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ETTE LEE 蔡雨彤
時尚由面孔組成,被故事包裝,秀場是講述的最佳場域:閃光燈照耀、攝像機密布,名流們聚集一堂,只為一睹最前沿的創(chuàng)意。模特們沒有臺詞,配樂成為了烘托氛圍、傳達情感的關鍵,同時串聯(lián)起每一套造型,將在場的人拉進時裝秀構筑的情境中——這是BFRND的“拿手好戲”。在Balenciaga 2024春季系列中,由他二次創(chuàng)作的Sous le Ciel de Paris(改編自?dith Piaf的同名單曲)幾乎叩響了屏幕前所有觀者的心。從柔和的鋼琴曲到有節(jié)奏感的電子樂,他描述了每個人的“一天”,“ 我想讓大家感到身臨其境的快樂。”他說。
這是BFRND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敏銳,也是天賦所在。不同于大多數(shù)先出專輯、創(chuàng)立廠牌,而后與品牌展開合作的音樂人,他的職業(yè)生涯始于秀場。身處于這個標榜“好品位”、也同樣以此為準入門檻的行業(yè),一切創(chuàng)作的標準都在無形之間被抬高,“對音樂也是一樣?!钡獴FRND幾乎從未讓人失望,他的音樂雜糅了電子、嘻哈、民謠和古典等流派,無法被定義,卻自帶“場景感”,“我可以做任何音樂,但它們聽起來都還是會‘像我?!比缛艟科涓?,或許是因為BFRND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者”,他的作品聽似浮于世外之境,實則植根于當代人的生存現(xiàn)狀,“音樂就是要激發(fā)人的潛意識。它和時尚一樣,關乎情感,也關乎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p>
ELLE:在Balenciaga 52 高級定制系列中,你用AI技術將Maria Callas的歌劇變?yōu)榱藷o伴奏的純人聲清唱版本。作為積極擁抱科技并運用科技的音樂人,你對于科技介入創(chuàng)意有什么看法?
BFRND:在成功將Maria Callas的聲音從歌劇中“分離”出來前,我們嘗試用人工智能克隆她的聲音,因為技術有限而失敗了。即使我們能做到,也要請一位歌手唱完整首歌,再用人工智能附加上MariaCallas的聲音。所以當你聽到人工智能翻唱的歌曲時,它或許并不是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總有人會作曲和演唱,人工智能再在此基礎上配音。很多人都說人工智能會摧毀這個行業(yè),但事實并非如此,沒有人類,人工智能什么都做不了,因為我們無法24小時都在工作,所以它可以成為幫助我們的工具。
ELLE:你從2017年開始為Balenciaga制作秀場音樂至今,品牌的每一季都在發(fā)生變化。在變化之下,你一直堅守的內核是什么?
BFRND:其實對我來說,一直在變化是好事,這是讓我進步的方法,因為我不能始終待在“舒適區(qū)”,否則一切都會變得乏味。在我最初為Balenciaga制作配樂時,我是個初學者,但是品牌的變化卻映射出了我的成長,也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無論做什么類型的音樂,都一定要有“我”的存在,這可能是我感受事物的方式,也可能是我創(chuàng)作的直覺——這是我一直堅守的。
ELLE:你在中國已經(jīng)擁有了一批粉絲,之后是否會考慮來中國開音樂會或與中國設計師合作?
BFRND:有一次,我的朋友在中國的某家買手店里聽到了我的歌,發(fā)消息和我說自己非常感動,我也完全沒想到,中國竟然有人認識并且喜歡我。如果有可能,我想來中國開音樂會,也不僅是和中國的設計師合作,也可能是各行各業(yè)的創(chuàng)意人士。
ELLE:為什么會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小紅書”上開設自己的賬號?
