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
我的人生之路,似乎就是一條勇敢者的進擊之路,或者說,如果缺乏那一個個堅毅果敢的瞬間,無法成就我現(xiàn)在的模樣。
17歲那年的夏天,香港回歸,舉國歡慶,我也面臨著一件人生大事——高考??忌洗髮W,不僅是全家人的希望,更是我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沒有半點猶豫和糾結,在所有批次的志愿欄里填報的都是醫(yī)科大學。父母再三提醒我,學醫(yī)很苦、很累,醫(yī)生經(jīng)常要值夜班,而且一輩子都要學習,但這些提醒沒有對我的決心構成實質性的動搖。
19歲,我已在醫(yī)科大學讀了2年,很多事情都和預想的不一樣,我想到了學醫(yī)苦,卻沒想到會這么苦。一共74門課,每一本課本都像磚頭那樣厚,可以從地板摞到天花板。解剖、組胚、生理、生化,被稱為基礎學科四大殺手,需要記憶的內容特別多,醫(yī)學名詞讀起來拗口,寫起來困難,數(shù)量又繁多,像桃花島上的迷陣,令我深陷其中。每一個學期過后,發(fā)際線和頭發(fā)密度都會發(fā)生顯著變化。但我還是選擇迎接挑戰(zhàn),把每門課都拿下。
25歲,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我又遇上臨床學科四大殺手:內、外、婦、兒。勤奮已經(jīng)不足以支撐臨床知識的學習了,不僅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爛熟于心,而且要在實踐中學習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例如與患者溝通的技巧、獲得與同事合作的經(jīng)驗。精湛的醫(yī)術是醫(yī)生必須掌握的專業(yè)技能,為了練習顯微操作,我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用只有頭發(fā)絲1/4粗細的線在紗布上縫合打結,用小鑷子完整地撕除圣女果的果皮,坐2小時車去屠宰場買大量豬眼做解剖的縫合。那段時間,維持我臨床實習這個階段的動力,來自一點一滴的進步。
31歲,我晉升為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為人們口中“一號難求”的專家,生活和工作都進入了舒適區(qū),只要自己愿意,周末輕輕松松做幾臺手術,就能滿載而歸。如果要去挑戰(zhàn)無人嘗試的領域,創(chuàng)新教科書上沒有的方法,就意味著體力和精力上巨大的付出,而且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幾番掙扎后,我還是決定走進無人區(qū),再勇敢一把,從我遇到的最多的疑難眼病——眼內炎癥性疾病著手。我用了10多年的時間開發(fā)眼內液檢測方案,感謝那些泡在實驗室的日日夜夜,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摸索、試驗,最終形成了一整套方案,迄今已幫助700多家醫(yī)院的近8萬名眼病患者解除眼疾困擾,該方案也被首次寫進眼科學教材。
40歲,一名患者以手中的刀砍向我,我在ICU里住了10天才轉到普通病房,傷醫(yī)事件確實給我?guī)砹艘欢▊Γ屛以趥雌陂g不斷回憶起至暗時刻,還要直面不能再用左手使用手術刀的殘酷現(xiàn)實。但我走出黑暗還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原因有3個:一是我即便不能再親手做手術,但依然可以用科技這把更厲害的“手術刀”為病人帶來光明。二是我的患者朋友和盲人朋友給我的無私的愛,讓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尤其是那些盲人朋友,他們身處黑暗中,依然積極生活,努力學習,這些讓我覺得,沒有什么坎是越不過去的。三是我在多年的經(jīng)歷中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邏輯自洽體系,對醫(yī)學的信仰幫助我化解打擊,讓我依然可以大步向前,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這3年,媒體和公眾始終對我充滿關愛,大家都說,走出傷醫(yī)事件陰影的我很勇敢。
我勇敢嗎?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問自己。是的,堅持初心需要勇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挑戰(zhàn)無人區(qū)需要勇氣,走出逆境更需要勇氣。面對未知的挑戰(zhàn),人會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恐懼。為了節(jié)能和安全,大腦經(jīng)常會提醒我們,待在舒適區(qū)里別出來,這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本能??蛇M化的本質不就是要打破既有、變革升級嗎?當你所做的努力,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那時你就會擁有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我們都曾是孩子,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有一個可怕的“巨人”。有的孩子心中的“巨人”叫作“困難”,覺得學習好難,考試好難,堅持夢想好難,遇到困難就想逃跑,總是沉浸在畏難的情緒里;有的孩子心中的“巨人”叫作“萬一”,總會想著:萬一失敗呢,萬一受傷呢,萬一爸爸媽媽不愛我呢……這些“困難”與“萬一”,猶如巨人的大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拖住你的雙腳,使你無法前進。但我們不能逃避,也不能放任“巨人”繼續(xù)長大。
勇敢,也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帶著懼怕邁出第一步,踏上通往勇敢者游戲的道路。當一個人可以正視自己的軟弱,直面名叫“恐懼”的“巨人”,就會越來越厲害,相對地,“巨人”則會變得越來越矮小,直至我們抬抬腿就能輕易越過他。如何走上勇敢者之路,當然也不需要從變得很厲害開始,因為你一旦開始,就會變得很厲害。堅持做正確而艱難的事情,就是我認為的勇敢。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乘風破浪,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