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濤
開始
春天開始于某個清晨,夏天開始于某個黃昏。
地方
美麗的地方和快樂的地方,往往不是同一個地方。美麗在遠方,快樂在故鄉(xiāng)。
櫻桃熟了
故鄉(xiāng)人都誠實飽滿。男人們走路,都像谷穗一樣,微微彎著腰,在田里是這樣,回到村里也是這樣。誰家辦事,男人們就這樣彎彎地笑著喝酒。這些年日子好了,他們的笑意也實實在在,無論春夏,看上去都自帶豐收景象。
而女人則個個透著甜美,姑娘媳婦去趕集,你隨便看她們一眼,就仿佛聽見有人喊——櫻桃熟了!
蒲公英
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蒲公英,你只愛故鄉(xiāng)那種。
故鄉(xiāng)的蒲公英有個非常土氣的名字:婆婆丁,是普通的野菜。小時候一到春天,男孩兒女孩兒就上山剜野菜,用鏟子剜,剜滿一筐,挎著回家。偶爾,野菜也被叫成苦菜,還有人編過幾句話,說苦菜也是菜,苦瓜也是瓜,苦人也是人,苦笑也是笑。意思很樂觀,人就得這樣,多苦的日子都要學著過。
所有的野菜中,婆婆丁的味道最苦,但苦得有滋味,蘸醬吃,卷餅吃,那苦味都讓人振奮,讓人精神。所以老家人很待見婆婆丁,仿佛它們就是糧食的補丁,蔬菜的補丁,連綴著當年捉襟見肘的日子。
但實際上,老家人吃的都是小婆婆丁?!捌压⑸S如菊,一柄惟擎一朵花”,而故鄉(xiāng)的婆婆丁卻連一朵花也開不起,或者說,人們不等它開花,就把它剜走了,因為開了花的婆婆丁,作為野菜就不好吃了。甚至,老家人都忘記了婆婆丁會開花,也忘記了它結籽之后,攥在手上會像一把星光,然后隨風飛揚,滿世界飄散。
2010年在上海參觀世博園,他們說英國館就是蒲公英的造型??吹侥敲慈A美、巨大的建筑形象,想到故鄉(xiāng)那樣樸素、本分的婆婆丁,你幾乎淚奔。
人們
你喜歡看人們熱愛生活的樣子,不屈不撓、多才多藝地活著的樣子。
田野風習
一個扶犁耕作的人,若環(huán)顧左右,看別人耕了多少地,這是不好的,這句話好像托爾斯泰說過。而在你的老家,生產隊隊長譚國相也同樣說過。你當時中學畢業(yè)回生產隊勞動,管他叫大哥。大哥說記著,不管你旁邊是二毛楞、三混子還是大連女知青,你都不要亂看,只管把犁扶好。
遼西小調
農夫的意志是風的意志,農夫的思想是雨的思想。
如儀
大舅是個老兵,參加過抗美援朝。大舅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你叫表姐。后來表姐走了,舅媽相繼也走了,再后來大舅也走了。仿佛《百年孤獨》中的布恩迪亞家族,說沒有就沒有了。但有一件事你忘不了,說大舅臨終之際,身邊幾乎沒有至親。大舅命若琴弦,還堅持自己給自己梳頭,梳得纖毫不亂,才咽下最后一口氣。生死如儀者,雖死猶生。
故居
故居不一定是你建造的房子,但一定是建造了你的房子。
去鄉(xiāng)下
去鄉(xiāng)下,到一個村子,原來是貧困村,現(xiàn)在是小康村,你是去采訪的。村主任自我介紹,說除了廣大村民,沒人認識他,不過他在全鄉(xiāng)舉世聞名。這時村婦女主任走了進來,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補充說:也許吧!
