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蒂
31歲生日這天,我收到了編織耳飾賣出的39元。雖然這筆錢只夠點2杯奶茶,但這是我收到的最滿意的生日禮物。
作為一個體制內(nèi)的“打工人”,我有著身邊朋友羨慕的工作——朝九晚五,旱澇保收,不用擔心被辭退。然而,隨著工作年限變長、工作變得得心應(yīng)手后,我的心里反而長出了不少“疙瘩”——未來仿佛一眼就能看到盡頭,我的期待在哪里?
有一段時間,我連續(xù)加班,工作壓力也大。每天下班回家后,我就機械地脫下外套,癱在沙發(fā)上,然后拿出手機刷短視頻。一條又一條,視頻在滾動,時間在溜走。時針指向12點,我困倦地放下手機,匆匆洗漱、睡覺,第二天倒帶重來。經(jīng)歷了長達一年這樣的生活后,我突然有些害怕,害怕自己成為一個工具人,害怕生活被工作“吞噬”。于是,我嘗試解開心里的“疙瘩”——假期去旅游,喚醒沉睡的感官;接觸不同的人,如演一場話劇、參加一次全是陌生人的聚會;每周堅持騎車、做普拉提;當然,我也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愛好,如彈奏尤克里里、做烘焙……一年前,我愛上鉤織,在穿針引線間,我好像找到了內(nèi)心那個問題的答案。
嘗試鉤織的第一天,沒有絲毫手工經(jīng)驗的我,怎么也學不會,毛線鉤了又拆,一直折騰到半夜。然而,第二天上班時,我并沒有因為前一晚睡得晚而工作困頓,反而充滿了動力,一心只想加速工作,回家繼續(xù)我的鉤織大業(yè)?;蛟S是因為有了“下班后”的目標,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完成得很順利。當我用毛線鉤織出第一朵郁金香時,那些關(guān)于工作的疲憊、焦慮,早就隨著完成目標的喜悅煙消云散了。學會鉤織后,我的作品越來越多,我將其中一部分送給了同事和朋友,還和同事們在單位組織了一個鉤織興趣小組,把手工編織的美好推廣給更多人。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跟我一樣,開始在工作之余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公務(wù)員會滑著路沖板上下班;熱愛電影的英語老師開辟了自己的劇影推薦公眾號;保險業(yè)務(wù)員的西裝下套的是山地騎行服,一下班就愛往山野沖……
問大家“為什么工作更忙碌了,卻愿意花更多時間在愛好上”,原因不外乎這些:工作越忙,越想從愛好中尋找生活的樂趣;上學時雖然有時間卻沒有錢 “養(yǎng)”愛好,工作后,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的錢花在愛好上;愛好會生成目標和動力,讓工作也變得“可親”起來。
如今,我偶爾會帶著鉤織小物件去集市擺攤,很多人在談起愛好時也會強調(diào)“第二職業(yè)”“再兼職”,但我想說的是,愛好是用來充實內(nèi)心、愉悅心情的。所以,工作和愛好的相處節(jié)奏是相互調(diào)劑,是在工作之余與愛好平和、美妙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