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春華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 日9 時31 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在此次進入太空的3 名飛行員中,桂海潮戴著眼鏡的“書生形象”,引發(fā)網(wǎng)友關注。他是我國進入太空的首位非飛行員出身航天員,也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航天員。
桂海潮31 歲成為北航教授、博導,此次進入空間站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這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載荷專家的“首秀”。
1986年11月,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zhèn)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桂海潮從小就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一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是他少年時代最為心愛的科普讀物。從這套書里,桂海潮學習到很多有關航天的入門知識,特別是看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致力于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跡后,桂海潮仰慕不已,一顆航天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他的心中。
從小學到高中,桂海潮都是周圍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翱炭嗲趭^”是桂海潮身上的標簽,每次考試,他的數(shù)理化成績都接近滿分,是學?!皩W霸級”的存在。
在高中班主任的眼中,桂海潮是個積極、勇敢、刻苦的學生。為節(jié)約時間,他常常會和其他同學錯開打飯時間,并利用這短暫的一小段時間來背書。每天,桂海潮總是第一個到達教室,最晚返回宿舍,即使宿舍熄燈,他也會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看書。
桂海潮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思考、做題和研究數(shù)學、物理上。他曾隨物理老師到昆明參加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全國三等獎的好成績。桂海潮的踏實和努力,不僅讓他收獲了好成績,也讓他有了一副強健的體魄。打籃球、游泳、跑步不在話下,尤其在中長跑上,桂海潮表現(xiàn)突出,每年都會積極參與學校的運動會,在全校都是“風云人物”。
高二那年,桂海潮參加了高三年級的高考模擬考,總分排名名列前茅。也是在那一年,一天,他從校園廣播中,聽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的消息,強烈撥動了他“航天夢”的心弦,這也直接影響了他的人生抉擇。
高考時,桂海潮的成績是施甸縣理科第一名,以他的成績本可以報北大,家人和他的班主任也都希望他能報考北大,但桂海潮矢志于航天事業(yè),最終還是堅持夢想,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5年,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yè),他也是當年北航在云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本科期間,桂海潮的學業(yè)一直出類拔萃,被保送讀研并提前攻讀博士。
讀博期間,桂海潮更是表現(xiàn)得“特別穩(wěn)”。他會先花時間下足功夫研究基礎理論,在課題組,他出成果雖然不是最快的,但他厚積薄發(fā),能抓住關鍵難題不放松,博士在讀期間就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2014年,桂海潮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隨后,桂海潮遠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并在國際頂尖期刊發(fā)表近20 篇SCI 學術論文,成績斐然。
3年后,桂海潮入選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時年31 歲的他,已是所在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帶著豐碩的學術成果學成歸來,國內多個名校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最終,他選擇回到自己的母校,成為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桂海潮擔任博士生導師,開始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大展拳腳。一天,全院召開大會,院長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選拔的航天員分三種類型,即: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其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從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拔。
聽到這一消息,桂海潮的心弦再次被撥動。早在留學期間,桂海潮就聽說過科研人員可以申請成為航天員,進入太空做實驗。從那時起,桂海潮就夢想著,“如果有一天能將自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上,那就太有意義了。我一定要試一試,將我這么多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倍@次面向科研人員的選拔,剛好給了他圓夢的機會。于是,桂海潮毫不猶豫地向學校遞交了報名材料。
得益于平時堅持運動練就的良好體能基礎,桂海潮經(jīng)過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的重重篩選,從2500 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順利入選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桂海潮作為首位非飛行員出身的航天員,他的體能素質和航天技能底子相對薄弱一些,但他卻毫不在意地說:“干就完了?!贝撕?,桂海潮自己摸索悟出一套方法,循序漸進地訓練,針對自己的弱項加強練。長跑、閉眼單腳站立、臺階測試等,體能訓練中的老大難項目,沒多久他就從良好變成優(yōu)秀。
