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東 杜毅飛
摘 要:依托當?shù)鬲毺氐牡赜蛱攸c和歷史文化建設的多元化的專題博物館正成為人們認識城市的又一窗口。同綜合博物館相比,專題博物館不僅具有綜合博物館的文化性、教育性,而且更能突出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從當前專題博物館建設總體實踐來看,存在發(fā)展定位、運行模式、管理體系等各方面的問題。文章探索南陽市漢畫館建設與發(fā)展,希望能對其他專題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專題博物館;建設;南陽市漢畫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25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一道橋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更好地推動我國博物館事業(yè)改革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方博物館以此為契機積極舉辦展覽、策劃活動、研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地方各具特色的專題博物館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博物館熱”悄然成為中國社會文化的新風尚。
南陽市漢畫館是一座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專題博物館,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南陽市漢畫館的建設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漢畫館建設與發(fā)展的良好契機?,F(xiàn)階段南陽市漢畫館應結合實際情況,深入發(fā)掘自身文化價值,積極解決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制定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通過對南陽市漢畫館建設與發(fā)展的探索,希望能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他專題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產生一些幫助和啟示。
1 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歷程
南陽市漢畫館始建于1935年,館址在南陽民眾教育館內,館舍較為簡陋,僅有百余件漢畫像石藏品。正是有了這座不起眼的漢畫館,才使南陽漢代畫像石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弘揚。1958年,于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北側再建一座漢畫館,由郭沫若題寫?zhàn)^名。經過20年的發(fā)展和考古發(fā)掘,館內收藏漢畫像石1000余塊。1979年,籌建六年的一座大型漢畫館正式開館并對外開放。從館藏1700余件漢代畫像石中精選出189件在展廳中陳列展覽,展陳采用“回”字形結構,具有南陽漢代畫像石墓的特點,陳列按畫像內容分為“漢代科學”“漢代藝術”“漢代生活”“歷史故事與讖緯迷信”四個部分。
如今的南陽市漢畫館新館于1999年隆重開館(圖1),新館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陳列大樓平面呈“T”字形,展廳面積2400平方米,共有12個展廳。新館的陳列設計具有漢代裝飾風格(圖2),使觀眾參觀時有強烈的帶入感,仿佛置身于歷史時空之中,在暗紅色的古樸木質仿漢斗拱和廊道的襯托下,漢代畫像石呈現(xiàn)出了特有的藝術韻味。南陽市漢畫館新館基本陳列獨具特色,榮獲“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的殊榮。
南陽市漢畫館于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南陽漢畫像石在海內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南陽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標的南陽市漢畫館,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2 南陽市漢畫館文化價值及社會影響
2.1 南陽市漢畫館文化價值
南陽市漢畫館漢畫像石的內容主要涵蓋了歷史故事、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建筑、角抵、舞樂百戲、天文與神話及祥瑞升仙等內容。新館展廳內陳列著172塊(148幅畫像)精品畫像石(圖3、圖4)。歷史故事類畫像是對儒家忠孝仁義道德的極度渲染,主要有鴻門宴、二桃殺三士、西門豹除巫治鄴等故事典故;生產勞動畫像還原了兩漢時期人們耕種、紡織和捕魚的場景;社會生活畫像有車騎出行、拜謁、投壺宴飲等各類生活景象,還出現(xiàn)了奴婢、侍吏的各種造型;建筑類畫像主要體現(xiàn)了生動的漢代建筑,有雙闕、廳堂、樓閣等;角抵類畫像中的人和動物形象夸張,極富有感染力,具體有擊技、搏熊、刺虎、斗牛等,一幅幅生動的畫像充分展示了漢代先民崇力尚武的精神;舞樂百戲畫像展現(xiàn)了各種樂器表演、舞蹈和雜耍的場景;天文與神話類內容有各種星座、日月同輝等,還有嫦娥奔月、羿射十日等與天文密切相關的許多神話形象和故事,融天象與神話為一體,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雙重藝術價值;祥瑞升仙畫像包含有羽人升仙的各種場景以及諸多瑞獸和祥禽,反映了漢代盛行的“天人感應”“靈魂不滅”的思想。
通過了解,我們可以看出南陽市漢畫館展出的畫像石涵蓋了漢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其題材豐富、內容多樣,將漢代歷史以圖畫的方式一一為后人展現(xiàn)。南陽漢畫像石具有粗獷豪放、沉雄博大、浪漫夸張、注重寫實、靈動有力量感等特點,將一種力量之美、動感之美、氣勢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特點不管是寫實、寫意、變形、夸張、浪漫,還是古拙抽象等,都為中國東方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魯迅盛贊:“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p>
