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壁w師秀的這句詩,一下子讓我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我小時候住的老屋,就在一口池塘邊,每逢夏日的雨后或夜晚,那就是蛙的天下。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句詩一點也不夸張,每個夜晚,我都是枕著蛙聲入眠的。
記得有一年的夏夜,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去河邊捉青蛙,被三爺看到了,每人屁股上挨了一巴掌。三爺說,青蛙是益蟲,吃蚊子吃害蟲,我們不能傷害它們,說著,把我們拿著手燈抓的半水桶青蛙全部倒入了河中。
夜里我們是不敢再抓青蛙了,但在三爺忙著的白天,我們還是偷偷地用苘麻葉釣青蛙。對于貪吃的青蛙,也是一釣一個準(zhǔn)。
長大后,我明白了青蛙是害蟲的天敵,是莊稼人的好朋友,就很少抓捕青蛙了。特別是來到城里后,離青蛙越來越遠(yuǎn),幾乎聽不到蛙鳴了。
前天偶讀艾青的《憶白石老人》,才知道齊白石給他畫過一幅被青草絆住腿的青蛙,雖沒有見到畫,但從艾青的字里行間,就能感受到白石老人畫得非常有趣:“一只青蛙往水里跳的時候,一條后腿被草絆住了,青蛙前面有三只蝌蚪在游動,更顯示青蛙掙不脫去的焦急?!?/p>
齊白石自小生活在農(nóng)家,耳濡目染,對青蛙的體形、動作十分熟悉。所以,他筆下的青蛙,前腿和后腿都能凸顯肌肉的質(zhì)感,跳躍、游泳、捕捉、鳴叫,更是鮮活如生。
我小時候經(jīng)常聽三爺講故事。私塾出身的三爺講的那些故事,我原來以為都是胡扯,都是他瞎編亂造的。如今看的書多了,才知道他說的都是有根據(jù)的。
例如他說的“蛤蟆說法”的游戲:一只大蛤蟆領(lǐng)著數(shù)只小蛤蟆,大蛤蟆讓小蛤蟆排成兩隊。大蛤蟆叫一聲,小蛤蟆也跟著叫一聲;大蛤蟆連叫幾聲,小蛤蟆也跟著連叫幾聲。最后一只只小蛤蟆來到大蛤蟆跟前,一邊點頭一邊叫,像是行告別禮,然后依次退下。
這在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舊事》和元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都是有過記載的,而且與清人袁枚《子不語》的“蛤蟆教書”,意思都差不多??礃幼?,三爺是看過或者聽過上面這些書的。
不過,他說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則是古代的一個美術(shù)考題,很多考生的作品都不符合題意,只有一個考生一只青蛙也沒畫,只在溪水里畫了幾只小蝌蚪,得了滿分。
不知是他記錯了,還是我至今沒有見到這個出處,只發(fā)現(xiàn)齊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為文學(xué)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畫面上沒有青蛙,只有幾只活潑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歡快地游動。
這幅畫的詩句也是老舍先生預(yù)先指定的,他想給白石老人出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沒想到被白石老人迎刃而解了。
“蛙聲十里出山泉”語出清代查慎行的《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中的“螢火一星沿岸草,蛙聲十里出山泉”。
后來齊白石也題了一首蛙鳴詩:“緣何些許入班門,又作丹青硯上尊。十里清泉蛙聲起,燕支濡墨落梅痕?!绷⒁庖稽c也不亞于查慎行。
(源自《南方農(nóng)村報》,王傳生薦稿,有刪節(jié))
責(zé)編:楊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