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焱
考點解讀
在主題為“大師風采”的文章中,作者常常會通過講述人物故事來體現(xiàn)人物作出的貢獻,突出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展現(xiàn)人物風采。此類閱讀作品大多為人物傳記,這就需要同學們明確傳記考查的要點。中考題中常見的考點有:1.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2.分析人物精神品質(zhì);3.分析標題含義等。
“霧都孤兒”狄更斯
◎黃 薇
1812年2月7日,查爾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國樸次茅斯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父親約翰·狄更斯是海軍部軍需處的職員,待遇優(yōu)厚,但他的揮霍和糊涂的頭腦常使這個家庭陷于拮據(jù)。約翰·狄更斯也是他后來小說中那些不稱職的父親和不中用紳士的原型。
童年時,他家里有一間父親的圖書室,收藏了不少好書,狄更斯在這里飽嘗讀書之樂。但無憂無慮的童年仿佛稍縱即逝。為逃避債務(wù),狄更斯一家開始不停地搬家,在他5歲時全家搬到占丹,10歲時又搬到倫敦。這樣的情形發(fā)展到1824年,父親終因欠債鋃鐺入獄。那時的英國有一種“債務(wù)人監(jiān)獄”的制度,一個人如無力還債就有可能被監(jiān)禁于此,直至還清債務(wù),期間全家都得作陪入住監(jiān)獄。父母帶著家里最小的孩子住進倫敦馬薩爾席監(jiān)獄,而12歲的狄更斯則被送到倫敦華萊士鞋油廠當學徒,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且食宿條件極其惡劣,薪酬極低。兩年后,狄更斯的父親才從監(jiān)獄里放出來,當他得知兒子在鞋油廠的悲慘遭遇時震驚了。家境稍稍改善,狄更斯重返學校,終于告別了這段暗無天日的時光。
狄更斯無疑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一位冷峻的觀察者,文學屢屢成為他向黑暗現(xiàn)實開炮的有力武器。有數(shù)據(jù)顯示,1839年,倫敦一半的葬禮都是為十歲以下的兒童舉行的。狄更斯試圖將底層兒童種種不人道的遭遇訴諸筆端,寫于1837年的《霧都孤兒》是第一部以一個孩子為主人公的英文小說,在頭幾章便將矛頭直接指向1834年《貧民法》的冷酷無情:它將所有健全的貧民排除在國家救濟之外。這種社會批判在《老古玩店》里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狄更斯將天性中的悲憫全部傾注到小女孩“小內(nèi)爾”之死上——它深深地打動了讀者,成為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傷感”的別稱。
而狄更斯在晚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荒涼山莊》,對“大法官法庭”和衡平法程序的批判,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當時有人拿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與之作比,評價《荒涼山莊》直接導致了英國議會對大法官法庭的改革,如同《湯姆叔叔的小屋》幾乎引發(fā)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狄更斯無疑讓自己的筆,發(fā)揮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時至今日,狄更斯仍會受到評論家的質(zhì)疑,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就曾諷刺他是“膚淺小說家中最偉大的一個”。他的創(chuàng)作的確難以被界定為深邃,但不得不承認狄更斯“比他那個時代的任何小說家都了解并且創(chuàng)造了民族性”。
(選自《國家人物歷史》,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狄更斯的?
2.本文標題為“‘霧都孤兒狄更斯”,它有什么妙處?
大 師
◎聶鑫森
上午九點鐘的時候,年屆八旬的著名山水畫家黃云山,正坐在畫室的大畫案前用紫砂壺啜著茶,目光卻移動在一張鋪好的四尺宣紙上,于下筆之前,構(gòu)思著一幅《深山行旅圖》。門鈴小心翼翼地響了。過了好一陣,門鈴再一次響起,透出一種急迫的心情。
黃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壺,急急地走出畫室,穿過客廳,猛一下把門打開了。
站在門外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陌生漢子,風塵仆仆,右手提著一個旅行袋,左手拿著一幅折疊著的沒有裝裱的畫。
黃云山問:“你找誰?”
