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鈺婷
【摘 ?要】 新課改標準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的缺陷,也對我國基礎教育學科的標準與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促使初中的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新課改的標準中,科學探討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茖W探討“課程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與科學工作者相似的探討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會科學探討的方式,提高科學探討的能力,感受科學探索的快樂,養(yǎng)成腳踏實地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研精神。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的實驗課堂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關鍵詞】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
實踐是訓練學生觀察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的主要方式,是物理教學工作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處于主要地位。
中學物理實踐課程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yǎng)其科學素養(yǎng),通過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技巧和科研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初中生參與物理實驗活動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辨識并使用實驗儀器的技能
學習者選擇使用實驗儀器的能力,是學習者準確地進行物理實驗的重要保障,也是學習者需要的最基礎的能力,如日常生活中所有測試工具的應用,都需要關于使用實驗設備的專業(yè)知識。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儀器的結構、儀器的安裝方法、儀器的保養(yǎng)和維護、儀器的使用條件和注意事項、按實際要求整理簡單的實驗裝置。
當初中生剛接觸物理實驗儀器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儀器的能力,如刻度尺、溫度計、天平、電流計和電壓計等的使用;要注重指導學生鑒別儀器設備的型號和特性,并查看銘牌或說明書,以掌握量程、分度值、零刻度及其調節(jié)方式、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學生在掌握了這些知識后,才能精準地完成實驗,保證儀器的安全使用。
(二)觀測及分析實施現象的能力技能
實驗現象的觀測、分析是實驗能力的主要體現。教師在示范實驗中,通過標準的作業(yè),簡單合理的用語、圖像和圖形,以及精確的研究過程介紹,能夠幫助學生在研究中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過程,分析并歸納出實驗結論。
(三)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強弱,對其今后的學業(yè)發(fā)展與個人生活意義重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小到照明電路的布置、各種器材質量的檢測,大到交通工具和生產勞動,都需要實踐技能,因此新課標將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作為教育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物理教學實驗是一個實踐操作過程,通常由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每個學生均有動手實驗的機會;在實驗的演示中,可以由部分學生協(xié)助教師共同完成,當學生設置的實驗條件合理時,教師還可以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的分組實驗,由學生自行完成;在課外小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實驗器具,學生通過使用自制的天平、量筒、橡皮筋、氣壓計和測力儀,來測算質量、體積和力的大小,這能夠大幅提高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積極性,從而實驗效果也會變得更好。
總而言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留有動手實驗的時間,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有幫助。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將物理的課程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的分組探究可以有效引導其發(fā)掘問題,這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學好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愿意通過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物理實驗,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的思考方式以提升物理實驗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教師的觀念過于保守,學生的自主空間不足
現階段,雖然新課程理念在中學物理的實驗教學中不斷深入,但教師的實驗探究意識還是不足,有些教師擔心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于是將實驗原則、步驟、注意事項和實驗結論講得面面俱到,學生也只是按照實驗手冊和教師的講解按部就班地操作,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很少。教師只關注對物理知識的驗證,忽略了對學生的動腦能力的訓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思想的形成。
(二)對實驗結果的探究性不足
現階段,很多中學物理教師一般會將實驗過程中的每一步實驗現象、實驗結果都介紹得清清楚楚,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前就已經知道實驗的“正確答案”,于是許多學生放棄了實驗的真實性,盡量利用甚至制造各種條件去“湊結果”,造成實驗報告雷同、做實驗流于形式。而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地掌握知識點,但教師不能將結論性的知識點直接呈現給學生。
(三)初中物理實驗課時數不足
現階段,雖然在初中物理教學大綱中增加了實驗的比例,實驗課時數有所增加,這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實驗的探索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在實際的物理實驗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和教師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制約,很多學生的實驗操作被課堂演示實驗代替,甚至有些教師僅用“講實驗”或“畫實驗”來代替實驗。
初中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工作面臨著許多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客觀條件致使實驗教學無法順利實施;2. 由于教師、學校對物理實驗的關注度不足,使物理實驗無法順利開展;3. 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注重升學率,重理論、輕實驗。為了讓學生在考試時獲得一個高分數,教師一般采取了講授法。有的教師甚至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物理教師之所以舍棄了實驗這種直觀的教學模式,是因為其認為學生做實驗浪費時間,而“講實驗”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促進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實驗知識要點,進而提升了所謂的課堂效果。然而,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一旦遇到實物便會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實驗,也不知道如何進行思考,僅能靠自己的機械記憶進行操作。因此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把實踐習題化,變演示實踐、學生實踐為“教師講實踐,學生背實踐”。
