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
兒科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上是一類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 其中放線菌病、腺病毒感染、阿米巴病、阿米巴性腦膜腦炎和角膜炎等疾病都屬于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 是影響患兒身體健康的較為嚴重的疾病[1,2]。根據(jù)楊慧敏等[3]研究顯示, 患兒之所以會受到感染性疾病的影響, 主要是因為其正處于成長階段, 不僅自身各方面的發(fā)育尚未成熟, 并且身體也缺乏足夠的整體免疫力, 從而導致患兒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因此為了促進患兒的身體健康, 幫助患兒減少受到感染性疾病的影響, 就需要采取高效的治療措施進行疾病的治療。同時為了幫助醫(yī)護人員制定可行的治療方案, 為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可靠依據(jù), 保證對患兒進行的治療具有針對性, 就需要對兒童感染性疾病進行嚴格的診斷[4]。血清降鈣素原是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經(jīng)常被運用。因此本院為了探討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將17 例感染性疾病患兒和13 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診斷方面的研究, 現(xiàn)將內(nèi)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7 例感染性疾病患兒設為研究組, 另選取同期13 例體檢健康者設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9 例,女8 例;年齡2 個月~3 歲, 平均年齡(1.63±0.85)歲。對照組中男7 例, 女6 例;年齡3 個月~2 歲, 平均年齡(1.45±1.03)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醫(yī)護人員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之后獲得同意,并且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女研究組 17 9 8 1.63±0.85對照組 13 7 6 1.45±1.03 χ2/t 0.00 0.52 P 0.96 0.60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 空腹靜脈采血2 ml, 檢測人員對兩組受檢者完成血液的采集之后通過離心的方式將血清分離, 采用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盒進行檢測, 檢測方法為上轉(zhuǎn)發(fā)光免疫分析法。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正常參考范圍為0~0.5 ng/ml。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 以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 ng/ml 為陽性;②比較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比較 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82.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比較(n, %)
2.2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為(0.96±0.16)ng/ml,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23±0.07)ng/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s, ng/ml)
表3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s, n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降鈣素原研究組 17 0.96±0.16a對照組 13 0.23±0.07 t 15.32 P 0.00
血清降鈣素原既是人體內(nèi)的一種糖蛋白, 也是一種降鈣素的前肽物質(zhì), 并且缺乏激素活性, 雖然患兒接受了檢查, 但是檢測人員難以在正常人體內(nèi)檢測到血清降鈣素原。因此, 人體內(nèi)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 ng/ml 時, 表明患兒的身體健康受到了疾病的影響[5]。如果人體受到了感染的侵襲, 人體內(nèi)的肝臟細胞、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腸道淋巴細胞等均會分泌血清降鈣素原, 腸道組織以及肺部等淋巴細胞受刺激后會合成和分泌更多的降鈣素原, 進而導致機體內(nèi)的降鈣素原水平持續(xù)升高, 因此通過檢測血清降鈣素水平可以確定人體是否受到了疾病的影響。
根據(jù)鐘文暉等[6]研究顯示, 血清降鈣素原在人體血清中的半衰期為25~30 h, 人體受到感染后血清降鈣素原在2 h 內(nèi)即可被檢測到。此外, 血清降鈣素原具有良好的體外活性, 如果人體受到了病菌的感染, 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將在24 h 內(nèi)達到最高水平, 不僅能夠幫助檢測人員檢測到敗血癥、膿血癥等疾病, 確定人體是否受到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同時能夠為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多的依據(jù), 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7,8]。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高低關系著細菌感染的發(fā)展狀況, 若患兒體內(nèi)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持續(xù)升高, 則病菌感染將會日趨嚴重;若缺乏合理的治療措施, 則會導致患兒的病情日益嚴重, 甚至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9,10]。臨床上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的診斷中通過檢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可以對疾病做出準確診斷, 可充分反映患兒疾病的嚴重程度, 有利于給予醫(yī)護人員更多疾病治療的參考依據(jù)[11,12]
血清降鈣素原在臨床病菌檢測中被廣泛應用, 對于癥狀嚴重的患兒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被檢測出來, 為患兒及早接受治療提供必要的依據(jù)?;純涸诮邮軝z測期間, 若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 ng/ml, 則表明其并沒有受到疾病的影響, 無需開展抗生素藥物治療;若血清降鈣素原水平>0.5 ng/ml, 則表明患兒受到疾病影響較重, 需要醫(yī)護人員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進行疾病的治療。
本研究中, 檢測人員完成17 例感染性疾病患兒和13 例體檢健康兒童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 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82.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為(0.96±0.16)ng/ml,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23±0.07)ng/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 對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 對于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方案的制定能夠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jù), 對患兒疾病的改善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為了提高疾病診斷和治療的質(zhì)量, 檢測人員就需要對患兒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
綜上所述, 血清降鈣素原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檢測中具有重要的診斷與鑒別價值, 可給予兒科醫(yī)護人員重要的參考價值, 將其運用到患兒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 有利于促進患兒身體健康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