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遼西青龍河流域黑鸛監(jiān)測與就地保護技術

      2023-09-16 18:26:18白左義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服務中心遼寧凌源122500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8期
      關鍵詞:青龍河親鳥幼鳥

      ●白左義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服務中心 遼寧 凌源 122500)

      黑鸛(Ciconia nigra),隸屬鳥綱(Aves)鸛形目(Ciconiiformes)鸛科(Ciconiidae)鸛屬(Ciconia),別名烏鸛、黑老鸛等,是一種體態(tài)優(yōu)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喜歡在寧靜環(huán)境的清潔淺水中覓食,在我國由于種群數量稀少,繁殖率低,種群棲息地不斷受到人為活動影響,中國于1989年和2021年將黑鸛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因黑鸛屬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的頂端物種,對維護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對青龍河流域黑鸛實施監(jiān)測與就地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地概況

      1.1 位置與自然氣候

      遼西青龍河流域位于遼寧省凌源市西南部,多年來,候鳥黑鸛主要棲息在凌源市河坎子鄉(xiāng)境內[2],地理坐標40°43'17"~40°53'2"N,119°08'14"~119°22'7"E,自然植被以天然次生林為主,森林覆被率76%,年平均降水量540.6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的雨季,屬燕山山脈余脈,山勢高聳,巖壁陡峭,地表環(huán)境、自然植被與河流濕地相互影響,構成了青龍河流域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分布條件,為黑鸛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可能。

      1.2 濕地資源

      河坎子境內濕地主要有清水河,河流總長度84.7 km,發(fā)源于葫蘆島市建昌縣老大杖子,流經河坎子、佛爺洞等鄉(xiāng)鎮(zhèn),在楊杖子鎮(zhèn)山灣子匯入青龍河。清水河匯水區(qū)無常住居民,水質清潔,水量穩(wěn)定,魚蝦密集,沿岸山陡林密,溝底溪水清澈,不時有天然小水塘點綴,域內全部為淺水區(qū)域,且河流沿岸無工業(yè)企業(yè)污染,人為活動影響較小,清水河濕地是黑鸛棲息活動的理想場所。

      2 監(jiān)測方法與結果

      2.1 種群活動監(jiān)測

      監(jiān)測以非固定方式為主。近幾年來,5~9月,在河坎子鄉(xiāng)東莊村龍洞附近河流濕地,沿岸是本鄉(xiāng)通向葫蘆島市建昌縣的主干公路,常發(fā)現有1~2只黑鸛成鳥覓食棲息。

      2019年9月初,工作人員巡護檢查,在河坎子鄉(xiāng)沙果溝發(fā)現1只黑鸛亞成鳥,沙果溝長近5 km,無常住居民,終年流水,巖壁陡峭高聳,推測沙果溝有繁育巢穴。

      2020年8月,在河坎子鄉(xiāng)碾子溝村清水河濕地,當地村民同時發(fā)現過8只黑鸛在河邊覓食,據推算,這應該是2019年11月和2021年10月分別發(fā)現的兩處黑鸛巢穴,當年繁育出的兩窩幼鳥及成鳥[3],棲息地位置偏僻,同時具備中等水深和淺灘條件,食量充足,位置距兩處鳥巢都較近。

      2020年1月上旬,為本地最冷的幾天,露天水域基本封凍,在河坎子鄉(xiāng)南臺子攔水壩外側,因壩底閥門放出流水,小范圍內形成未凍結濕地,發(fā)現有4只黑鸛成鳥。2021年1月,同一地域有5只成年黑鸛覓食。

      2.2 生活習性監(jiān)測

      黑鸛筑巢在高山地區(qū),覓食棲息在河流附近的樹林、湖泊和沼澤地,也棲息于巖石峭壁上,單獨或成對活動。黑鸛性情機警,聽覺、視覺敏銳,懼怕人類,稍有動靜就凌空起飛逃走。通常在20~30 cm深的清澈淺灘水域覓食,最深不超過40 cm,覓食一般在清晨、中午或傍晚進行,黑鸛在早上太陽未升起前就去淺水區(qū)域覓食[4],覓食地一般選擇在清水河南臺子段、龍洞段、碾子溝二道梁子段,沙果溝村段等處,黑鸛覓食地點為巢附近到數十千米不等,黑鸛飛臨覓食地后會在空中盤旋或往返飛幾次,在確定覓食地點沒有危險后,才會降落涉水覓食。

      黑鸛在濕地淺水中捕食魚類時來回走動,也隨著魚類游動而變換啄食方位[5],有時作出轉身90°甚至180°的動作啄食撲魚。黑鸛食量較大,一次要吃20條左右小魚,停歇幾分鐘后繼續(xù)覓食。

      黑鸛食性較廣,喜食長度4 cm以下的小型魚類,如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條鰍(Noemacheilinae)等,也吃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蜥蜴(Lizard)、蝦(Shrimp)和昆蟲,但以魚類為主[6]。

      2.3 繁育監(jiān)測

      2019年11月,在河坎子鄉(xiāng)碾子溝村二道梁子組洞口下、清水河岸北側巖壁中間發(fā)現黑鸛鳥巢[7],位于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8],2020年1月,在巢穴斜對面山中部,安裝監(jiān)控設施,在不影響黑鸛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系統(tǒng)監(jiān)測黑鸛的生活、繁育等。