三、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盡管學校對物理教學的儀器設備進行了配置,但沒有對部分易損、易耗的儀器設備進行維護或更換,使得實驗教學無法順利進行或極少發(fā)展。
(二)教師原因
部分教師對實驗教學產生了誤解,不喜歡開展實驗教學。這主要表現為:1.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甚至不如做實驗練習題”;2.認為做實驗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教學進度。即便考核了學生的實驗操作,也不會影響學生的筆試成績,學生在實驗操作考試前臨時操作一兩次即可,沒有經常做實驗的必要;3.認為有些實驗學生以前做過,但成效較差,不想設計新的方法開展實驗教學;4.認為有些實驗準備費時,不喜歡多花費時間準備;5.部分教師怕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損壞儀器設備。
總之,有些教師因在思想上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導致不喜歡鉆研實驗方式,設計的實驗簡單,并沒有取得預期成效。
(三)學生原因
一些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實驗中不遵守規(guī)則,沒有按照操作規(guī)定進行實驗,導致儀器設備破損,進而影響了實驗的順利開展;有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實驗費時,考試不考動手操作”,沒有必要花費這部分時間,缺乏主觀能動性;有些學生對實驗產生畏懼心理,怕實驗操作錯誤,在操作時精神緊張;對于一些難度很大的實驗,學生無法完成。沒有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慢慢對實驗缺乏興趣和自信。
四、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善舉措
(一)增加資金投入,提高實驗教學條件
1. 完善各項制度,確保實驗的順利開展
學校應建立健全實驗教學資金的投入制度,在教育經費中,劃出一定的資金用于實驗教學,并落實到位,確保??顚S?及時地更新儀器設備,定期補充易耗品,并制訂實驗教學的管理監(jiān)督制度,使實驗教學不流于形式。
2. 加強業(yè)務學習,為實驗做好充分的準備
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業(yè)務能力培訓,并采用循環(huán)制教學,盡量減小班額,適當減輕物理教師的工作負擔,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進行實驗教學的活動和研究。教師在每次開展實驗活動前,都要做好實驗探究的準備工作,無論是開展什么實驗,教師都必須為學生的學習做好足夠的知識儲備,課前為學生做好實驗器材準備,使物理實驗保質保量的開展。
(二)增強師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
1. 教師應從思想上重視實驗
學校應更新觀念,從學科設置、費用投資、教師調動以及其他有關方面充分考慮物理實驗教學的現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觀,把物理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育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認真提高自身的實驗教學水平,把物理教學的重心真正地轉移到實驗上。
2. 加強學生自主實驗,以多媒體演示實驗為補充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梢栽O置物理實驗指導教師,開放實驗室,把實驗室變成實踐研究的陣地。實驗教師可以借助實驗室的資金,讓學生完成一些實驗研究,包括書本上的小實驗以及課后的“做一做”,這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多媒體技術可以真實模仿物理實驗室內無法完成的實驗,其靈活地擴大或壓縮了物理場景,使物理變化過程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易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要把多媒體技術作為高中物理實踐的主要補充手段。
(三)改進實驗教學,突出趣味性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按照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自行選擇實驗器具,并讓學生了解為何要使用這種器具完成實驗;引導學生自制工具開展實踐,幫助他們收集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替代原有的器材進行各種實驗。學校要注重技能規(guī)范和思想創(chuàng)新的融合,當學生熟悉了若干基礎實踐知識后,應結合課堂實驗教學組織課外活動,每學期定時開展一定規(guī)模的實踐、競賽活動,該類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于一體,能夠從多方面培育學生開展物理實踐的興趣。
(四)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設備能夠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教師要盡量地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演示實驗通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參加,基于此,學生不但有了展示實踐技巧的機會,而且鍛煉了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深入了解并掌握了物理學的相關定義和規(guī)則,領會了物理學的基本思維,從而養(yǎng)成了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教師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通過設計、操作、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出合乎事物發(fā)展的新規(guī)律,這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開展課后興趣小組活動
課后興趣小組活動是對課堂知識的有益補充,為學生提供了思考、動手實踐的廣闊天地,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靈感,點燃學生樂于猜想的火花。在課后興趣小組活動中,教師應起到指導、輔助的作用,避免學生無所適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將實驗活動密切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六)做好學法引導,搞好初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工作銜接
為了做好初高中物理課程的銜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銜接教材中的內容與高一教材的結合程度,讓學生適當復習初中知識,并將知識點分散到各章節(jié)中。必須時,教師需要進行學生實驗素質的銜接訓練,訓練方法主要包括控制變量法、實驗歸納法、理想化模型、降低誤差法,以及常用儀器的應用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等;適當地為學生補充必要的數學知識,以講清圖片的傾斜度、體積和截距等物理概念,為學生的解題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 馮晉超.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0):48-50.
[2] 馬慎蛟. 物理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 青海教育,2003(Z3):79.
[3] 胡郁斐. 巧借物理實驗增強初中物理教學效果[J]. 新課程研究,2022(1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