BFRND:這個賬號是我自己創(chuàng)建并運營的,小紅書上有很多前衛(wèi)、時尚的中國年輕人,我很愛看他們的穿搭。雖然紅毯造型經(jīng)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但社交媒體上大家的穿搭也不比前者差,他們不抗拒新的審美,也不懼怕新事物,這一點我很欣賞——這或許也是中國年輕人喜歡我音樂的原因。加上我在Balenciaga的社交媒體部門工作,管理品牌在各個平臺上的賬號,需要去了解更多,所以我會在自己的小紅書賬號上分享穿搭,看看大家的反響如何。
ELLE:你是如何在音樂中制造“場景感”的?
BFRND:我會把音樂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的生活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線,它總是“忽上忽下”,你可能會快樂,也可能會悲傷,或者沒有任何情緒。我在音樂里也是這么做的,先描述一段美好的時刻,突然出現(xiàn)的是一段激烈的音樂,之后又會是另外一種——其實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的樣子,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究竟會發(fā)生什么。
ELLE:在做秀場音樂時涉及很多“二次創(chuàng)作”,你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原曲和自己的風格相融?
BFRND:我會試圖讓這首歌成為我的發(fā)明。我不會刻意模仿原作,而是盡可能地去理解、消化它。就像表演一樣,演員也要努力讓自己和角色融為一體。我會把它們放置于我的生活中,又或者說是讓它們變成我的生活。
ELLE:“ 創(chuàng)新”是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的命題,但如今的時尚界似乎不再有“新意”了,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BFRND:很多人都喜歡說,“誰又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以Balenciaga為例,大部分人都并沒有真正了解過Demna的工作,如果他們了解,就知道Demna一直在做新的事情?!皠?chuàng)新”并不意味著就要“革命”,那些能夠讓公眾興奮的事物,其實就是“新”的。
ELLE:你說過要推出自己作為獨立音樂人的法語專輯。BFRND以及更多的自我表達是否是你日后音樂探索的重點?
BFRND:我的第一張專輯討論了“我是誰”,所以融合了多個流派的風格,如果我只做流行音樂,那就不是我了。當你聽這張專輯時,你就會明白什么是BFRND,這也是我目前和今后會一直探索的方向。
時尚由一張張面孔組成。設計師以繆斯為藍本進行創(chuàng)作,模特在秀場上演繹前者的想象,勾起臺下觀眾的拜物欲——他們看見并走向彼此,讓這個行業(yè)環(huán)環(huán)緊扣。在這條凝視與消費的鏈路背后,是“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將這些面孔輸送到臺前,“是市場需求和審美風向決定了時代的選擇。”這是婁軼哲多年來的經(jīng)驗之談。
在成為選角導演之前,婁軼哲從未想過自己會進入時尚行業(yè),“大學的專業(yè)是商科,連Giorgio Armani都不知道是什么。”他自嘲道。留學歸國后,婁軼哲的第一份工作是會議同聲傳譯,“不用坐班,報酬高,能接觸到各行各業(yè)?!彼惨虼私佑|到了龍騰精英模特經(jīng)紀公司,得益于語言上的優(yōu)勢成為了一名經(jīng)紀人,主要職務是溝通中國和歐美市場。剛入行時,他是一張沒有任何預設的白紙,書寫什么內容、如何書寫,完全由好奇心驅動,“我時常在想,為什么是這些男孩和女孩登上時裝秀?”他觀察身邊的每一位模特,再根據(jù)品牌的視覺形象和目標客群反推,逐漸構建了一套自己的評判體系,“看多了,自然也就會了。”
做了近8年模特經(jīng)紀人后,他正式轉型為選角導演,“要做到看見一個人素顏的樣子,腦海里就有他(她)化完妝、走上秀場后的場景?!边@是選角導演應該有的敏銳感知,在看過上百乃至上千張面孔后,迅速幫品牌找到屬于他們的正確“答案”。但由于國內的時尚產業(yè)仍處于發(fā)展階段,體系尚不完善,選角大多由秀場導演和制作團隊一手包辦,婁軼哲是為數(shù)不多選擇往里“鉆”的人,“行業(yè)內比較成功的選角導演,可以將‘人與設計師或造型師的理念恰到好處地結合,給出一個所謂的‘分界線,讓大家知道這品牌就屬于這種氣質的人。”
ELLE:模特經(jīng)紀人的工作經(jīng)歷對你成為一名“選角導演”有什么幫助?
