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愚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鴛鴦是相親相愛的愛情鳥。據(jù)說它們總是成雙成對,廝守終生,如果其中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絕不再另尋伴侶,而是在孤獨寂寞中抑郁而亡。人們常說“只羨鴛鴦不羨仙”,意思就是只要能像鴛鴦那樣和心愛的人相依相伴,連當神仙都不稀罕。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常用鴛鴦來比喻恩愛的夫妻。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一首名為《鴛鴦》的詩,開頭就是:“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边@是一首祝賀男女新婚的詩,以成雙成對的鴛鴦起興,表達對婚姻美滿的祝福。西漢時,司馬相如看中卓文君,為引起美人的關(guān)注,司馬相如在卓家舉辦的宴會上一邊彈琴,一邊唱:“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大致意思就是:這里有個美人,她的閨房離我很近,人卻離我很遠,思念之情折磨著我的心腸。如何能與她兩情相悅,就像那交頸的鴛鴦,比翼雙飛在浩瀚的藍天上!司馬相如大膽而火辣的表白打動了卓文君的芳心,她頭腦一熱就跟司馬相如私奔了。
鴛鴦肯定是一雄一雌,被用來比作夫妻,這很好理解,可在歷史上它還曾經(jīng)被用來形容兄弟,甚至是親兄弟?!墩衙魑倪x》中收錄了蘇武寫給李陵的詩。蘇武是西漢有名的忠臣,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后死活不投降,于是被流放到現(xiàn)在俄羅斯境內(nèi)的貝爾加湖畔放羊,一直到十九年后才回國。李陵是蘇武的好朋友,大將軍李廣之后,他戰(zhàn)敗后投降匈奴,匈奴派他勸降蘇武,但蘇武并沒有買老朋友的賬。后來蘇武榮歸故里,臨別時,他寫詩給李陵:“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痹?jīng)像鴛鴦一樣形影不離的好弟兄,如今卻像天上的參星和商星,一西一東,此出彼沒,永遠不能再相見。不僅是蘇武,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也用鴛鴦比喻兄弟,他寫文章給弟弟:“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睍x朝時,有一對才華橫溢的兄弟陸機和陸云,當時也有人用“鴛鴦”來贊美他倆。
文學史上將兄弟比作“鴛鴦”的時間不長,大概人們覺得鴛鴦性別不同,還是比喻夫妻更為妥當。唐代詩人盧照鄰寫了一首《長安古意》,其中有兩句是“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這兩句詩太有名了,從此人們都將鴛鴦當成愛情的象征。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喜歡賦予動物人格化的品質(zhì)。除鴛鴦之外,比目魚、大雁都被視作愛情忠貞的象征。不過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比目魚都是單獨生存的;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飛行,是為了減小空氣阻力;至于鴛鴦,也只有在繁殖期間它們才形影不離,一旦雌鴛鴦產(chǎn)卵,它們立馬分道揚鑣。生物有它的本能,人類無權(quán)對鳥兒、魚兒的生活方式說三道四,但這并不妨礙忠貞的鴛鴦、癡情的比目魚“活”在文學的世界里,繼續(xù)引發(fā)我們美好的想象。
(源自《閱讀·中年級》,郭旺啟薦稿)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