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慶
五菱汽車的安全性再次遭受質疑。
今年3月底,五菱繽果上市,官方指導價為5.98萬~8.38萬元,定位小型純電汽車。然而,在安全配置方面,五菱繽果全系車型均沒有裝配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讓這款肩負重振五菱銷量重任的產品備受質疑。
然而,比亞迪海鷗、歐拉好貓、本田飛度、日產騏達等多款小型車,均全系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部分高配車型還配備牽引力控制、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系統(tǒng)等主動安全功能。
面對外界的質疑,五菱迅速推出新款五菱繽果車型。工信部信息顯示,2款五菱繽果新車將搭載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然而最大續(xù)航里程卻從現(xiàn)款的333km下降至309km,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進行補救。
實際上,在汽車市場日益“內卷”的當下,售價低不能成為安全配置不足的借口,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作為常用的安全配置,在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面前不應成為“選配”。
全系車型沒有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
五菱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上市兩個月,五菱繽果的累計銷量達到42154輛。然而,亮眼的銷量成績背后,是消費者對其安全性不足的質疑。
五菱繽果的官方指導價為5.98萬~ 8.38萬元,定位小型純電汽車。然而,五菱繽果全系車型均沒有裝配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
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是車輛比較基礎卻又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功能,在提升車輛的操控表現(xiàn)的同時,可以有效防止汽車在動態(tài)極限時出現(xiàn)失控。
例如,遇到高速轉彎、雨雪天氣、路面濕滑等情況時,若車輛發(fā)生側滑,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可以獨立控制四輪的剎車和動力系統(tǒng),從而避免失控,降低發(fā)生事故的概率。因此,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可能用不上,不過需要使用時如果沒有配備,就很可能釀成大禍,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五菱繽果全系車型沒有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其安全性自然會遭受質疑。
然而,五菱繽果的多個競品均把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作為標配的安全配置。比亞迪海鷗、歐拉好貓、本田飛度、日產騏達、豐田YARiS L 致炫等多款小型車,全系車型均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部分高配車型還配備牽引力控制、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系統(tǒng)等安全配置。
此外,五菱繽果的其他安全配置也存在不足。安全氣囊方面,官方指導價7.38萬元的快享款車型,全車只配備主駕駛位上的一個安全氣囊。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方面,僅有主駕駛位未系安全帶車輛才會發(fā)出提醒。
面對外界的質疑,五菱迅速作出回應。在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第371批)的公示內容中,2款五菱繽果新車出現(xiàn)在其中,新車均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
然而,提升了安全性之后,2款五菱繽果新車的續(xù)航里程卻從現(xiàn)款的333km下降至309km,電池供應商也由原來的國軒高科變成了廣西寧福。如此“拆東墻補西墻”的補救方式,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仍是未知之數(shù)。
五菱安全性屢被詬病
實際上,在五菱繽果上市之前,五菱旗下車型就屢因安全問題被詬病。
以最暢銷的五菱宏光MINIEV為例,目前在售的23款車型中,有6款車型沒有配備任何安全氣囊。剩下的車型中,除了官方指導價9.99萬元的敞篷版在主、副駕駛位均配備安全氣囊,其余車型均僅在主駕駛位配備安全氣囊。
與五菱繽果類似,五菱宏光MINIEV同樣沒有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等安全配置,因此同樣在車輛安全性方面引發(fā)外界質疑。
不過,隨著五菱宏光MINIEV在市場上掀起了微型電動車的熱潮,多家車企也紛紛入局,其他品牌微型電動車安全性不足的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
目前市面上熱銷的微型電動車中,奇瑞QQ冰淇淋、吉利熊貓mini、長安Lumin均未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等主動安全配置,零跑T03也只有2款車型配備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
安全氣囊方面,零跑T03和長安Lumin全系車型標配主、副駕駛位安全氣囊,吉利熊貓mini全系車型僅配備主駕駛位安全氣囊,而奇瑞QQ冰淇淋部分車型甚至沒有任何安全氣囊。
雖然安全問題屢遭質疑,不過微型電動車的銷量仍然強勢。乘聯(lián)會公布的今年前四個月新能源轎車銷量排行榜中,進入前十名的車型有五菱宏光MINIEV、長安Lumin和吉利熊貓mini,微型電動車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首選。
然而,以更低的成本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微型電動車也存在各種問題。由于售價較低,微型電動車天然地具有安全配置不足、續(xù)航里程較低等劣勢,這也給消費者在日常的用車過程中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因此,在微型電動車市場火熱之際,相關車企在生產微型電動車時需要在成本、安全和駕乘體驗中取得動態(tài)平衡,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產品。
微型電動車不是高配“老頭樂”,理應變得更加安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