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彭道德,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F供職于上海局集團公司。作品散見于《中國鐵路文藝》《人民鐵道》《人民日報》《散文詩》《精短小說》《中國報告文學》《青年文學家》《小學生導讀》等報刊。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在我的書房顯著位置擺放著近年來收藏的全國各地報刊創(chuàng)刊號、特刊號等珍貴資料,其中,彌足珍貴的是1993年《中國鐵路文藝》(前稱《中國鐵路文學》)創(chuàng)刊號。這本珍貴的期刊是我一位要好的文友特意贈送給我的,這本漸漸泛黃但仍散發(fā)著淡淡書香味的期刊和我相伴了24個春夏秋冬,她猶如一位良師益友,潛移默化地引導、鼓勵著我;她猶如一位虔誠的故人,與我不離不棄一起飽嘗業(yè)余創(chuàng)作中的酸甜苦辣。閑暇之余,每當輕輕翻閱她的扉頁,總會心潮澎湃,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久違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1985年春天,我招工進了鐵路,被分配在原蚌埠鐵路分局水家湖車務段管轄的一個四等小站,當了一名貨運員。那時候,沿線小站業(yè)余文化生活單調,車站閱覽室就成了我業(yè)余讀書看報的樂園,從而漸漸萌生了寫稿的念頭。業(yè)余時間里挑燈夜戰(zhàn),把對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付諸筆端,稿子寫好后又悄悄跑到郵局貼上八分錢郵票寄往報社。寒來暑往,一轉眼兩年時間過去了,所投的稿件猶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當時,在挫折面前,我暗暗給自己打氣鼓勁并堅持寫下去。至今還清晰地記得,1987年9月27日,《上海鐵道》二版《大家談》采用了我寫的《請經濟使用電話》一篇言論稿,當楊師傅笑瞇瞇把報紙遞給我時,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下班后悄悄躲到單身宿舍捧著油墨香味的報紙一遍遍地讀呀看呀,喜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此,業(yè)余讀書寫作勢頭更大了,從每年見報三五篇小豆腐塊,逐步上升到三四十篇。1995年,我開始邁入了報社優(yōu)秀通訊員的行列。
記憶猶新的是,1999年元月,上海鐵道報社在太湖療養(yǎng)院召開通訊員會。那時,我們原蚌埠分局共有17名優(yōu)秀通訊員代表參加。會議期間,大家在一起談經驗、說體會、話收獲,共同的業(yè)余愛好,大家相談甚歡。當時,在我們蚌埠分局有一位作家級別的通訊員,他撰寫的報告文學等作品先后在《中國鐵路文學》(后改為《中國鐵路文藝》)《啄木鳥》等全國報刊上發(fā)表,并經常在路內外獲獎。當他得知我喜愛文學和愛好收藏時,就給我寄來了《中國鐵路文學》《珍珠路》《窗口》《啄木鳥》等一大摞文學書刊,其中就有一本《中國鐵路文學》創(chuàng)刊號。他還語重心長地說:“《中國鐵路文學》是立足鐵路,面向全國的高水準文學刊物,你平時要多閱讀,厚積薄發(fā),等時機成熟給她投稿,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也會在期刊上發(fā)表作品的……”
他的一番話猶如春風化雨滋潤我的心田,在他的啟發(fā)和鼓勵下,我悄悄開始寫散文、報告文學,還參加了高考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自學考試。從那時起,《中國鐵路文藝》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我情有獨鐘的閱讀刊物,用心閱讀研究,從文風高雅的作品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
我在原水家湖車務段黨委擔任宣傳工作期間,堅持每年為管轄的16個車站訂閱一份《中國鐵路文藝》,并及時把每期期刊分發(fā)到管內小站,還利用每個月的宣傳員會議做好學刊、用刊工作,不斷提高宣傳員的文學理論素養(yǎng)。
后來,我在阜陽工作八年期間,無論是下沿線小站檢查、駐站包保,還是在雙休往返單位的慢車上,我的身邊總是帶兩本期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中國鐵路文藝》慰藉我的心靈,喚起我不忘初心、淡泊明志的人生信念。在通勤時光里,《中國鐵路文藝》為我平添了幾分充實和溫暖。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2001年元月開始,我先后在《上海鐵道》《江淮晨報》《安徽工人報》《蚌埠日報》《人民鐵道》等報刊上發(fā)表散文作品。之后,我又開始嘗試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陸續(xù)采寫了《風雨中結下的異國情緣》《尋訪割肝救女的母親》《一位農民的鐵字書法》等30多篇報告文學作品,共12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分別在《揚子晚報》《百姓生活》《安徽日報》《安徽工人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并有部分作品獲了獎。
時光荏苒,2018年11月,我加入了中國報告文學學會。2019年
11月,又被鐵路作家協會吸納為會員。我在“方格田”里摸爬滾打30多個春秋,其中受到了文友們的無私幫助、真誠鼓勵;得益于許許多多報刊編輯、作家協會老師們的無私幫助、指點迷津。這份深情厚誼,永遠銘刻在我的心底;這份無私的關愛,時刻溫暖著我前行的腳步。
2022年,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的豐收之年,我不僅順利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協會,而且在中國鐵路文聯和中國鐵路作家協會舉辦的“喜迎二十大·我眼中的中國高鐵”文學征文中獲了獎,《中國鐵路文藝》2022年12月刊發(fā)表了我的散文《坐高鐵去老區(qū)趕大集》。夢想的花兒終于開了,此時此刻,怎能不讓人喜不自勝?
一個人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會遇到許多的第一次,而其中能對自己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僅有寥寥的幾個。毫不夸張地說,是《中國鐵路文藝》把我從一位文學寫作的門外漢引導培育成為一名鐵路作家,《中國鐵路文藝》是我名副其實的領路人,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的搖籃。
30年風雨兼程,30年風華正茂,30年碩果累累。在《中國鐵路文藝》30歲生日到來之際,我衷心祝愿這位良師益友一路芳華,一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