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
在水上放棄智慧/停止仰望長空/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淚水/來澆灌家園/生存無須洞察/大地自己呈現/用幸福也用痛苦/來重建家鄉(xiāng)的屋頂
——海子的詩《重建家園》
一
2012年,明月灣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在當今社會,一座沿革千年的古村對生活到底意味著什么?明月系著天地和湖水,一座青石與磚頭建構的古村,就成了我們安放心靈的一塊絕美之地。歷史變幻,滄海桑田,新建筑不斷涌現,舊建筑不斷消失,歷史更迭著,在人類身邊,破壞無數東西,再建起無數東西,讓我們忘記來處,永遠沉溺于“進行”時態(tài)。古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保存了人類的記憶和情感,賦予其永恒的歷史感。
人類需要古建筑,無論是輝煌的皇城大邑,還是千年古村。人類需要在建筑中撫摸歷史的痕跡,讓腳步慢下來,在沉靜之中保持冥想,反思所有自以為永恒正確的事物。一代又一代古村人,將生活沉積成漂浮于歷史的凝結物。一代又一代人不斷來明月灣尋找桃源勝境,留下無數詩文歌賦,把自己變成明月灣的一部分。我們看到了村民出土的西晉繩紋磚。有圖案的古磚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便已出現,可“絞胎工藝”,暴露了古村年代的秘密。我們在千年古樟前靜思,仿佛看到唐代大詩人劉長卿興高采烈地種下樹苗。他擦著汗水,滿意地對朋友大笑。在新土培植下,新生的樟樹苗悄悄將根須扎入地下。樟樹也不曾想到,它會這樣站立一千多年,從幼苗長成垂垂老者。我們在湖心泛舟,仿佛看到邀月高歌的詩人范成大與陸龜蒙,他們吟唱的詩記錄于紙張。他們不曾想到他們的詩句現已成流傳千古的名句。當然我們聽到更多的是漁民飄蕩的消夏船歌,看到的是漁網上跳蕩的白魚,湖面閃著燦燦的光。聽到宗祠庭院曲折別致的山水聲,仿佛聽到磚雕石刻之中蘊含著遺民的哭聲……
二
深秋,我們來到明月灣,映入眼簾的是停車場黑壓壓的車輛和成群的游客。走入古村,喧囂變得沉寂,人們的聲音都變小了,默默體驗著古村的歷史文化??梢娙藗儗τ诠爬系氖挛?,還保持著內心的敬意。一個接一個的民宿和農家樂提醒著我們這里可能已不是想象之中的古村了。
游客們到的第一站是村口的古碼頭。相傳此碼頭為宋代初建,方便村民出入明月灣古村。碼頭由二百五十八塊花崗巖石所造,仿佛一根長長的石質指南針為進出古村的人們指示著方向。巖石早已被磨得光滑,巖石間堆砌地緊實,但略有不平,中部橫嵌著一個個拴纜繩用的石墩按照中軸線排列著。一代代人從此走過留下無數蹤跡。據說,碼頭的位置是經過風水堪輿師的精心挑選,此位置建造的碼頭可以幫助古村聚斂財氣。碼頭靠湖濱處有一棵深扎石頭縫的巨柏,好似迎客的老門政,其禮數周到,又盡顯威風。
過了小石橋,便進入了村子內部。走在石材結實緊密,排水凹槽清晰可見,有的地方被踩踏得非常光滑的青石板鋪成的棋盤街上,歷史的憂思油然而生。很難想象,二百多年前,為保護村子不受山洪和雨水的侵蝕,當時的村民歷時數十年通過集資和放貸湊足二十萬兩白銀,將村里的排水系統(tǒng)與青石路面、小石橋全部翻修一遍。碑記上說“平瑩莫匹而街道一新,功既竣,容有致”。以當時的物質條件,這可是大工程。由此可見,村民們熱愛古村。如此浩大的工程全部通過捐款公募,居然清清爽爽,毫無紕漏,工程質量又如此之好,也可見古村雖多致富的洞庭商幫,但村風淳樸守正,令人慨嘆。
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座座明清風格的祠堂和大宅院。這些高門大院較典型地反映了疊山理水,堆塑與彩繪并用的民居風格。符合傳統(tǒng)蘇州園林美學規(guī)范,處處有景觀、見匠心,以富貴祥和氣息和文飾典雅著稱。大院的布局整體以方便生活、養(yǎng)性怡心為主。它們一般都是三進院,兩層樓高,門口有條石臺階,室內和山墻大多是水磨方磚鋪陳。內樓兩側有廂房,左右對稱,第一進院下設庫門,是安置轎子的轎廳,樓上供著祖宗牌位,是家堂樓;第二進院是核心,是慶典禮儀和接待賓客的空間。陳設講究,明間有落地長窗,兩側有雕花半窗和木欄,步柱、梁枋、柱礎,都有雕花或彩繪紋飾;第三進則是生活區(qū)的內樓,內樓寬敞美觀,大多朝陽,暖和通透。走在古人的大宅院,不禁有恍惚之感,仿佛看見在書房里用書本蓋著臉小憩的男主人被檐廊下奔跑嬉戲的孩子撞個趔趄,與內院天井旁淘洗大米的美女們四目相對,頓時弄個面紅耳赤。