婁軼哲:在龍騰精英的時候,要幫模特篩選工作,也經(jīng)常要去國外出差。在用郵件和對方溝通時,發(fā)現(xiàn)有的品牌是會指定選角導演的,我當時就很好奇這些人到底在做些什么,有了一個初步認知。做模特經(jīng)紀人還要不停地觀察,觀察人、行業(yè)內部的動向和外部流行的變化,所以我會經(jīng)??磿r裝秀——這都為成為一名“選角導演”打下了基礎。
ELLE:選角導演對時尚行業(yè)而言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婁軼哲:其實“選角”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是從影視行業(yè)傳來的。早年間,選角這個工作并沒有獨立出來,國外大多是由制作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后來才逐漸細化,不同職能的人各自跳出了固定的體系,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內深耕——所以重要性也就體現(xiàn)在了“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這一點上,整體也更加高效。
ELLE:在為品牌秀場和時裝片選角時,如何平衡品牌需求和個人主觀審美?
婁軼哲: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事。在理想化的情況下,我是希望能盡可能壓縮主觀審美的。又或者說,我們的主觀判斷力應該以對方的訴求為主,成為幕后的第n只手。但坦誠說,最難的是找到大眾審美的基準線,舉個例子,偏大眾和過于大眾也有很大區(qū)別。有時候客戶會給我一個形容詞,比如“韓流”,當我按照他(她)的訴求去找了模特后,對方又會說完全不符合預期——我們無法改變客戶的認知,只能轉化個人偏好。但我會遵循自己的選角方法,將選擇的模特按照邏輯排列組合,在腦海里想象他們穿上這些衣服的樣子,如果你的“判斷點”和腦海中的畫面一致,那就證明選擇基本沒問題。
ELLE:如今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很多品牌會自己承擔“選角”工作,這是否會從一定程度上取代選角導演的工作?
婁軼哲:其實無論是找選角導演,還是內部承擔這個工作,核心目的都是實現(xiàn)品牌的目標。而品牌自己選擇模特這件事,和品牌直接把工作丟給選角導演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要看這個人在內部還是外部。
ELLE:你認為哪一次的秀場選角經(jīng)歷是成功傳達品牌理念的?
婁軼哲:之前在上海舉辦的Louis Vuitton 2022春夏女裝系列。因為Louis Vuitton的衣服包容性很強,稍微矮的女生也能穿,所以品牌給了我很大的靈活度,整場秀的呈現(xiàn)也更貼近Louis Vuitton在國外的水準。
在零售空間內,高級時裝是被明碼標價的“物件”,但在此之前,有關它的故事已經(jīng)在時裝秀上講述完畢。在造型和妝容的加持下,展示的模特進入角色之中,衣物仿佛擁有了魔力——在這樣一種“附魅”的過程中,化妝師是“點石成金”的關鍵,他們在面孔上大做文章,延伸出五官之外的深意,使之與服裝合而為一。Porsche Poon也注重如是的“整體性”,在Burberry 2023秋冬系列的時裝片中,Poon第一次與Daniel Lee展開合作,共同構建了品牌的全新形象,她也曾與攝影師Juergen Teller共同創(chuàng)作,“每個人的審美偏好都不同,這也正是樂趣所在?!庇赑oon而言,無論是秀場造型、雜志內容還是品牌大片,盡管展示形式不同,但本質上并無區(qū)別,“都是在生產創(chuàng)意,都需要各方的配合?!?/p>
Poon曾跟隨“可穿戴藝術”(wearable art)的開創(chuàng)者、化妝師Isamaya Ffrench工作,F(xiàn)french處理妝容的方式夾帶詼諧與幽默,這啟發(fā)了Poon將彩妝當作探索時尚和創(chuàng)作藝術的媒介。在Allure 雜志的一篇專訪《忽略美的陳規(guī):彩妝藝術家PorchePoon》(Makeup Artist Porsche Poon Is IgnoringAll the "Rules" of Beauty )中,Poon稱自己的風格并不具備普遍性,“但我正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綻放,未來一定會被更多人看到?!?/p>
ELLE:你做過品牌的廣告片、秀場妝容和雜志的編輯內容,在面對不同的內容時,你作為化妝師的創(chuàng)意過程有何不同?