出去參觀,婦女主任引導,說地里正在收割。紅色的收割機旁,幾個姑娘媳婦擺拍似的站在田野上,胸脯鼓鼓的,很驕傲的樣子,仿佛她們并不是誰家的姑娘媳婦,而就是這無邊秋色的戀人。
斯萬家
這村子靠著凌河灣,河灣里有魚有蝦,卻以天鵝聞名。
每年十月份,總會有幾百只,從北方到這里過冬,直到來年三月,才會隨著大批的天鵝飛走。村民們對此深以為幸,說以前沒有,也許老輩子有,現(xiàn)在又有了,說明啥呢?于是就自發(fā)地組織起來,守護天鵝。冬天給天鵝投食,穿高靿水靴,直到化凍。春天桃花開了,天鵝飛走了,就在河邊種蘆葦,等著天鵝回來。這樣八九個人,都是志愿者,有男有女,有說有笑,顯得頗不寂寞。
放暑假,有個大學生回來了,問父親要干啥去,就也跟著去看,說給你們起個名吧,可以叫“天鵝驛站”。大家聽了,都說好,你兒子真棒。沒過幾天,又有個大學生回來了,聽父親說起“天鵝驛站”,很羨慕的樣子,就說,那咱也起個名,叫“斯萬家”吧。
斯萬家,這是什么意思呢?兒子說了幾句,夾雜外語,父親沒聽懂。志愿者中還有兩個鄉(xiāng)里的退休干部,問他們,也不懂。于是這個父親很自卑,感嘆自己的兒子大學白念了,連個名字都不會起。
直到村里來了個第一書記,是大學教師,才算遇上了知音。他說有一部書,你兒子肯定看過,法國人寫的,第一卷就叫《在斯萬家那邊》。至于這本書講了什么,不重要,關鍵是——這么說吧,如果外國人來到咱們這兒,你說天鵝他不明白,你要說斯萬,他就明白了,因為不管是法語還是英語,斯萬,就是天鵝的意思。
是啊,真是呢,那個父親挺直了腰,志愿者們也都更加振奮?,F(xiàn)在如果你去那個小村,到誰家找人不在,就會告訴你:去驛站了,或者:去斯萬家了。仿佛斯萬是他們的一個很有名的鄰居。而且還有個結論,說隨著來這里的天鵝逐年增多,村里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了。
愛雨主義
遼西農民都是愛雨主義(rainism)者,大雨、中雨、小雨,就像大兒子、二兒子、小兒子,他們都喜歡。
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小雨。大雨勤勞,中雨憨厚,小雨頑皮。如果他們恰好知道辛棄疾的那首《清平樂·村居》,一定會改動后面幾句,這樣吟誦起來:“大雨鋤豆溪東,中雨正編雞籠,最喜小雨無賴,溪頭臥剝蓮蓬?!?/p>
鄉(xiāng)賢
每次回故鄉(xiāng),你都要去看望一些同學。有個同學特愛看書,很有才,卻一直在家種地,見面輒自稱農夫,傻笑。這兩年境況好了,被村里推為鄉(xiāng)賢,還得到許多照顧。
鄉(xiāng)賢眼神不好,卻喜歡措個詞、湊個趣,很樂觀。人家說英雄所見略同,他非說農夫所種略同。不對嗎?我們年復一年,種的無非是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而且他說農夫啊,連愿望也都略同,不過是:一年五谷豐登,一生子孫豐登,而已而已。
白滿川
鄉(xiāng)賢同學還有個雅號,叫“白滿川”。其來歷是這樣的,說遼西老家那個縣級市,古稱白川州,記載見于《漢書》,至于何以是白川州,已不可考。有人就此事咨詢鄉(xiāng)賢,他一撇嘴說:這有何難?知道《鄉(xiāng)村四月》那首古詩嗎?你看頭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本褪侵肝覀冞@里啊,白滿川,就是白川州的來歷。有人質疑,說這詩是宋代的,比《漢書》晚了一千多年,也對不上啊。再說寫詩的是江南人,叫翁卷,能到過我們白川州嗎?鄉(xiāng)賢一擺手,說誰管那些事啊,走,喝酒去!
白滿川愛喝酒,雨天尤愛喝。他還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每臨大事有酒氣;另一句是:子規(guī)聲里酒如煙。
沒關系
鄉(xiāng)賢同學會背許多古詩,時常用來考問別人,這讓他活得很有趣。有時別人答不上來,他也頗為大度,鼓勵說:你要不會背這首唐詩,沒關系,也可以背一首宋詞。什么,宋詞也不會?沒關系,那你就說幾句英語吧。
干啤
下雨天,朋友來了,“最難風雨故人來”,趕緊讓上屋,坐炕上,說看你澆的,快成落湯雞了。兩人想喝酒,但偏趕上家里沒白酒了,于是鄉(xiāng)賢很有品位地說,你來了正好,前兩天我兒子剛送回一箱酒,叫什么雪花干啤,咱倆就整干啤吧,去去濕氣。
十月蟋蟀
鄰居家原是礦工,下崗后男人在家,女人外出打工,一年也難得回來一趟。中秋節(jié),男人過來請教,想給女人發(fā)個短信,問怎么寫才顯得有文化,又情真意切?
鄉(xiāng)賢略一沉思,說要有文化,那你引兩句《詩經》吧:“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說要是你老婆看不懂,你就再加一句:哪怕你像個蟋蟀,十月份回來看看我也行?。?/p>
千萬人
其實你很敬佩這位鄉(xiāng)賢同學,他特立獨行,做事往往和別人不一樣。比如種地,全村人都種朝天椒,可他偏種谷子,而且是老品種,紅小米,還振振有詞:“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話可能出自孟子,別人不懂,但聽著就大義凜然。其實全村人加在一起,也不過幾百口。
后來這句話成了他的一個姿態(tài),一個標志,只要他想干什么,或不想干什么,就用這個句式。有病了,別人來看他,對人家說:“雖千萬人吾病矣?!眲袼メt(yī)院,頭也不轉過來,只說:“雖千萬人,吾不去矣。”別人說他傻,有新農合為啥不去?他說:“傻就傻,雖千萬人吾傻矣?!?/p>
村里要評他家貧困戶,拒絕。干部來送米面,也不見。有時去趕集,碰見熟人,夸他不見老,聞言收住腳步,把聲音拔高,很豪邁地說:“雖千萬人,吾不老矣!”
