確表明對其的態(tài)度,尤其要注意這個立意要一以貫之,不能前后矛盾;其次,注意敘例簡潔,只需要圍繞論點關鍵詞及其關系進行裁剪,冗雜的部分要刪去;最后,主要文章的主體部分建議以三個為宜,且要注意結構勻稱。
升格作文
青春當有識別度,時代呼喚存在感
□廣東省佛山市石門高級中學宋珍珍
最先報春的一抹新綠最易吸引人眼球,而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晚春盛夏,已然匯入綠色海洋的它要想再被看見,那就或是開出與眾不同的花,或是枯萎變黃,當然它也可以選擇放棄識別度與存在感。我們新時代的青年若是那一抹新綠,該如何選擇?我認為我們該追求識別度與存在感。青春當有識別度,時代呼喚存在感。
枝頭上那朵與眾不同的花朵讓萬綠叢中的一抹綠有了識別度,眾人聚焦的目光讓它收獲存在感。新時代青年擁有青春朝氣,自當卓爾不群,不負花樣年華,獲得存在感。背簍少年王發(fā)不甘埋沒于大山,每天堅持揮拍七千次,終于在世界青少年網(wǎng)球比賽中一舉奪下桂冠,展現(xiàn)了14歲少年的陽光自信,引人關注。倘若萬千中國新青年都像王發(fā)一樣追求實現(xiàn)卓爾不群,開出與眾不同的花朵,獲得存在感,中華民族定會屹立強者之林!
追求當有道,歧路不可走?!按嬖诟小钡墨@得建立在擁有“識別度”的基礎上。匯入綠色海洋的新綠要想增加自己的識別度,從而收獲存在感,可以努力開出與眾不同的花,但不可以枯萎變黃,皆因卓爾不群才能不負青春與時代,枯萎變黃的躺平與擺爛不過是打著追求識別度的旗號去行自私之事,于家國無益,甚至最后“還誤了卿卿性命”。就像那些狂吃的網(wǎng)紅吃播,不過是為了個人漲粉,不僅浪費了食物,還損害了自己的身體。真正能助我們獲得存在感的,是做出對時代與人民有益的成果,獲得大家的眼光與認可。就像被時代與人民銘記的航天英雄,靠的是卓爾不群的社會成就。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大浪淘沙,如若我們的國家沒有過硬的實力,勢必會被湮沒在時代的洪流當中。當一個國家缺少識別度,也就失去了存在感,甚至可能會淪為被欺凌的對象。如今我國正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要獲得世界的關注,被國際認可,就要努力增強自己的識別度。這是關系到每個國民前途命運的大事,需要我們每個青年接續(xù)奮斗——以正道增加識別度,以識別度獲得存在感。
時代在呼喚,青春已揚帆。讓我們不負時代與青春,增識別度,獲存在感!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