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江蓮
(貴州省思南縣水務局,貴州 銅仁 565100)
近年來,水利工程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增強。2022 年全國累計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1564 億元;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10893 億元,比2021 年增長44%,首次突破1 萬億元關口。下一步,水利部將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此背景下,深入分析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建筑物結構設計需要結合水利工程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做好深度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設計。結構設計力求實現以下要求:①安全。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必須要保證安全性,避免結構設計不合理影響引發(fā)安全隱患和問題。②質量。認真分析不同結構形式的應用效果,以保證建筑物質量為前提,優(yōu)選具有經濟性的結構設計方案,指導相關工作的開展。
以某水利工程項目為例,水庫總供水量為350.8 萬m3,下放生態(tài)用水60.3 萬m3。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大壩、溢洪道以及輸水管道等,臨時建筑物包括導流建筑物與圍堰等。本次工程為小型水利工程項目,按照4 級建筑物開展設計。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為4 級、溢洪道為4級、取水兼放空管道為4 級、消能防沖建筑物為4 級、混凝土面板壩為4 級、溢洪道為4 級、取水兼放空隧洞為4 級、輸水管道為4 級、水池為4 級、壩址導流建筑物為5 級、其他臨時建筑物為5 級。
本次工程設計中,大壩結構設計主要遵循《防洪標準》(GB 50201—2014)等,結合勘察調查的資料,進行結構的設計。在具體設計方面,提出以下方案。
2.2.1 壩頂
水利工程建設后,大壩壩體并不是重要交通通道,但是壩頂的寬度要求適宜,保證工程施工期間混凝土填筑作業(yè)的需求得到滿足,并且還要具備閘門安裝和大壩運行觀測等條件。通過綜合分析,結合現場的條件,壩頂寬度設計為6.0m。大壩工程設計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方位角為N81.81°W,壩頂、壩底分別為1395.00m、1341.00m,最大壩高為54.00m,壩軸線長度為162.076m。
本次大壩壩頂的上游位置,還建設了混凝土防浪墻;下游位置建設了欄桿,設計高度為1.2m。從具體布置的角度分析,右岸和永久上壩公路進行連接,左岸和料場上壩公路進行連接。根據大壩基礎灌漿和大壩監(jiān)測的相關要求,綜合考慮各類外界因素,包括壩體碾壓層厚和時間安排等,優(yōu)化設計方案。在1347.00m 高程位置建設廊道,當作基礎灌漿廊道,右岸沿著壩體基面上升到1377.0m 高程,左岸沿著壩基面上升到1378.0m高程。設計的廊道為城門洞形狀,寬×高尺寸大小為3m×3.5m,帷幕灌漿設計為垂直灌漿孔。
按照設計的標準,本次大壩確定為4 級建筑物,重力壩按照30 年一遇洪水設計以及200 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控制工況,結合水利工程現場的情況確定壩頂高程。設計的方案中,根據調洪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最終確定大壩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分別為1393.86m、1394.50m,正常蓄水位為1392.0m,壩頂高程設計為1349.24m。
2.2.2 壩體
從水利工程建設實際分析,大壩的排水系統組成,主要為壩身排水孔與壩基排水孔。本次項目中,壩基排水孔選擇的位置為1347.00mm 高程大壩帷幕下游側以及廊道下游側,采取的布置方案為沿著排水溝設置,鉆孔深度設計為帷幕深度的0.5 倍,鉆孔傾向下游,傾角為10°。在具體施工時,對于排水孔的布置要求間距控制為3m,孔徑大小設置為100mm。壩身排水引入1347.00m 高程廊道內,實現對水的匯集處理,集中到水井內利用水泵抽排,排放到下游河道。工程施工環(huán)節(jié),完成固結灌漿與帷幕灌漿等施工內容后,開展排水孔鉆孔作業(yè),要求做好整個操作過程的控制,不可以使得水泥漿和其他雜物進入排水孔內部,影響到排水通道的運行效果。結束作業(yè)后,做好排水鉆孔出口位置的清理,確保排水通道正常運行[1]。
2.2.3 大壩標準剖面
從工程建設實際分析,嚴格遵循《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 319—2016)開展設計。對于壩體斷面的設計,采用的是材料力學法,以及剛體極限平衡法。為保證斷面的有效性,要求保證壩體和壩基的穩(wěn)定性和應力,都達到相應的條件。經過綜合分析,本次大壩設計中壩體基本斷面設計為三角形。對于壩體的上游壩坡優(yōu)化范圍設定為0~0.20;下游壩坡的優(yōu)化區(qū)間設定為0.6~0.8。為保證斷面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性,還根據壩坡的結構特點,合理選擇斷面優(yōu)化參數,精準計算獲得壩坡的高程數值,同時還需要結合單位寬度,獲得相對準確的設計參數。經過綜合分析后,將壩體基本斷面的設計參數確定為以下內容:①上游面。對于1370.00m高程以下位置,坡度設計為1:0.2;1370.00m 高程位置以上位置,設計為鉛直面。②下游壩坡1:0.8,起坡點高程設計為1388.57m。
2.2.4 壩體分縫與止水設計
從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設計實際分析,大壩的混凝土分縫應該結合壩基的條件,以及結構布置和施工澆筑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進而為建筑物建設提供依據支持。經過綜合分析后,壩體選擇為碾壓混凝土壩,不設置縱縫。對于誘導縫與橫縫,需結合碾壓混凝土的特點,經過綜合分析后設計。根據以往的工程經驗,本次工程設置的壩體分縫主要如下。
(1)壩0+033.414。
(2)壩0+063.414。
(3)壩0+073.414。
(4)壩0+088.914。
(5)壩0+107.914。
(6)壩0+127.914。
整個壩體總計分為7 個壩段,長度大約為20~35m。在具體施工中,誘導縫設計為切縫機切縫作業(yè),要求保證切縫面積是縫面面積的2 或3 倍。大壩選擇橫縫位置,分為左右兩個倉面通倉開展碾壓作業(yè)。本次工程設計的壩體上游面積很大,極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如寒潮等,給混凝土澆注作業(yè)質量帶來影響,使得混凝土降溫收縮,產生相應的拉應力,進而產生混凝土裂縫,影響到大壩的使用性能,因此要做好保溫保濕[2]。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上游壩面橫縫內部,總計設置了2 道“U”型紫銅片止水。在具體設計中,第一道止水要求和上游壩面距離保持為1m,并且設置的止水片距離控制為0.75m。此外,選擇溢流壩下游溢流面橫縫內部設置一道,將止水片和壩面的距離控制為1m。對于穿過溢流壩中部施工橫縫的廊道周圍,要求設置塑料止水,進而保障建設的質量[3]。