Porsche Poon(簡稱Poon): 時裝產業(yè)的特點之一是多人合作。作為一名化妝師,我最需要做的是根據(jù)品牌和雜志的風格,以及設計師當季的理念,去發(fā)散思維、配合創(chuàng)作。創(chuàng)意的過程會因為對方訴求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所以能產生的“化學反應”也時常讓人驚喜。
ELLE:在美妝大片中,妝容是絕對的主角。但是在秀場、時裝大片和品牌的廣告片中,妝容僅是整體視覺效果的一部分。你如何看待妝容藝術在一個視覺作品中的地位?
Poon:我比較重視作品的整體性。雖然在時裝大片和秀場中,妝容只是“綠葉”,但對我來說,工作中的每一個角色和環(huán)節(jié)都非常重要。
ELLE:在做秀場和品牌廣告片的妝容時,你會認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表達受到了某種限制嗎?你是否找到了個人風格和品牌需求之間的平衡點?
Poon:限制是一定會有的。因為當你幫某個品牌打造妝容,他們的風格就是你設計的門檻,但也會是你的限制。舉個例子,在我?guī)蚔ivienne Westwood設計妝容時,清楚地知道品牌會更容易接受朋克、搖滾和更具藝術性的妝容,但Versace未必可以。在為他們工作時,我不會通過個人作品去刷存在感,這是一份多人協(xié)調的工作。
ELLE:你如何定義自己打造的妝容風格?
Poon:我其實很難定義自己的風格。但我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一個崇尚“華麗”的化妝師。
ELLE:你將自己更多地定義為時尚工作者還是藝術家?
Poon:我不會給自己設限,我更想順其自然地發(fā)展?,F(xiàn)在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在做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和時尚不分家,所以我也不會刻意去區(qū)分。
ELLE:從時尚圈內人的角度來看,化妝師這份工作近年來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Poon:隨著時代的進步,社交媒體被廣泛應用,最大的變化體現(xiàn)在,幕后工作者逐漸出現(xiàn)在熒屏前了。
ELLE:在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中,你傾向于向哪方面投入更多?
Poon:我還年輕,還有很多可能性。如果時間允許,秀場、商業(yè)項目和編輯內容都想盡可能多地投入。
時裝秀是時尚行業(yè)內最耀眼的舞臺,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在此交出答卷,品牌方則傾力為之造夢。從造型、模特、看客、舞美到音樂,當一切必備要素集齊后,秀場導演進行統(tǒng)一的調度和編排,讓一場秀不止于呈現(xiàn)衣服本身——Christine Low深諳其中之道。在今年7月20日晚上Bottega Veneta北京大秀落下帷幕后,她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工作“手記”:每一套造型出現(xiàn)的時間點、模特退場時的動線圖、燈光亮起和淡出的節(jié)奏,這是她重復了無數(shù)次的工作,卻常有新意。
談資已經(jīng)有很多:疫情初次開放后沒有外援,完全靠本土創(chuàng)意團隊協(xié)力完成的Louis Vuitton2021春夏男裝秀,地點在上海西岸; 去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Prada 2022秋冬系列大秀,200多位工作人員費了一番周折才得以入場;前一天臺風突襲阿那亞,當日卻晴空萬里的Louis Vuitton 2023春夏男裝秀。作為從業(yè)數(shù)十年的資深秀場導演,Christine Low指導過的時裝秀不下百場,但讓她對某場秀“情有獨鐘”的原因,往往在于前期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她對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都有雙重“預案”,是心理上的,也是執(zhí)行上的,“抽身看全面是個絕活,如果前期準備做得足,一般都會水到渠成?!?/p>
ELLE:在如今的中國時尚行業(yè)內部,秀場導演這份工作現(xiàn)存的問題是什么?