霜降
遼西霜降之后落葉的香氣,一如江南谷雨之前的茶。
比較級
英語老師說,有些形容詞不能用比較級,比如說這張桌子是木料的,沒問題,卻不能說那張桌子是更木料的。還有很多,比如真正的,不能說更真正的;唯一的,不能說更唯一的;中等的,不能說更中等的;所謂的,也不能說更所謂的,等等。但英語是英語,我們中國的漢語還是比較有彈性的,特別在你的遼西老家,這種規(guī)則從古至今都沒人遵守。談論勞動,說誰誰干活兒不緊不慢,隨他爹,他爹干活兒更不緊不慢。談論年景,說去年的收成不好不壞,今年看樣子,應該更不好不壞吧。還有談婚論嫁,介紹對象,開始時男方媒人不好意思,說那邊是離過婚的,女方媒人聞言大笑,說巧了,這邊是更離過婚的。
天真藍
老家其實是個很偏遠的地方,除了山溝里的幾十戶人家,山坡上的大豆和高粱,就幾乎一無所有了。但前幾年來了個女大學生“村官”,卻發(fā)現(xiàn)這里很美?!疤煺嫠{??!”她喊道。
不知為什么,這句話震撼了鄉(xiāng)親們,那清脆文雅的聲音,連同她俊俏單薄的模樣,都深深印在村民的心里。后來女大學生走了,卻留下了一個傳說,村民們紛紛猜測,說她可能是當年某個女知青的女兒,因為太像了,都那么俊俏,都那么單薄,都那么能干,還有那沒有任何土腥味的聲音:天真藍?。?/p>
這不僅是一句感嘆,也是一次價值重估,甚至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賦予。祖祖輩輩住在這里的人們,怎么沒看到天是這么藍呢?女大學生說,天藍得讓人想哭,村民后來想起這句話,也都相互點頭,擦眼抹淚地表示認同,而且,他們不約而同地也學會了那句感嘆,并使之迅速變成了整個村莊的流行語,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甚至也不分天氣,見面就這樣問候:“天真藍啊,吃了嗎?”“明天說有雨呢,天真藍?!薄翱爝^年了,天真藍?!薄斑@雪下得好,天真藍??!”……
這個故事是鄉(xiāng)長對你講的。他說,這里的鄉(xiāng)親們就是這樣快樂淳樸,爛漫天真。是啊,天真,也許世界上確實有一種藍色,就叫天真藍;或者說,如果天真也有顏色,那一定是藍色的,而且藍得讓人想哭。
立冬與小雪
民間傳說,我們的二十四節(jié)氣,其實是來自月宮的二十四只小兔子,雖毛色各異,卻均可親可愛。它們來到人間,每月雙兔,每季六兔,從容淡定,各司其職,按時接替,不爭不搶,守護著中國歷法。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立冬可能性子急一些,它往往會對后面的小雪說,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
故鄉(xiāng)不老
有人說故鄉(xiāng)老了,許多村子只剩下幾個老人,還有留守的孩子。但既然還有孩子,村莊怎么會老呢?故鄉(xiāng)怎么會老呢?
你走在遼西的大地上,幾乎每個鄉(xiāng)村,都有他們的振興規(guī)劃,這讓你不禁想起愛爾蘭詩人葉芝的那首《當你老了》。是的,即使故鄉(xiāng)老了,白發(fā)蒼蒼,睡意沉沉,她也會夢見自己的往昔:“目光曾有的輕柔,眼波曾有的深邃”,而這些正在重新顯現(xiàn)。不是嗎?就像幾年前的一天晚上,你和朋友們漫步大凌河邊,其中一位說剛接到調令,要去省里工作了,大家紛紛向他祝賀。他披著風衣,以領導視察的姿態(tài),站在新建的大橋上,說明天要出發(fā)了,看著夜景,流連不已。忽然回過頭來,像一個已經在外多年的游子,深情感嘆:家鄉(xiāng)的變化真大??!
因為有愛,故鄉(xiāng)不老。那一刻你看見鳳凰山上的星辰,就像一串金色的耳墜,或像遼西所獨有的“金步搖”那樣晶瑩閃爍。
作者簡介
高海濤,一級作家、評論家。曾任《當代作家評論》主編。
[責任編輯 鐵菁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