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p>
史載,曹操經(jīng)常給別人送禮物。除心腹、親屬外,就連敵對陣營中的太史慈、諸葛亮等人,也收到過曹操的饋贈。那么,曹操送出去的禮物都有哪些呢?這些禮物背后,又隱藏著哪些深意呢?
曹操名義上的祖父,是東漢中期赫赫有名的宦官曹騰。出生在這種官宦人家,曹操自然深諳人情往來,也習慣用送禮來達成目的。在他年輕時,就曾向主持“月旦評”的汝南名士許劭卑辭厚禮,希望得到后者評價,以期一舉成名。但有些時候,送禮非但不能如愿,說不定還會起到反面效果。
建安初年,曹操就給西涼驍將胡車兒親手送過禮。談及此人,熟悉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多半會想到那場令曹操損失慘重的宛城之戰(zhàn)。原著第十六回提到,張繡降曹后,其嬸嬸鄒氏被曹操私納,張繡不堪其辱,乃起兵反叛。在此之前,張繡密令“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愛將胡車兒將曹操的貼身保鏢典韋灌醉,并盜走其雙戟,致使后者最終在戰(zhàn)斗中力竭身亡。
據(jù)《三國志·張繡傳》裴松之注引《傅子》記載:“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p>
胡車兒既為張繡親信,曹操就不該越過張繡送給他黃金,更不該親手送。秦漢魏晉之際,人身依附關(guān)系愈發(fā)緊密,部曲、扈從、賓客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已是主公的“私有財產(chǎn)”。故曹魏名將臧霸、李典等人降曹后,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著對部屬的直接管理權(quán)。而曹操親自給胡車兒送黃金,顯然會令張繡感到極大威脅,這或許才是他反叛的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因為自己的直接出面而吃盡苦頭,所以他日后再送人禮物時,往往含蓄迂回,好似在打啞謎。
作為三國正史記載中為數(shù)不多的單挑之一,“小霸王酣斗太史慈”給后世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場近身肉搏戰(zhàn)中,孫策(字伯符)占了不小便宜。史載,太史慈(字子義)“猿臂善射,弦不虛發(fā)”,是當世一流的神射手。若他以弓箭遠攻孫策,結(jié)局恐怕會大不相同。但好在,二者都是光明磊落之人,太史慈落敗后,誠心歸降孫策。
曹操聽聞太史慈大名后,曾托人送給他一封書信,并附帶了一味名為當歸的中藥。當歸,謂太史慈“當歸中原”,面對曹操的拉攏,太史慈不為所動,甘愿為孫氏兄弟驅(qū)使。孫策薨后,太史慈為孫權(quán)鎮(zhèn)守南方,以致匪寇絕跡,數(shù)年無恙。
曹操《與諸葛亮書》云:“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操曾送給諸葛亮五斤雞舌香。
雞舌香即丁香,是一種名貴的進口藥材,其形狀如“丁”字,曬干后又如“雞舌”,故得名。曹操送諸葛亮這種香料,又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呢?
東漢時,雞舌香是一種常見的“口香糖”。漢桓帝在位時,作為天子近臣的侍中刁存因年老口臭,曾被賜雞舌香。不過,因為這種香料具有辛辣氣味,置于口中又有刺舌之感,不識藥性的刁存并未將其含在口中。結(jié)果天子大怒,刁存遂被賜死。有此前車之鑒,高官“欲上奏其事,對答其氣芳芬”,都會將雞舌香含在口中。
這種“含香”現(xiàn)象逐漸演變?yōu)橐环N宮廷禮儀。曹操送諸葛亮雞舌香,即隱晦表達出了希望后者能與自己同朝為官的意思。且按東漢舊例,若諸葛亮同意,還將會被授予尚書臺的機要職務。
曹操在送禮時的含蓄,不僅是對外人,對自己人亦是如此。曾被曹操贊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也收到過曹操的“禮物”,只可惜,這并非是饋贈,而是索命的鐮刀。
據(jù)《三國志·荀彧傳》記載:“太祖軍至濡須,(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謚曰敬侯?!卑创耍鲝浪坪踉僬2贿^,但就在這句話后,史學家陳壽又寫道:“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這句話,實在耐人尋味。按照陳壽著史的習慣,上下文往往有因果邏輯關(guān)系,那么,荀彧之死與曹操進魏公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fā)之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原來,曹操曾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后者打開一看,遂服毒自盡。荀彧為什么會這么做?
自古以來,“食君之祿者,死君之事”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荀彧雖是曹操的心腹謀臣,卻在建安年間長期擔任漢官,守尚書令一職。這并非是曹操所愿。建安十三年(208)后,曹操一統(tǒng)北方,漸生代漢之心,其麾下謀士亦多入丞相府中為掾吏,而非入朝為官。反觀荀彧,卻堅持食漢祿,并態(tài)度鮮明地反對曹操如王莽一般加九錫之禮,晉爵魏公。所以,曹操才會給荀彧送來一個空食盒,其意暗指荀彧既不食曹家之祿,何不以死忠君乎?
曹操勒令荀彧自殺,顯然是一種“隱誅”。
荀彧是曹操的肱骨之臣,又善于舉薦人才,在汝潁士人集團中頗具名望,于情于理,曹操都無法直接對荀彧動手。于是,他只好采取這種隱晦的表達方式,暗示荀彧自我了斷。荀彧一死,曹操的代漢大業(yè)便暢通無阻。
曹操的禮物,還有溫情的一面。
眾所周知,曹植文采斐然,素有“八斗之才”的美譽。然而,曹操卻偏偏送給他一些武將才需要的鎧甲?!短接[》卷三五六引曹植《上鎧表》云:“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lǐng),環(huán)鎖鎧一領(lǐng),馬鎧一領(lǐng),今世已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自理?!?/p>
曹操曾對愛子曹植寄予厚望,也素知其人生抱負不會囿于詩文辭賦之中。所以,他希望曹植將來也能領(lǐng)軍出征,做一位文武雙全之人。即便曹操已確立曹丕為世子,但在人生的最后幾年中,他仍把曹植帶在身邊悉心調(diào)教。關(guān)羽攻襄、樊時,曹操還封曹植為南中郎將,欲令他領(lǐng)軍支援曹仁??上г谂R出發(fā)前,曹植卻因酒醉誤事,令曹操大失所望。
直到多年以后,曹植才明白了父親的苦心。時魏明帝曹叡在位,曹植不惜引起朝臣忌憚,也數(shù)次上書,請求領(lǐng)兵出征。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個縱容愛子的父親終究不在了,即便曹植發(fā)出“雖未能擒權(quán)馘亮,庶將虜其雄率,殲其丑類”的豪言壯語,也最終未能如愿。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