Christine:其實現(xiàn)在的秀場導演很多,但能力參差不齊。就像是做品牌一樣,經(jīng)驗越多就看得越全面,從舞美、候場、開場到閉秀,如何通過音樂調動氛圍,讓它與整個大環(huán)境相契合,又如何在此基礎上將品牌想要展現(xiàn)的風格和盤托出,面試篩選出來的模特是否符合品牌調性,在臺上的表現(xiàn)能不能達到預期——這些都需要考慮。目前行業(yè)內并沒有針對秀場導演的體系化培訓機制,從籍籍無名的小助理、助理導演到副導演,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但對于美的認知是很難從“機制”里學來的,“機制”只能教你一些相對機械、客觀的東西,比如燈光運用的套路、音樂的長度和剪輯節(jié)奏、模特的換裝時長等。
ELLE:目前一場時裝秀的分工是怎樣的?
Christine:現(xiàn)在的分工越來越細了,以前的導演需要一手包攬?,F(xiàn)在有概念創(chuàng)意、造型師和選角導演等“專才”。小活動會參與選角,大活動一般不會,但是看到通過我指導的時裝秀發(fā)掘出來的新人有了好成績,內心還是會非常激動和感慨。
ELLE:這份工作對你帶來了什么影響和改變?
Christine: 做模特的時候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晰,懵懵懂懂地上臺表演、下臺過日子,也有一些“戀愛腦”,雖然有“好身材”和“百萬笑容”,卻絲毫沒有安全感。做了秀場導演之后開始靠腦子吃飯,沒有了風花雪月后才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意識到了自己性格上的長處和短板,通過這份工作學會了和自己還有他人相處。
ELLE:在為歐洲的老牌和中國的新銳品牌指導時裝秀時,最顯著的差異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Christine:在為國外大牌做秀前,其實他們會把90%的事項都提前敲定,我們按部就班執(zhí)行就沒問題,剩下的10%就是我們常說的將一場秀“本土化”,沒有太多的發(fā)揮余地。目前和中國設計師品牌合作的機會不多,但是除了服裝之外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會與合得來的設計師朋友一同分享和探討對于時裝秀的看法,結果總是出人意料的美好,比如和Comme Moi(由超模呂燕創(chuàng)立)的10年合作就十分有滿足感。
ELLE:每一場秀的環(huán)節(jié)是如何影響觀者體驗的?
Christine:其實觀者都是眾口難調的。井然有序的流程安排、恰到好處的時間節(jié)奏、現(xiàn)場嘉賓的編排,以及酒水和美食的誘惑,缺一不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影響現(xiàn)場觀者的體驗。
時尚公關,夢想、浮華與名利背后的關鍵推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局內人”。一個最常見的場景是:在一場時裝秀完整落地前,當所有人都焦頭爛額之時,他們依然有條不紊地與各方溝通,確保時尚的齒輪能夠高效運轉——這并非易事。時常有年輕人對此滿懷憧憬,最終被實操時來自多方的壓力“勸退”?!皼]有人會真正夢想成為一名時尚公關?!睒I(yè)內的金字招牌Lucien Pagès打趣地說。
ELLE:成為時尚公關背后的契機和原因是什么?
