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
“忙歸忙,勿忘六月黃?!鞭r歷六月前后,“六月黃”大量上市。鮮嫩的蟹肉、流脂的膏黃,成了這個季節(jié)最稱心、最滋潤、最美好的回味。
六月黃俗稱“童子蟹”,屬于腺早熟蟹,以產于蘇南陽澄湖、太湖、固城湖地區(qū)的最負盛名。之所以稱其為童子蟹,是因為此時的螃蟹尚未成年,相比于“一生”需蛻六次殼的成年大閘蟹,才蛻了兩次殼,正處于“青少年期”,是螃蟹中的“小鮮肉”,個重僅有2兩~3兩。
六月黃講究吃公不吃母。公蟹蟹殼雖較薄,卻先母蟹一步長出半流動狀、色澤艷麗、分量較足的膏黃。從品相看,蟹腿有勁、蟹胸肌紅、底板彈性較足的公蟹是精品。那種硬殼尚未蛻除、軟殼剛剛長成、介于兩次蛻殼之間的“雙殼蟹”,乃百里挑一,可遇不可求,特別金貴,堪稱極品。美膏似玉錦、爽鮮吮指的六月黃,在食欲不振、天氣溽熱的盛夏登上餐桌,恰如一股小清新,滋潤、熨帖了眾多脾胃。
再鮮不過六月黃。食材再好,要做出最好的味道,還需一番精心加工。六月黃的吃法不下二十種,其中,以鹵蟹、酒糟蟹、秘制香辣蟹、毛豆咸肉蒸蟹、面拖蟹、年糕炒蟹、三鮮(六月黃、長江蝦、蛤蜊)面疙瘩湯等最為常見,是星級飯店、高檔農家樂必備的招牌菜。以毛豆咸肉蒸蟹為例,將清理干凈的六月黃一切為二,放入幾片咸肉、少許毛豆,再伴以蔥、姜、高湯和油,放入籠蒸,經(jīng)十分鐘左右的旺火,一道地道的咸肉毛豆蒸蟹便出籠了。吃進嘴里,數(shù)種不同的肉香味駐留唇齒,長久愉悅。
眾多吃法中,我對“面拖六月黃”情有獨鐘。在兒時的記憶中,母親是做“面拖六月黃”的高手。江南水鄉(xiāng)水網(wǎng)密布,從來不缺新鮮的魚蝦、螃蟹。母親在盆中倒入適量面粉,加入小蘇打、食鹽、雞蛋、清水后,攪拌成均勻的面糊,之后把父親從河湖、池塘中捉回的十多只六月黃,一只只洗刷干凈,掏去蟹腮、內臟等,居中切成兩半,在蟹黃墜墜欲滴時,母親趕緊用面糊糊上,說這是提鮮的膏黃,舍不得流失。油鍋燒至七成熱,母親用筷子夾著螃蟹從面糊中拖出,此乃“第一拖”;掛滿面糊的螃蟹,順鍋沿慢慢拖入油中,此乃“第二拖”;待裹著面糊的螃蟹被炸成金黃色后,拖之出鍋,此乃“第三拖”。經(jīng)此“三拖”,酥香可口的“面拖六月黃”便制作完成了。
剛出鍋的“面拖六月黃”,色澤金黃,外焦里嫩,微微冒著熱氣。我們姐弟仨顧不得燙,急吼吼用手抓著送入口中,感覺既溫潤、酥爽,又鮮美、敦實。這一口肉中有面、面中有肉的鮮嫩,在舌尖徘徊,“鮮得眉毛都掉下來了”,繼而,直戳靈魂深處。
若非江南湖蟹好,人生何必住江南。清新養(yǎng)眼、活力滿滿的六月黃,漫溢著鮮嫩,閃耀著詩意,成了“不時不食”的江南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情趣盎然、人生得意的亮麗風景。一蟹在手,把江南吃入腹中,就此打開一個明媚的世界。
“削玉香荷爭先放,坪柳和風蕩。六月黃,菜市場商家賺錢忙。坐廳堂,一盆香蟹誘人閑享?!鞭r歷六月,少了六月黃,就少了江南的味道。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