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凡 陳昆
一、生物學(xué)特性
蘆筍種子發(fā)芽后,向下生根,向上長莖,在根與莖連接處形成塊狀、短縮的地下莖,在土中向水平方向伸展。地下莖不斷發(fā)生分枝,使根株不斷擴大;地下莖節(jié)間極短,著生鱗芽,鱗芽于翌年春暖后萌發(fā),在出土前先在地下發(fā)育,形成白蘆筍。嫩莖出土后見光發(fā)綠,成為綠蘆筍。蘆筍為雌雄異株,一般雌株長勢較弱,而雄株長勢強,栽培上希望多栽雄株。蘆筍既耐寒又耐熱,種子發(fā)芽最低溫度為10℃,最適溫度為25℃。蘆筍耐旱,不耐澇,土壤積水時易發(fā)病。
二、栽培品種
日前生產(chǎn)中常用的蘆筍品種分為白蘆筍品種和綠蘆筍品種2類。其中,白蘆筍品種主要有瑪麗華盛頓、瑪麗華盛頓500、瑪麗華盛頓500W等,綠蘆筍品種主要有加州309、瑞洋等。
三、栽培季節(jié)
蘆筍按栽培季節(jié)有露地栽培、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早熟栽培和秋季采收栽培等形式。露地栽培采收期為4—6月。5月為采收盛期。促成栽培是在11月中旬掘取二年生根株,定植在溫床或日光室內(nèi),澆水保溫,促進萌發(fā)綠色嫩莖,采收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半促成栽培是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扣棚,促其萌發(fā)綠色嫩莖,采收期在2—3月。早熟栽培則是春季利用小棚覆蓋,比露地栽培提早15~20 d上市。秋季采收栽培是春季不采收,任其自然生長,采收期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
四、栽培技術(shù)
(一)整地施肥
蘆筍一次播種可采收多年,定植前要精細整地,深耕細耕,施足底肥,并修好排灌渠道。白蘆筍栽培按行距1.8~2 m開溝,綠蘆筍栽培按行距1.2~1.5 m開溝。定植溝南北走向,深30~50 cm,寬30~40 cm。溝內(nèi)施入腐熟優(yōu)質(zhì)糞肥,每667 m2施入5000~7000 kg,并配合施入復(fù)合肥,每667 m2施入25~50 kg。為防治地下害蟲,可撒入敵百蟲粉。
(二)科學(xué)育苗
露地育苗一般在4—5月播種,在第3年才能采筍。利用陽畦3月上旬播種,在第2年即可采筍。陽畦冬前建好,畦寬1.5~1.7 m,深30~40 cm,長12~13 m,東西向延長,北側(cè)夾風(fēng)障。每畦施入腐熟糞肥200 kg左右、復(fù)合肥2~3 kg或尿素1 kg左右。深翻使肥土混勻,整平。
播種前種子在28~30℃溫水中浸泡3~5 d,每天換水1~2次,之后在25~30℃的條件下催芽,約10 d有50%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畦面澆足地水,水滲后,
按10 cm見方點子,覆過篩細土2~3 cm。
播種后立即蓋嚴(yán)薄膜,密閉保溫。一般播種后15~20 d齊苗,苗齊后,畦內(nèi)氣溫保持在25~30℃,不超過32℃,夜間氣溫為10~15℃。
(三)適時定植
豫東地區(qū)一般在4—5月定植。起苗前澆水洇畦,待濕度、溫度合適時,選擇地上莖3條以上、粗壯無病蟲的秧苗帶坨起苗。株距30 cm左右,每667 m2栽培1200株(白蘆筍栽培)或1800株(綠蘆筍栽培)。定植深度以地下莖著生鱗芽處距地表15 cm為宜。邊栽植邊埋土5~8 cm,并用腳踩實,栽后立即澆水,以利迅速緩苗。
(四)田間管理
1. 定植當(dāng)年的管理。定植緩苗后,要經(jīng)常澆水,保持畦面濕潤。注意中耕松土除草。雨澇天氣要及時排澇。隨著苗子生長,定植溝應(yīng)及時填土,雨季到來之前將定植溝填平,以防漚根。填土的同時可追施速效磷肥、速效鉀肥,每667 m2追施草木灰25~50 kg或磷酸二銨15~25 kg和氯化鉀10 kg。8月中旬再追施復(fù)合肥,每667 m2施入10 kg。
2. 翌年及以后的管理。白蘆筍栽培在春季蘆筍剛開始露芽時培壟,為提高地溫,可分2次培土。培壟前要清整畦面,中耕松土,撿出磚石瓦塊。培壟要直,斷面呈梯形或半圓形,壟底寬60~70 cm,頂寬30~40 cm,壟高以地下莖埋深25~30 cm為宜。結(jié)合培壟及時防治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3. 春季培壟前應(yīng)追施“催芽肥”,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0~30 kg和氯化鉀10~15 kg;采筍結(jié)束前21 d追施尿素,每667 m2施入5~8 kg,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8月追施“秋發(fā)肥”,以促使秋季植株旺盛生長,積累營養(yǎng)。每 667 m2追施尿素 10 kg 和過磷酸鈣30 kg,再加入氯化鉀 10~15 kg;9月和10月不再追肥。有機肥可在入冬后地上部枯萎時施入,也可在嫩莖采收結(jié)束后,結(jié)合放壟進行。
4. 春季培壟后及時澆水。采筍期間和植株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嫩莖抽生、粗壯柔嫩。澆水或降雨后要及時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夏季管理重點是防治病蟲害、排澇、除草。為防止倒伏,還應(yīng)立架。每年上凍前澆足凍水,保證安全越冬。
(五)及時采收
白蘆筍采收期每天黎明時巡視田間,當(dāng)發(fā)現(xiàn)上面稍稍凸起、并有裂紋時說明有筍可采。先在裂紋處扒開表土,使筍尖露出土,確定幼莖的位置后,向筍的斜下方插入采筍刀,按加工要求的長度(一般 18 cm 以上)把筍切斷。割取時不可損傷地下莖,收割后的空洞立即用土填平。綠蘆筍則可在幼莖21~24 cm 時齊土割下。
(責(zé)任編輯? ?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