Lucien Pagès(簡稱Pagès):我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長大,對時尚充滿了向往。和大部分熱愛它的人一樣,最開始想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18歲那年,我進入了巴黎服裝工會學院,當時的目標非常明確:畢業(yè)后去時尚界工作,然后取得成功。但上學期間我意識到了一點,自己很難成為這個圈子里最出色、特別的設計師,所以給自己留了余地,開始嘗試為各個品牌工作。后來接下美國設計師Adam Kimmel的工作,擁有了第一位客戶,摸索著踏上了時尚公關之路。
ELLE:Lucien Pagès Communication創(chuàng)立之初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是什么?
Pagès:第一個挑戰(zhàn)是,作為公關,我沒有一份可使用的“名單”,完全是白手起家。我是2006年創(chuàng)立Lucien Pagès Communication的,當時我面臨的問題是缺少更“上層”的資源,所以必須快速、有效地建立關系。因為我是做男裝起家的,如果要拓展客群,我必須證明我也可以做女裝,我一直在尋找機會。有一次去日本出差時,我遇到了Sacai的創(chuàng)始人兼設計師阿部千登勢,她在日本已經(jīng)很有名了,但在歐洲還沒有濺起水花,也沒有建立社交媒體。她給了我信心和信任,讓我把Sacai帶回歐洲?;氐桨屠韬螅医M織了一次酒會,向業(yè)內眾人士介紹Sacai,我們可以說是共同成長的,她讓我有了涉足女裝的機會。后來我們拓展部門時也是一樣,大家都說,“你太時尚了,你做不了美妝,更做不了香氛”,但我們現(xiàn)在都輻射到了,困難總是迎刃而解的。
ELLE:時尚公關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Pagès:在這個社會里,“溝通”就是一切,這也是時尚公關在時尚圈的重要性所在。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形象是關鍵,一個好的形象可以帶來生意的增長——這一切都關乎到你該如何與外界“溝通”。
ELLE:你認為自己如何影響了巴黎時尚圈?
Pagès:挖掘有天賦的新人,并為他們提供宣傳,是我的能力之一。我的影響(尤其是對年輕人),不僅體現(xiàn)在我的工作經(jīng)驗上,而且體現(xiàn)在視野和洞察上。我想讓大家看到時尚的多樣性,它并不是單一的,你可以成為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明星造型師,也可以成為和我一樣的公關。
ELLE:你與哪些設計師(或品牌)是共同成長的?
Pagès:Simon Porte Jacquemus。我們的相處模式很特殊,我不會給他過多的建議,而是陪伴、支持他,幫助他實現(xiàn)每一個想法。分享一個小故事:在他準備推出男裝時,本打算在紐約發(fā)布,但因為預算有限,所以沒能落地。但我知道他非常想做,所以我提議可以去他的家鄉(xiāng)馬勒莫爾(Mallemort)附近的馬賽(Marseille)辦秀,和業(yè)內頂尖的創(chuàng)意人士合作,一定能大放異彩。最后,我們在秀場內鋪滿了薰衣草,同時演繹了男裝和女裝系列,反響很好。我們的合作一直非常順利,我會用心傾聽他的想法,幫他展現(xiàn)才華。
ELLE:“ 溝通”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Pagès:我時常和我的團隊說,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交流是最重要的,這也是“public relations”(公關)的核心,即“relations”(關系),而不是“public”(公共)。我們要與客戶建立關系,保持高效地信息交換,清晰傳達我們的想法,并幫助對方實現(xiàn)訴求——信息一定要明確,并且讓對方“聽懂”,這是關鍵所在。
