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晴
“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雩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筑,荊卿豪氣漸離情。”1962年八一建軍節(jié),葉劍英元帥賦詩懷念烈士劉伯堅。每當我讀到這首詩,心中就涌起對英雄劉伯堅的崇敬之情。
1935年3月16日,劉伯堅在監(jiān)獄中給家人寫下訣別信,“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產(chǎn)”,四川的家“人口死亡殆盡”,囑托家人尋找流落在外的幼兒。幾天后,劉伯堅被敵人殺害,以熱血回應了他在家書中的不悔告白:“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當我讀到此,眼角早已濕潤。
劉伯堅剛被俘時,敵團長設宴款待,勸他“順應潮流”“識時務者為俊杰”。劉伯堅義正詞嚴駁斥敵人。后來這個敵團長說:“劉伯堅這個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之后,劉伯堅被押解至江西大余的監(jiān)獄。在大余十二天的鐵窗生活中,劉伯堅以鋼鐵般的意志忍受著敵人的折磨和傷口的疼痛。后來,敵人故意押著他走上繁忙的大街,以顯示反共的戰(zhàn)功,妄圖從精神上瓦解劉伯堅的斗志。劉伯堅正氣凜然、氣宇軒昂,拖著一副十多斤重的鐵鐐,向含淚佇立的鄉(xiāng)親頻頻點頭致意。他的英雄氣概深深地銘刻在大余人民的心中。
英雄雖已逝,氣概永留心。帶著無限崇敬和思念之情,我來到大余烈士陵園。在莊嚴肅穆的陵園,我久久站立,心中更加堅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