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的
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23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開局起步之年,黨中央把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引發(fā)各界關注。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白谵k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眹鴦赵嚎偫砝顝娫诨貞浾哧P于政府應如何加強自身建設的提問時如此說。他特別要求長期在大機關工作的年輕同志,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更多地接地氣。
以調查研究作為重要工作方法,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17年,李大釗發(fā)表《可憐之人力車夫》一文,他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人力車夫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工廠不興,市民坐困,迫之不得不歸于此途”。1927年,毛澤東對湖南湘潭、湘鄉(xiāng)、衡山、醴陵、長沙等五個縣的農(nóng)民運動進行了實地調查,寫出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為無產(chǎn)階級政黨領導農(nóng)民革命斗爭指明方向。
相比革命年代,新時代黨員干部整體素質在提高,搜集民意的渠道也更豐富,再加上社會長期穩(wěn)定、有序運行,黨和政府進行調查研究具備更好的條件,對社會真實情況的掌握更加精準、具體。黨中央再提“大興調查研究”,背后有何深意?
不能回避的是,目前有的機關干部脫離基層實際,對群眾面臨的矛盾、產(chǎn)生的訴求缺乏真切感受;有的干部雖然把調研掛在嘴邊,卻只是“裝樣子、擺架子、走過場”;還有的干部自甘“躺平”,對群眾呼聲不管不顧,割裂了干群關系。
做好調查研究,需要聽真話、察實情,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隨著我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風險挑戰(zhàn)、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調查研究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匯報里,而要真真切切落實到行動上,貫徹在工作方法里。
調查研究要不唯上。如果只是為了迎合上級觀點、迎合領導個人偏好,那么調查研究就不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下級進行調查研究,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不能“上面說什么就是什么”,更不能對上級“投其所好、送其所要”。
調查研究要不唯書。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有些人越發(fā)認為“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一些干部誤以為只要動動電腦鼠標,或者象征性地發(fā)放一些網(wǎng)絡調查問卷,就能做好調查研究了。實際上,這種調查研究從一開始就脫離了群眾,無法反映社會真實面貌。
調查研究要只唯實。機關干部從事的調查研究,大可拋開學院派的條條框框,不必動輒要有“大數(shù)據(jù)”“大型問卷”,搜集民情民意是調查研究,走街串巷與老百姓聊家常也是調查研究。從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一切工作著眼于客觀實際,是新時代搞好調查研究工作的根本原則。
正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的,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里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調查研究扎實“沉下去”,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科學決策,而不是拘泥于以往的經(jīng)驗,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也將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