ELLE:時尚公關的工作近年來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Pagès:社交媒體改變了很多事,但對我而言社交媒體永遠都只是“工具”,在不同的階段,我會用不同的工具去推廣品牌和設計師,與公眾對話、制造聲量。社交媒體的泛濫所導致的結果是:信息爆炸,所以人們可能會困惑,我們到底該關注什么?所以目前時尚公關要做的是,如何突出我們的品牌,而不是“過度營銷”。我們需要換位思考,有時候你要加快速度,有時候你則必須保持沉默。過多的聯(lián)名和快閃店會讓消費者倦怠,就連公關自己都會迷失其中。
當代時尚產業(yè)狀似一只巨型章魚,觸手覆蓋藝術、建筑、科學、文化等多元領域,跟隨這種多元趨勢而來的,是藝術與時尚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藝術家不僅作為靈感來源激發(fā)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而且切身地參與到時裝事業(yè)中來,出現(xiàn)在秀場之中。Dior 2023秋冬女裝系列邀請葡萄牙藝術家JoanaVasconcelos為秀場創(chuàng)造了一座巨型的藝術裝置Valkyrie Miss Dior,它既是一件獨立的藝術作品也是一個大型的秀場裝置,向歷史中那些被人們遺忘的女性致敬,藝術和時裝之間的邊界在這個作品身上開始變得模糊。當我們跟這位藝術家對話時,她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息息相關”,一些看似獨立的領域、表面上無相關的事物其實都暗中相連,在Dior的秀場中我們可以看到秀場置景、藝術、建筑與時尚表達之間的聯(lián)系因Vasconcelos的作品浮出水面。
Valkyrie Miss Dior是一個巨型裝置,由JoanaVasconcelos大約50人團隊制作完成。這個團隊中有負責金屬、木材和紡織的工匠,她利用古老的手工藝結合現(xiàn)代技術進行試驗性創(chuàng)作,還利用陶瓷、瓷磚、織物和金屬表達女性主義與傳統(tǒng)文化和技藝。她的作品融匯了波普藝術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亦與時裝世界交流甚密,在Maria Grazia Chiuri之前JohnGalliano就曾去拜訪過她的工作室,她的作品在與時尚的交匯和對話中不斷變化,同時又保持著堅定的藝術內核。她的作品是秀場呈現(xiàn)的一部分,是供人穿行的建筑,也是觀賞交互的藝術品。通過她與 Dior的合作我們也探尋到秀場裝置與藝術表達之間微妙的平衡,當時裝秀場不僅僅作為傳遞視覺審美的場所,轉而承擔起更深刻的表達責任時,屬于時尚的另一種可能性也就隨之誕生。
ELLE:這是你第一次與Dior合作制作大型秀場裝置。相比起之前創(chuàng)作的那種放在博物館里供人觀看的作品,這次需要創(chuàng)作一個讓模特在里面穿梭的秀場裝置,既是藝術品同時也像建筑,這一點會讓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新的考量嗎?
Joana Vasconcelos(簡稱Joana):每個作品都會被放置在一個空間內,而這個作品的故事自然會與空間、建筑與當?shù)匚幕a生聯(lián)系。比如我之前在丹麥的一個5層的博物館辦展,我需要將這5層的空間串聯(lián)起來,所以作品的體積就會很大。特拉維夫的藝術博物館內部空間有自己的特點,那我會根據(jù)這個空間來創(chuàng)作,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創(chuàng)作用途,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尊重這些特點。就像本次的空間是秀場,這里正在發(fā)生一場時裝秀,所以我設計了這些環(huán)繞四周的臂膀,可以與模特的動作產生聯(lián)系。
ELLE:就像你之前說的“對話”是你作品中重要的概念,這次你想通過作品開啟一個怎樣的對話?