具體到每個庭院,又各有特色,讓人流連忘返。有的庭院氣魄宏大,精細之處又給人驚喜;有的則曲徑通幽,內有乾坤;有的舒適簡約,而有的繁復精美,從中能看出房屋主人的脾氣秉性及文化修養(yǎng)。祠堂是家族議事的權威空間,相對保守拘謹,中規(guī)中矩。我最愛的是一個個家宅門樓上的磚雕。磚雕的功夫不僅在于假山池塘的設計,還在于殿堂的精巧搭配和嚴密構造,更在于精細的雕刻。雕刻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人類最早摶土成像,模仿山川大地、飛禽走獸,同時表明了人類希望在超越自身塑造新形象,挽留住時間。并以定格的瞬間,記錄生命的內在價值。
我站立在門樓前,想象著古人修宅建院時的心情。人類費盡心血在此留下光榮與夢想、希望與記憶。畢竟,這些東西都曾經真實存在過。
一座座大宅帶著歷史幽暗氣息撲面而來。不知經過幾番風雨變遷,如今只有地基和街道還留存著古老的回憶。也許,無論是從生態(tài)保護意義上來說,還是從文明傳承上來說,保留古建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盡力保存一點古建筑,就是挽留住我們的鄉(xiāng)愁,讓我們知道來處,內心不再恐懼彷徨。
三
明月猶在,古村已滄海桑田。
2008年,明月灣古村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2011年,被評為江蘇四星級鄉(xiāng)村旅游點。網紅打卡地的明月灣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明月灣到處可見川流不息的游客,不斷興盛的農家樂。不少賣水果和零食的小販也是明月灣的老年村民,他們向游客兜售石榴和銀杏,以此來賺取生活費。我向一個打著小旗的女導游打聽游玩項目,才了解到這里不僅有農家樂餐飲與住宿,游客還可以和當地農家一起體驗摘茶葉、采楊梅,與漁民一起釣魚、捕魚等活動。當然,到村里觀音院祈福拜佛,在太湖坐游艇,也都是必備的行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明月灣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落。那時交通不便,車都無法開進村口。一座座古宅,推倒不忍,修繕無資金。即便在文人眼中,它有著桃源般的詩情畫意,但不可否認,明月灣殘存著松動塌陷的河堤、缺少防護的橋梁,雜草叢生的院落和坍圮斑駁的土墻,就連祠堂也淪為飛鳥的天堂和雜草的庭院。這座村莊被殘垣斷壁和蔥蘢野草包裹,只看得見縫隙,卻看不見光亮。當代作家高曉聲曾為我們記錄了明月灣這么多年來的變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明月灣,種橘子樹,而橘子樹是老品種,價格很低,沒有市場競爭力。村里沒有工業(yè),僅僅靠種植業(yè)過日子。1994年,高曉聲再去明月灣,卻看到了商品經濟對這片世外桃源的改變。許多村民開始搞副業(yè),村子里蓋起了三層小樓。隨著旅游業(yè)的興盛,到處是古跡的明月灣迎來了高速發(fā)展的時期。
站在平整寬闊的街道上,看著修葺一新的古屋,滿眼火紅的果樹,聽著游客們的歡聲笑語。很難想象,短短幾十年,明月灣有這樣大的變化。
所幸,伴隨生態(tài)文明的發(fā)展理念,明月灣最終保留了那份古樸和自然。至今村民們嘴邊還常掛著一句古老祖訓,講和修睦——不僅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人與大自然之間更要相互依存?,F在和未來的金山銀山,根植于眼前的綠水青山。曾擔任金庭鎮(zhèn)古村保護負責人的鄒永明,他熱情爽朗,熱愛生態(tài)島。二十幾年前,畢業(yè)于蘇州大學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桑梓。2003年,鄒永明參與古村保護工作。2005年,明月灣古村保護整治推開。
一座古建筑的修葺,其花費的人力物力遠大于建造一座新樓。講到這里,鄒永明激動地揮著手,眼里滿是不舍,囁嚅著說:“剛修好一間古屋,下次去發(fā)現又塌了一個,看著滿地青磚,心里痛……”話雖如此,鄒永明依然努力協(xié)調著,他就像一個急診室醫(yī)生,病人很多,但規(guī)劃好很重要。他也明白,無論村級,還是鄉(xiāng)鎮(zhèn),都不可能獨立完成古村保護的任務。他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將村鎮(zhèn)兩級合力,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以“先公后私、先易后難”的順序操作,給更多古建筑帶來新生。
在鄒永明看來,堅持“多方共贏”的原則才是解決古建筑保護難題的最終出路。要保留古建筑文化價值和歷史風貌,首先要尊重村民的房屋所有權。讓村莊成為景點對游客開放,村民有了經營收入,參與保護古建筑的積極性才能提高。2005年,金庭鎮(zhèn)修建鄧家祠堂,引進了大量的社會資本,政府給予了一系列配套獎勵措施,效果很不錯。當地村民成立明月灣農家樂協(xié)會,自發(fā)參與到對古村的旅游管理。民宿的裝修須符合國家安全和衛(wèi)生規(guī)范,必須使用金屬管道連接煤氣罐,民宿須配備基本的煙感警報器和噴淋設施。協(xié)會對開設農家樂的村民進行培訓,每年進行廚藝競賽、農家樂星級評比。