2.2 南陽市漢畫館社會影響
南陽市漢畫館建館80余年中,一方面強力推進陳列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開發(fā)漢畫資源為社會服務。僅1985年獨立建制以來,館內就舉辦了上百場次的陳列展覽,其中近60場次為原創(chuàng)基本陳列展覽、臨時展覽,流動展覽達百場次以上。這些展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獨特,在本地、國內乃至國際文化傳播中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漢畫像石資源被社會各界共享,得到了有效利用,使南陽漢畫像石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被更多的人認識。隨著南陽市漢畫館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其社會作用及影響力日益提高。
漢畫像石是我國文明的遺物,是我國文明史的載體,不僅是我國人民的文化財富,更是全人類的文化財富。改革開放以后,作為南陽對外開放窗口的南陽市漢畫館迎來了眾多國外賓客。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中國與希臘聯(lián)合發(fā)行了全套二枚《奧運會從雅典到北京》紀念郵票,分別為“雅典帕提農神廟”和“北京天壇祈年殿”?!氨本┨靿砟甑睢辈捎媚详枬h畫像石刻中的三位武士形象為郵票背景襯圖及小版張邊飾。2012年,來自南陽市漢畫館嫦娥奔月畫像石(圖5)的拓片搭載著神舟九號飛船完美地完成了一次太空之旅。
隨著人們對漢畫像石價值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漢畫像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鑒于此,南陽市漢畫館從群眾需要出發(fā),在漢畫像石復制品和工藝品開發(fā)上積極探索。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漢畫像石資源,著力于漢畫像石文創(chuàng)商品的設計與研發(fā),相繼推出了玉雕漢畫、刺繡漢畫、金箔漢畫、漢畫文化衫、漢畫硯臺、仿古天祿辟邪、仿古漢畫禮品書、漢畫撲克、漢畫明信片、漢畫文身貼以及漢畫復制拓片等系列漢畫像石文創(chuàng)工藝品。
3 南陽市漢畫館存在的問題研究
南陽市漢畫館作為一個社會性、服務型、非營利性機構,發(fā)揮好教育、研究、欣賞、保護、傳播多項職能,是其發(fā)展建設的主要目標。
3.1 經營管理理念落后,吸引力不強
南陽市漢畫館與我國大多數(shù)國有博物館一樣,是依靠地方財政撥款和門票來維持館內的基本運營的,隨著南陽市漢畫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參觀人數(shù)上升,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如文物保護、講解服務、園林綠化、衛(wèi)生清潔、館內安保等需求日益明顯,傳統(tǒng)的運用管理模式已明顯無法滿足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
南陽市漢畫館與眾多專題博物館一樣,都存在經營管理理念落后的問題:南陽市漢畫館雖然經過一次搬遷擴建,但經過十幾年的運營,場館依然出現(xiàn)老化、破損的現(xiàn)象。館內的基本陳列依舊保持新館建館時的形式,許多前來參觀的游客在留言簿上不同程度地提到了陳列老舊、觀感不佳。南陽市漢畫館的管理隊伍也存在主動性不足、能力欠缺的問題。如何學習國內外博物館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增強南陽市漢畫館對外的輻射力和吸引力是現(xiàn)任領導集體尤為重要的任務。首先,管理者要有管理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市場經濟管理機制,用有限的預算經費辦最多的事。其次,要樹立多辦展覽激發(fā)博物館發(fā)展活力的理念。展覽是博物館的中心工作,采用多種方式組織不同的展覽,不僅可以增強南陽市漢畫館的社會效益,還能增加經濟效益。最后,要培養(yǎng)博物館的服務意識,“以人為本”,服務創(chuàng)新。觀眾的多少是衡量南陽市漢畫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
此外,利用各種宣傳渠道,提高南陽市漢畫館國內外的社會知名度。抓住各種有利時機,采用生動有趣的形式開展宣傳推介活動,通過媒體組織開展公益性、社會性的宣傳活動,通過南陽市漢畫館網(wǎng)站發(fā)布陳列展覽、臨時展覽、展品介紹、畫像石知識、漢服禮儀、云上漢畫、學術研究等信息。在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博覽會上,南陽市漢畫館推出了其開發(fā)的各類文創(chuàng)產品,并免費分發(fā)宣傳折頁。
3.2 對外交流較少,互動功能較弱
南陽市漢畫館品牌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交互功能的滯后。對南陽市漢畫館社交媒體賬戶等進行調查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南陽市漢畫館與觀眾交互方式匱乏。官網(wǎng)、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平臺目前只提供門票預約、南陽市漢畫館介紹等內容,難以有針對性地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觀眾發(fā)表意見、建議和訴求也缺乏有效的途徑。品牌的建立離不開品牌形象的傳播。南陽市漢畫館應當深入挖掘自身特色資源,有效推動博物館品牌形象的傳播,與各地專題博物館建立交流合作、協(xié)作互補的機制,探索實施“博物館+”戰(zhàn)略,推動博物館與研學、商業(yè)、教育、旅游、科技、多媒體等領域跨界融合,調動更多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文博事業(yè)。