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中,為保證結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需做好前期的勘察調查,掌握完整的資料信息,助力結構設計工作的開展。根據結構設計的需求,編制科學合理的勘察調查作業(yè)方案,組織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開展水利工程建筑物施工現場的調查,掌握地勢地形與氣候條件等基本資料,并且積極搜集同類型的水利工程資料,保障建筑物結構設計信息的完整性,為水利建設提供支持。設計人員要充分利用勘察調查資料,進行深度分析,識別建筑物建設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和難題,提出設計優(yōu)化的措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保障建筑物結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避免出現設計不合理的情況[4]。
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工作的質量高低,關系到結構建設的質量,且會影響到后期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因此要注重結構設計方案科學合理性的把握。作為設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做好設計規(guī)范和標準的分析,精準把握設計要求,結合建筑物的設計實際情況,提出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方案,指導水利工程建筑物高質量建設,保障建筑結構的性能。一般來說,建筑混凝土結構中,極限承載力為強度值,其與破壞混凝土結構相接近[5]。如果出現結構變形,那么會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建筑物整體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在進行結構設計時,保證結構極限設計的合理性,可有效處理建筑物極限承載力,進而保護結構的安全性。在進行設計時,結合極限承載力的數據信息,限制最大拉應力,進而達到極限狀態(tài),實現對結構性能的控制。除此之外,還要注重裂縫的有效防范和應對,綜合包括環(huán)境條件和鋼筋類型等,做好綜合分析,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6]。
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實踐中,利用現代化軟件輔助設計工作的開展,可提高設計的質量和水平。例如,對于梁板柱等桿系結構,傳統的設計模式下,可以將復雜的三維空間結構離散化,以單體結構的形式,使用建筑物結構工具箱或者工具,輔助結構設計工作的開展,可以簡化計算流程,可以滿足一定的設計規(guī)范需求,但是無法全面反映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且結構設計工作的效率不高。此外,使用的部分計算工具,缺少開發(fā)部分參數的設置,僅僅是可以提供粗略的計算模型,很容易出現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應用,涌現出很多軟硬件,使用結構分析軟件,輔助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計算,成為主流趨勢。為了滿足水利基礎設計的需求,涌現出很多新的設計產品,如PKPM 和YJK 等,能夠為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的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三維設計模型,輔助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精準計算,還能夠全面提高設計的水平,支持設計成果的可視化,助力相關工作的開展,避免各類問題的出現。例如,利用BIM 技術。水利工程在應用傳統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進行工作,采用BIM 設計,可以將主要的工作放在三維模型內容上,利用水利工程三維模型,開展水利工程結構設計,可提高整個布置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為有效發(fā)揮BIM 技術的應用價值,設計人員必須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和關注的內容,設計完成后還需要由專業(yè)的校審工作人員進行批注,批注后設計師在根據批注的意見進行修改,合格后才能進行后續(xù)的工作[7]。設計人員要結合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內容和特點,選擇適合的設計工具,輔助設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優(yōu)化結構設計方案。為保證設計軟件的使用效果,設計人員需要積極主動學習相關方法,掌握各類工具的使用流程和要點,助力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的高質量開展,避免相關問題的出現。
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實踐中,要求注重結構設計的優(yōu)化,全面提高設計方案的質量,指導建筑物高質量建設,全面提高建筑物的建造水平[8]。對提出的結構方案,圍繞可行性、經濟性等多個方面,做好全面嚴格的分析,保障結構設計方案的質量,優(yōu)選設計方案,助力建筑物高質量建設,防范設計問題的出現影響到水利工程建筑物建設質量。為保障水利工程建筑物建造的質量,完成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后,還要做好設計方案的技術交底,促使施工人員可以精準把握結構設計方案的意圖和內容,高質量推進建筑物建設,避免各類質量問題的出現。在進行建筑物施工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要求,組織開展建筑物施工作業(yè),避免出現施工錯誤,影響到工程的效益[9]。通過采取全面嚴格的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證水利建筑物的建造質量,防范各類問題的出現,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對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打造精品水利工程建筑,有效發(fā)揮水利工程的作用。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工作的開展,需做好事前的勘察調查,掌握完整的資料,按照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采用適宜的設計軟件,輔助結構設計分析,形成高質量的設計方案,指導建筑建設工作的開展。文中結合實例,對水利工程建筑物結構設計內容進行分析,提出了結構設計的方法,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