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短命王朝,一個是秦(前221年~前207年),只享受了14年的統(tǒng)一王朝時光,一個是隋(581年~618年),比秦幸運一點,存續(xù)了37年。它們都是二世而亡。
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攻滅最富庶的沿海大國齊國,從此,中國從分封制進入中央集權的帝制。11年之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就在巡視國土(為了震懾六國舊貴族)的路上死了,秦二世胡亥即位。胡亥愚蠢而殘暴,他殺掉了秦始皇的絕大多數(shù)子女(胡亥自己的兄弟姐妹),寵信宦官趙高。3年之后的前207年,農民軍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隋朝的故事和秦朝相似,在一些傳統(tǒng)觀點看來,兩者都屬于開國君主雄才大略,二世主昏聵愚昧的類型。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中國,結束長期戰(zhàn)亂,二世主隋煬帝則是反面教材,修建大運河,遠征高麗。從604年到618年,他當了14年皇帝就被部下勒死,隋朝滅亡。
如果按照統(tǒng)一王朝的標準算,隋朝的持續(xù)時間其實沒有37年。581年只是楊堅在北方稱帝的年份,真正活捉南朝皇帝陳叔寶,已經是589年的事情。也就是說,隋朝作為一個統(tǒng)一王朝只存續(xù)了29年,相當短命。
與秦和隋兩大短命王朝相對應的是,中國人心中的強盛王朝漢唐盛世卻剛好分別緊跟著它們。這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一種必然。秦朝和隋朝是政治的革命者,而漢朝和唐朝是沿襲者,后者更容易成功。為什么?
秦朝,并非真正亡于秦律的嚴苛。明朝初年,朱元璋定下的很多社會控制措施,動輒凌遲,比秦律還要殘酷,但朱家王朝并沒有亂,反倒越來越牢不可破,持續(xù)了兩百多年。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更可能是它所施行的政治制度,在當時還沒有足夠的民眾心理和國家制度基礎,是建立在沙子上的城堡。
隋朝的統(tǒng)一,本質上和秦朝相似:秦為了漢,隋為了唐。第一個先驅很早就死了,第二個沿革的人,卻享受了數(shù)百年統(tǒng)一王朝的皇權體驗。
實際上,秦朝末年的農民軍,基本上都打著六國舊貴族的旗號。陳勝吳廣喊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楚國疆域遼闊,從今天的江蘇到湖南,很多地區(qū)都一度是楚國國土,地廣人多,軍隊數(shù)量龐大,楚國是和秦國打得最兇的國家,自然成為反秦的先鋒旗號。后來,這支隊伍定下的國號也是“張楚(擴大和伸張楚國之意)”。
最后,項羽和劉邦的部隊滅亡了秦朝,但也差不多按照原先六國的位置,再次到處封王。即使劉邦打下江山,依然還在封王,比如大將軍韓信就是齊王。也就是說,從反秦開始到建立漢朝,中國就至少有三輪封王大潮??梢?,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在當時根本沒有足夠的心理和社會基礎。只有到了西漢,這種制度才開始深入人心。
隋朝也是一樣。3世紀初,東漢末年,群雄并起, 7世紀初,隋朝統(tǒng)一中國。此間的四百余年時間,中國人并沒有一個真正有力的中央王朝存在過。因此,要建立這樣的王朝,又需要再一次進行心理和社會結構的準備。比如,到了隋末,國內竟然還存在著李淵這樣持有十萬精兵的軍閥,顯然說明隋朝并沒有真正大一統(tǒng)過。
因此,隋朝的統(tǒng)一,本質上和秦朝相似,是一種準備,秦為了漢,隋為了唐。第一個先驅很早就死了,第二個沿革的人,卻在前者的鋪墊之上,享受了數(shù)百年統(tǒng)一王朝的皇權體驗。
這個歷史規(guī)律放在商業(yè)上,也是適用的。在國內,很多炙手可熱的互聯(lián)網公司其實沒有一家是在原創(chuàng)某種商業(yè)模式,更不是原創(chuàng)技術,它們只是看到了前人(也可能是國外創(chuàng)業(yè)者)的模式,然后去模仿。很多時候,前人已經幫他們教育好了消費者,培育好了市場,甚至還準備好了人才隊伍,它們再突然殺入,成為了成熟市場的最終贏家。
做第一個要小心,朝代更迭如此,商業(y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