Joana:沒錯!這場對話是關于空間、故事和人的,當我構想一些模特穿著時裝四處走動會發(fā)生什么時,我想到了面料,這個作品通過花卉的面料和模特身上的衣服產生聯(lián)系?;ɑ艿撵`感同樣將這個系列與致敬的另一位女性Catherine Dior相聯(lián)系,她喜歡花,有自己的花園。也正是通過這個想法,我讓這個裝置的整體形態(tài)看上去像是一朵盛開的花,而當你去細看,會發(fā)現(xiàn)組成這個整體的每一部分都有花的元素。
ELLE:這件作品Valkyrie Miss Dior致敬了兩位女人,北歐女戰(zhàn)神和Miss Dior。有趣的是,當我們構思女戰(zhàn)士的時候總會想到堅硬的盔甲和強硬的女性,但你的作品卻是圓融的、浪漫的。
Joana:我覺得當我們構思一個女戰(zhàn)士,總會把屬于男性的想象套在她身上,堅硬、暴力,寸步不讓。然而我們從女性思維出發(fā),戰(zhàn)士可以是強大且溫柔的。我一直說一個坐在王座上的女人,總是意味著孤獨,但為什么有權利的女性不能是快樂、強大又幸福的呢?
ELLE:這個系列的作品自誕生以來就在不斷演化,你會用不同顏色和質感的織物包裹它( 比如Valkyrie Girl是粉紅色,而Valkyrie Victoria則是全黑的),好像這件作品換上不同的衣服就變成了不同的人,就好像時裝設計一樣,某種程度上,你是否是藝術領域的時裝設計師?
Joana:也許可以這么說,不過我的想法是,我與時裝深深地聯(lián)系著,與此同時我也是雕塑家,是傳承文化的人,我通過藝術與時尚、建筑、電影等多種領域建立起橋梁,我也和音樂家、舞蹈家合作過,我希望從自己出發(fā)嘗試各種類型的合作。
ELLE:你與Maria Grazia Chiuri用不同的形式來呈獻“女性主義”這一議題,在你看來時裝和藝術這兩個領域在未來是否會在“女性權力”這一主題上更強烈地彼此影響?
Joana:當然,萬物相連,息息相關。如果萬物之間沒有聯(lián)系,那我們之間的對話也不會發(fā)生。不僅僅是女性主義,而且是時尚、政治、文化、藝術,任何一環(huán)的改變都會牽動其他事物結果。這個作品誕生在法國,現(xiàn)在它因為文化與時尚來到了中國,如果這種相互連接的靈魂不存在,今天的一切都不會發(fā)生了。
ELLE:你的作品有一些很有趣的女性人生中會出現(xiàn)的尋常之物,比如鉆戒、高跟鞋、婚禮蛋糕和假面舞會面具,這些東西是你刻意尋找來成就自己的藝術表達,還是自然地出現(xiàn)為你帶來靈感。
Joana:它們就這樣出現(xiàn)了。這么說吧,當你要通過藝術來轉譯某種現(xiàn)實,翻譯一些你的想法,那你需要找到正確的工具,這些工具可以用更現(xiàn)實的方式來呈現(xiàn)另一個維度的觀點。所以我使用這些在每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中都會出現(xiàn)的東西,來表達我的創(chuàng)作精神。當人們看到飯鍋、高跟鞋這些所有文化的共同對象,就會立刻喚起某種共識。無論你是什么文化背景,講何種語言,你看到鞋子、鍋子就會立刻明白背后的意涵,通過這些尋常之物,女人們的生活彼此相連。這些事物就像是現(xiàn)代女性共同思考的話題。比如家庭與事業(yè)的平衡,如何定義自己的獨立性,如何達成更好的人生目標等等,即便大家出身不同,選擇不同,但是我們的目標是相同的。
ELLE:你是個對傳統(tǒng)手工藝不斷探索的人,但是在本次秀場裝置中,我們同樣在LED燈光交互性上達成效果。這讓我們想起關于技術的討論,你是否擔憂人工智能會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造成某些威脅。
Joana:我擁抱技術,沒有技術的進步就沒有文明的發(fā)展。但我始終認為人工智能缺乏魔法和那些詩意的、神奇的創(chuàng)造力。我是個感性的人,我愿意相信感性的力量。
ELLE:你在作品中靈活運用各種豐富的色彩,為什么色彩對你來說如此重要?
Joana:因為色彩就是光,而光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