四
游覽了幾個小時,看過明月寺和西施畫眉泉,不覺已是中午。心里總覺有些不滿足。觀賞到真正的明月灣美景,也許還要到晚上,月光灑滿太湖,乘一葉小漁舟迎風舉酒,伴著漁歌,方能溝通古人,見其真味。
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匆匆告別,遇到了景區(qū)的孫經理。他大概五十歲,身材中等,沉穩(wěn)平和。他是生態(tài)島土著居民,家住三山島,離明月灣很近。2013年,他來到明月灣當景區(qū)負責人。對于明月灣的環(huán)保工作,他印象最深的是垃圾處理系統(tǒng)。他剛來的時候,污水處理系統(tǒng)已做好。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都有特定的處理點。村里和景區(qū)花費好幾百萬引進的這套垃圾處理系統(tǒng),把生活垃圾處理成有機肥料,能二次利用,降低污染。
我問到了景區(qū)的客流量和收入,孫經理對此很自豪。景區(qū)是購票入園,年記錄有十萬人左右。但周邊的村民以及親戚朋友都可免費入園,所以實際人流量二十五萬左右。這些數據都表明了明月灣景區(qū)收益很不錯。2022年景區(qū)年收入達到三百萬。這里的游客主要來自附近的蘇州和上海,外省游客也有,不過不多。孫經理說,要感謝互聯(lián)網,近幾年,互聯(lián)網發(fā)展起來,明月灣知名度不斷上升。公司和村里也有意識地通過小紅書、抖音等軟件,把明月灣做成網紅景點。
明月灣的旅游,也受到很多限制。孫經理抱怨說,旅游是假日經濟。假期人多,平時人少,景區(qū)載客量有限,村子不大,人太多,污染成本上來了,景區(qū)停車位也不夠。村里的農戶,家家都有車,農家樂也要停車,到了節(jié)假日,這里的車就停不下了。
保護與開發(fā),這兩個概念,就像一對愛吵嘴的夫婦,既相愛,又相殺。也許,在環(huán)??傮w控制的基礎上,開發(fā)農業(yè)旅游的附加值,加深農業(yè)旅游的文化深度和豐富農業(yè)旅游的文化內涵,才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在建設太湖生態(tài)島大背景下,這一點尤其重要。政府也已行動起來,圍繞明月灣的文旅活動越來越豐富。2021年夏,蘇州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小康之村@美好蘇州”網絡直播活動,走進明月灣古村落,以直播互動形式,帶領蘇城網友開啟一場發(fā)現之旅。除此之外,明月灣也會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推廣。一些高端民宿引入蘇州評彈表演,嘗試將傳統(tǒng)文化與古村風貌相結合,也有網紅咖啡館招攬當地駐唱歌手,致力于吸引年輕游客。
游覽了一個上午,肚子咕咕叫個不停??吹铰愤呌袀€奶茶店,走進去喝點東西。店主是個“90后”年輕女性,徐州人,五年前嫁到明月灣村。她說話爽快,語速很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我問她有什么奶茶,她給我推薦了自己熬的桃膠,二十元滿滿一大杯,爽滑Q彈,香甜軟糯,有點像銀耳,有些淡淡的清香。根據她的推薦,我們又去了旁邊的農家樂用餐。這是個三層小樓,裝修簡單,白色瓷磚鋪地,紅色木質家具,客廳吊燈旁斜拴著個可旋轉的魔球燈。老板告訴我們,明月灣的上海老年旅行團特別多,晚上吃完飯,老人們或在院子里唱歌,或在院里跳廣場舞。我們在門前一張飯桌坐定,點了銀魚炒蛋、紅燒雞塊與蘑菇炒肉三個菜。銀魚炒蛋要四十元一盤,雖物價有點貴,但味道還真不錯。
在閑談中,我向老板講了從明月灣古碼頭出發(fā)夜游太湖的心愿。唐朝的陸龜蒙就是在秋夜從明月灣渡到太湖。他的詩里講:“但當弄扁舟,酒翁仍相隨,或徹三弄笛,或成數聯(lián)詩?!本茐厥呛酶愕?,吹笛和對詩,不是我所長。但站在小船上,唱唱酒歌,還是可以的,想想也別有一番風致。秋夜的太湖,月亮又有何不同?明代詩人高啟:“明月處處有,此處月偏好……舟去月始出,舟回月將沉?!碧脑律樟亮宋魇┑难蹨I,照亮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詩句,也照亮了我們皈依自然的純凈之心。古人的生活,顯然我們不可能穿越,可古人對自然的熱愛,卻是未來生態(tài)化發(fā)展的出發(fā)之地。
何時才能實現月夜泛舟太湖的夢想?
下次你來明月灣,一定可以的!老板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