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尤其對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于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圖靈測試。專業(yè)人士稱:圖靈的研究可能在未來引領整個時代。
著名科學家在家中自殺
最新消息,今日早些時候,41歲的計算機學家艾倫·圖靈被人發(fā)現(xiàn)死在自己家中的床上。警方已經(jīng)介入調(diào)查:目前并未透露更多消息。據(jù)悉,圖靈最近因為某些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政府和部分極端人士的迫害……
1954年6月7日
調(diào)查結果:
警方發(fā)現(xiàn),圖靈的床頭放著一個被咬過的蘋果,蘋果曾經(jīng)在劇毒的氰化物中浸泡。尸檢結果表明圖靈正是死于蘋果中的氰化物中毒,所以,他是自殺。
圖靈檔案
艾倫·麥席森·圖靈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國倫敦。就像所有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圖靈少年時就表現(xiàn)出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和數(shù)學天賦……
1927年,15歲的圖靈為了幫助母親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寫了愛因斯坦的一部著作的內(nèi)容提要。
1931年,圖靈考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獲得數(shù)學獎學金。
1935年,圖靈因一篇數(shù)學論文“論高斯誤差函數(shù)”一文,直接由一名大學生當選為研究員。
1937年,圖靈發(fā)表的文章“可計算性與可定義性”,形成“丘奇—— 圖靈論點”,對計算機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1939年,圖靈應召到英國通信處從事破譯德軍密碼的工作。由于破譯工作的需要,他參與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子計算機研制工作。
1949年,圖靈負責最早的計算機——“曼徹斯特一號”的開發(fā),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把計算機實際用于數(shù)學研究的科學家。
1950年,圖靈編寫并出版了《曼徹斯特電子計算機程序員手冊》和《計算機能思考嗎?》論文,并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
塵封的絕密文件
相關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任務內(nèi)容:破譯德軍用來傳遞情報的機器——“恩尼格瑪密碼機”。
主要人物:全英國頂級的“最強大腦”:考古學家、語言學家、象棋冠軍、超級字謎玩家、數(shù)學家……艾倫·圖靈正是其中一員。
恩尼格瑪機的工作原理:對想要加密的原文中的字母按照某種配對關系替換成其他的字母,從而得到一段天書一樣的密文。恩尼格瑪機在經(jīng)過轉子和接線板的多層加密后,足足有1.59萬萬億種設計加密的可能!
破譯過程:失敗,失敗,失敗,無休止的失敗……
詳細描述:“最強大腦”的隊伍沒能解決問題,破譯工作毫無進展!最終,圖靈等人想到“用機器代替人腦進行推理破譯工作”,發(fā)明了一臺炸彈破譯機。原理就是利用機器來模擬人們用紙筆進行數(shù)學運算的過程,而機器不但不需要休息,運算起來還比人快多了。
最終,因為機器優(yōu)秀的“推理大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PS:記錄員并沒能理解炸彈破譯機具體的工作原理,故沒有更詳細的原理記錄。
別讓機器騙了
圖靈測試由三名參與者組成,詢問者A,人類B,人工智能C;
他們分別在三個互相隔離的房間中完成本次測試;
詢問者A可以通過遠程終端之類的中介向參與者B和C提出任何問題,B和C進行作答并傳回到詢問者A的終端;
對于每個問題,詢問者A均不知道答案的主人,并從兩者中選出他認為是人類做出的答案;
進行多輪測試后,如果在超過30%的問答中,人工智能的答案被誤認為是人類的答案,則證明該人工智能通過測試。
圖靈測試主要是為了解決一個概念性的問題——什么樣的機器才能算的上“智能”。圖靈測試的問題都會經(jīng)過深思熟慮,從哲學、邏輯、常識、隱喻、概念等多方面來區(qū)分人工智能是否像人類一樣回答問題,并擁有欺騙的能力。來看看一些經(jīng)典的圖靈測試問題吧?
炸彈破譯機有很多三個一組的轉盤,只要輸入截獲的德軍情報密碼組,破譯機就會反向推導出最初的字母組合,從而破譯情報。
圖靈測試對人工智能的要求:
1.很聰明,能夠理解提問者說的話;
2.不能太聰明,像一臺全知全能的百科機器;
3.能夠模仿一個人應該有的屬性。
51802793.64這個數(shù)開九次方是多少?
想象一下,整個人類剛剛被一種病毒感染,每次撒謊時,一個人的皮膚都會變成藍色幾秒鐘。在你看來,這將如何改變世界?
面對行刑隊的男子拒絕戴眼罩,他說:“我打算直面呼吸。” 他是什么意思?
山姆想要畫一幅幾位牧羊人與羊群在一起的畫,但他們看起來卻更像一群高爾夫玩家。更像高爾夫玩家的是?
一切的開始是什么?一切的結局是什么?
那么,如果你是參與圖靈測試的詢問者A,你會問人工智能哪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