在離心機訓練中,載荷專家選拔標準是6G 的過載,比航天駕駛員標準低。但入隊后,所有訓練標準都要達到8G 的過載,這2G 的差距對于桂海潮來說,是一段艱辛的跋涉。第一次訓練時,桂海潮胸腹部有被牢牢壓住的感覺,每一次呼吸,都有撕扯的感覺,心率也偏高。他對自己的表現(xiàn)極不滿意。訓練結束,他便找有經(jīng)驗的師兄們請教。愛琢磨的他還找出了自己成績不佳的癥結所在——由于心里緊張,身體素質、技巧不足,從而導致呼吸對抗動作做得不到位。
此后,桂海潮在每一次的練習中不斷修正,不但克服了2G 的差距,訓練成績也從二級提高到一級。轉椅訓練中,他一開始有些不適反應,冒虛汗,惡心,頭暈,不服輸?shù)乃瓦x擇加練、多練、用心練——每天練習20 分鐘“打地轉”,一只手抓著另一側耳朵原地旋轉。就這樣,訓練一兩個月后,成績也達到了一級。
GNC 手動運動控制練習,對于桂海潮來說,是橫亙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這項科目是模擬飛船姿態(tài)失控后,需要手控調整姿態(tài)。方法是通過觀察地面景物的移動,來判斷姿態(tài)以及正確操作。剛開始,桂海潮操作時眼手不協(xié)調,常常是手忙腳亂。
指令長景海鵬看到后,就在訓練現(xiàn)場給他開小灶,手把手幫帶,不斷鼓勵,給予他信心。等到桂海潮入門后,景海鵬開始對他嚴格要求,摳細節(jié),以實戰(zhàn)為標準,精益求精。在指令長的幫帶下,桂海潮一有空就加練,最終“啃”下這塊“硬骨頭”。
2022年6月,桂海潮被確定執(zhí)行神舟十六號任務。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新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將要承擔非常繁重的空間科學實驗任務,也是目前開展在軌實驗項目最多的載人飛行任務。作為乘組中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承擔了較多的實驗項目。這些實驗領域跨度大,艙內外載荷數(shù)量、實驗項目多,實驗設備、實驗機柜精密,維護維修操作要求高,要求操作細致精準。
訓練中,桂海潮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長達兩年零三個月的訓練中,桂海潮經(jīng)歷了8 大類、200 余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他的信心越來越足,從身體、心理、思想上,為“上天”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北航任教以來,桂海潮在教學方面承擔《深空探測導論》《非線性控制理論》等本研課程教學任務。指導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 名,已畢業(yè)3名。
桂海潮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航天器動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他發(fā)表學術論文50 余篇,其中SCI 索引論文20 余篇,多篇論文發(fā)表在航天動力學與控制領域頂刊;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獲國家發(fā)明專利2 項,主持科研項目10 余項。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準航天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繼續(xù)深耕,取得多項國際頂尖的學術成果,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不少成果對工程應用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作為博士生導師的桂海潮,自從入選航天員后,從未放松對學生們的關心和指導?!坝柧毴蝿詹惶貢r,桂老師還在看論文,也會把我研究方向的一些論文發(fā)給我學習。桂老師思維特別活躍,總能一語中的,在細節(jié)上總是能給我們特別精準的指導?!睂W生蘇文杰說。封閉訓練期間,桂海潮仍盡量擠出時間指導學生科研,幫忙推導關鍵的理論公式。
博士生夏新會說:“有一次,桂老師趁著晚飯時間給我打電話,指導我怎么修改論文?!痹趯W生眼中,桂海潮是一位基礎功底深厚、說話詼諧風趣的“鄰家哥哥”。
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 日9 時31 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亮相載人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第一次作為載荷專家,完成空間站“首秀”。
當?shù)弥鸷3背稣魃裰凼柡螅鸷3钡睦霞乙﹃P鎮(zhèn)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臉上寫著“大大的自豪”。一大早,桂海潮的家人、親友及鄉(xiāng)親鄰居就齊聚桂海潮的二姨家,觀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直播,共同見證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升空。
與此同時,“桂海潮朋友圈”“我的老師去太空了是什么體驗”等相關話題瞬間沖上熱搜,大家一起給桂老師的朋友圈點贊,加油。桂海潮“上天”之后,北航的學生都表示非常驕傲,這可是整個學校的光榮!
不過,就算桂海潮“上天”出差,依然在操心著學生的論文?!吧咸臁鼻埃鸷3毕劝炎鳂I(yè)布置好,并且天上也有Wi-Fi,他還可以打視頻電話與學生溝通論文。
從大學教授到出征太空的宇航員,桂海潮走過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桂海潮說:“能夠有機會成為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載荷專家,我感到很幸運、很幸福,正是有了中國空間站這個新舞臺,才能有飛行任務的新角色,才能有我國空間科學發(fā)展的新機遇。此時此刻,我對一代代接續(xù)奮斗的航天人更加崇敬,對于新時代更加感恩。”
在桂海潮看來,能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以致用,參與到載人航天事業(yè)中,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始終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他繼續(xù)前行的動力。
俊男,54 歲,身高1.84 米,體重70 公斤,短婚未育(離異),大專,公務員,有房無車,無不良嗜好。 尋未婚或短婚未育的女子為伴。 有文化、愿生育,感情專一,一切隨緣。 新疆或邊遠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佳。 有意者請電聯(lián):17730201424(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