此外,由于場地影響,南陽市漢畫館展線上的藏品數(shù)量少,館內展覽主要依靠圖片、文字和場景復原,且復原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觀眾評價不佳。沒有應用VR、全息投影、體感互動等數(shù)字化技術,缺乏數(shù)字化場景搭建和沉浸式觀展體驗,觀眾與藏品沒有互動,沒有讓文物真正地“活起來”。在漢畫館陳列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領導班子也在積極想辦法、找出路。南陽市漢畫館去年推出穿漢服、畫漢妝、觀漢畫、行漢禮、投壺、擊壤、蹶張以及答漢文化知識、搶漢畫文身貼等娛樂體驗活動,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爭相參加,南陽市漢畫館儼然已成為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圖6)。
3.3 專業(yè)人才不足,需開辟新思路
南陽市漢畫館想要快速發(fā)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但受限于體制內人才引進的局限性,短期內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存在較大的困難。這就需要管理者開辟新思路、想出新辦法,要立足現(xiàn)有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培訓,重點培養(yǎng)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技術人才的作用,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對外文化交流。參與中國漢畫學會歷屆學術研討會,和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籌備聯(lián)合主辦南陽漢畫國際研討會,成立南陽市漢畫館漢畫研究編輯部,編輯出版反映南陽市漢畫像石研究成果的專業(yè)性刊物《漢畫研究》。加強宣教隊伍建設,要求館內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定期做漢畫知識講座,提高宣教人員的知識水平、職業(yè)修養(yǎng)水平和講解能力。優(yōu)化人才梯隊,確保文物保護、文物學術研究事業(yè)后繼有人、薪火相傳。南陽市漢畫館工作人員應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知識,館內應建立合理的人才獎勵機制,以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定位和崗位職責為標準,設立可量化的指標考核體系。對于績效考核較好的工作人員,要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3.4 政策資金扶持不足,需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
資金問題一直是困擾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南陽市漢畫館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公益服務,免費開放后,日常性開銷進一步增加,但資金來源單一,收支失衡,維持自身運轉常常捉襟見肘。特別是用于南陽市漢畫館品牌形象傳播的資金更是相當有限。解決資金來源問題,除了爭取上級政府主管部門的資金支持以外,推進文物活化利用,提升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開發(fā)與生產品質,將深度研究與創(chuàng)意闡釋相結合,推出體驗型、探索型、收藏型文創(chuàng)產品也是一條路徑。完善展陳運營方式,開展聯(lián)合展覽、巡回展覽、網(wǎng)上展覽,探索策展人制度等措施,也不失為彌補資金缺口的可行辦法。除了館內基本陳列以外,還要經常舉辦臨時性的公益展覽和商業(yè)展覽,豐富展覽內容。僅2022年南陽市漢畫館就舉辦了5場展覽:與民間收藏家聯(lián)合舉辦“‘南都漢韻·民間藏珍—南陽民間收藏漢畫像石拓片精品展”;與泰安市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東岳仙蹤—泰山岱廟典藏神軸展”;與良渚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徐州漢代畫像石藝術館聯(lián)合舉辦“我從漢朝來—漢畫像石與漢賦中的漢代世界”“虎佑安康—南陽漢畫中的虎”“山海新經—中華神話元典當代藝術展”等。臨時展覽投入資金少,展出效果好,增加了博物館的活力,使原本靜態(tài)的漢畫館“活”了起來。
4 結語
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建設與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建設有著相互作用。如何建立現(xiàn)代博物館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讓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成果在更高水平上賦予人民美好生活,是本文探索的最終目的。通過對南陽市漢畫館的調查研究及發(fā)展現(xiàn)狀狀進行分析,查找南陽市漢畫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同類型博物館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南陽漢代畫像石編委會.南陽漢代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李陳廣,韓玉祥.南陽漢畫像石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紀念南陽市漢畫館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J].中原文物,1995(3):1-7.
[3]熊珂.博物館品牌形象傳播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0.
[4]鄧興蓉.新時期博物館高質量發(fā)展的走向與思考:以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