來人彬彬有禮地向他鞠了一躬,說:“您是筆樵先生吧?”
黃云山很意外,來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點了點頭。
“筆樵先生,我叫秋小巒,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我從外省一個偏遠小縣來到北京,只是為了了卻父親秋溪谷的一個心愿。他當了一輩子的鄉(xiāng)村教師,也在業(yè)余時間畫了一輩子的山水畫,對您極為傾服。不久前因病辭世時囑咐我:‘無論如何要攜畫去京請筆樵先生法眼一鑒,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費,回來后在墳前轉(zhuǎn)告我,我也就可以閉目于九泉之下了?!?/p>
秋小巒說得極快,為的是怕耽誤黃云山的時間。黃云山有些猶豫,像這樣上門求教、求畫、求鑒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實在是沒有精力應(yīng)付了。
“筆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親行將退休時,縣教育局組織老教師進京參觀。他多方打聽到您的地址并找到這里來拜訪,恰好您外出講學,便留下一封信交給了尊夫人?!?/p>
黃云山“哦”了一聲,似乎有點印象,又似乎一點印象也沒有。他把一只手習慣地扶住門框,依舊沒有請客人進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進您的家,只想耽誤先生幾分鐘,請您看一看這張畫,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親作個交代了?!?/p>
秋小巒的眼圈紅了,眼角有淚光閃爍。
“好吧?!秉S云山為秋小巒的孝心所感動,臉上有了笑意。
他接過那張折疊好的畫,緩緩地打開。那是一幅用積墨法畫出的《楚山春寒圖》,蒼蒼茫茫,云煙滿紙,繁密處不能多添一筆,卻能做到不板、不結(jié)、不死;在最濃墨處也能分辨出草、樹、石的層次,稱得上是大氣磅礴,渾厚華滋。
黃云山激動起來,大聲說:“恕老朽怠慢,請進!”
他們一起走進畫室。
黃云山問:“除了此畫,還有嗎?”
“旅行袋里還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凈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親的大手筆?!?/p>
黃云山凈了手,又擦拭干凈,忙給秋小巒沏上一杯茶,再尋出一個銅香爐,插上一根點著的檀香。
滿室芬芳。
黃云山足足看了兩個小時,然后長嘆一聲,說:“能得積墨妙處的有明末清初的龔賢,現(xiàn)代畫家中,就要數(shù)黃賓虹和你父親了??上н@兩位也都先后過世,悲哉!悲哉!從你父親的用紙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從畫面上又看出他的豁達樂觀和淡泊名利,我輩慚愧!”
他們坐下來親切地交談。黃云山問得很細,諸如秋溪谷的身世、師承、生活、讀書等,秋小巒虔誠地一一回答。
黃云山說:“你一定要進京來為你父親辦一個遺作展,他是一個進入美術(shù)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師。我給你寫幾封引薦信,讓我的老友們開開眼,別高踞北京以為天下無人。費用、場地、新聞發(fā)布會,我們來安排,不用你操心?!?/p>
然后,他站起來,向秋小巒鞠了一躬,說:“一是謝謝你的孝心,為了尊父的囑托,不遠千里而來;二是請你原諒我的失禮,差點與一位大師的作品失之交臂?!?/p>
秋小巒忍不住大聲慟哭起來。
兩個月后,秋溪谷先生遺作展在北京的美術(shù)館舉行,觀者如堵,好評如潮。
在眾多記者和名流參加的學術(shù)討論會上,黃云山真誠地對秋小巒說:“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換你父親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時時展讀,與他傾心交談!”
掌聲如雷鳴般響起來。
(選自《聶鑫森小小說集》,有刪改)
●思考練習
1.對于文中的黑體字“滿室芬芳”,結(jié)合上下文,請你簡要說說這幾個字的含義和作用。
2.請簡要分析黃云山先生給秋小巒鞠躬后,秋小巒慟哭的原因。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