      1月24日,早上07:15,一只成鳥佇立觀望,另一只用喙整理不合適的巢穴小枝,一只離巢后,另一只也隨即離開,開始一天的覓食活動。

      3月31日,幼鳥出殼前10 d,處在孵化期,早05:41,雄鳥離開巢穴,開始每天搜尋鋪墊巢穴的材料,每天早上運回材料4~6次,主要為干枯的小枝、枯死的栽植樹苗,長度有時超過1 m,呈片狀的卷柏、廢棄的塑料薄膜等,在此過程中,雌鳥孵化,不時協(xié)助擺放鋪墊運回的材料;至08:30左右,雄鳥替換雌鳥孵化,便于雌鳥離巢覓食,補充體力,約11:20,雌鳥歸巢,有時也運回1~2次筑巢修飾材料,白天的孵化歷時7小時15分,換崗出去覓食2小時16分,歸巢繼續(xù)孵化近7 h,晚上雄鳥替換近2 h后,仍由雌鳥孵化。因此每天雌鳥累計孵化時間16小時45分左右,間歇3~4次。

      4月11日17:11,首次發(fā)現幼鳥出殼,晚19:16,兩只親鳥都在巢穴過夜。4月12日05:27,站立的親鳥伸展翅膀,預備出巢。幼鳥數量為3只,當日親鳥首次喂食幼鳥。

      4月21日,幼鳥出殼10 d,親鳥晚間19:00以后歸巢,兩只親鳥都在巢穴過夜,早04:48,天色還不明亮,一只親鳥就離巢,05:48,天色大亮,一只親鳥歸來,同時,銜一些柔軟枝柴,鋪墊巢穴。09:45,喂食第1次,間隔2 h左右,陸續(xù)喂食,至16:44,第4次喂食完成。

      5月25日,幼鳥出殼44 d,早05:50,一只親鳥習慣性銜來枯樹枝、卷柏、廢棄塑料等材料,修繕巢穴,一天3~6次。然后,兩只親鳥輪流外出覓食,到晚上20:15,親鳥才全部歸巢休息。

      6月6日,幼鳥出殼55 d,3只幼鳥體型已接近成鳥,食量接近最大。凌晨04:05,兩只親鳥相繼離巢覓食。04:40,1只幼鳥在巢穴內扇動翅膀、彈跳,體驗起飛的感覺。07:00,第1次喂食幼鳥,第2次在近08:00進行,也許受親鳥捕食效率高低影響,第3次在16:00左右喂食,晚上20:00左右回巢過夜。

      6月21日,幼鳥出殼70 d,晨04:40以后,幼鳥飛離巢穴,晚上未回巢穴過夜。

      2.4 越冬監(jiān)測

      一般在日出前40 min左右,07:00~07:15成鳥開始離巢覓食,如有氣溫特殊下降幅度較大,黑鸛離巢覓食較正常時間有時晚2 h左右。晚上16:50太陽落山,17:00左右黑鸛回巢。經一天捕食,嗉囊呈凸出狀,食物充盈,夜里,兩只成鳥均單腿站立,頸部收縮,頭部與身軀貼近,頭正位蜷伏,有時頭部向后,蟄伏在翅膀上方,胸部嗉囊位于體前,眼睛不閉,不時眨眼,警惕性高,有時也用喙梳理羽毛。

      3 黑鸛就地保護技術

      3.1 黑鸛棲息地保護技術

      濕地是黑鸛活動棲息的基礎保障,對清水河濕地全域實施整體保護,減少人為活動對濕地生態(tài)功能的影響,發(fā)揮河流濕地固有的生物多樣性功能,為黑鸛等野生動物提供穩(wěn)定的棲息環(huán)境[9];根據河坎子南臺子河道濕地周邊修復區(qū)域各河段具體狀況,應用不同的濕地治理技術方案組合,實現重點地段的濕地生態(tài)修復:對以南臺子為中心的清水河濕地實施生態(tài)修復,新建攔河壩4道,存蓄流水,提升固定濕地水面,對修復濕地根據不同季節(jié)調節(jié)堰壩內存儲水量,在冬季水庫、河流等大面積封凍前,持續(xù)加大壩體內放水量,十幾米高的攔河壩出水口下游,形成不足1 km的淺水濕地,維持了黑鸛冬季濕地棲息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3.2 人工救助措施

      黑鸛的棲息繁育本身就對周邊環(huán)境、濕地水域、人為活動等的要求比較苛刻,青龍河流域濕地受多方面條件的影響形成一定的小范圍濕地水域,有小種群黑鸛在此越冬。這些水域在短時間內與多年形成的自然河流,雖然水質等是一致的,但在冬季,水域內的魚類等黑鸛食物畢竟相對匱乏,不能滿足黑鸛的需求,因此,給予一定的人工救助補償,可保證黑鸛在大面積封凍條件下獲取相對充足的食物。在深水區(qū)可用原始的機械方法,如在黑鸛活動淺水區(qū)定期投放“地籠”,收集河流內雜魚。也可以在市場收購一些活體雜魚,投放到淺水區(qū),都可以緩解黑鸛冬季食物短缺現象,促進黑鸛安全越冬。

      3.3 禁止非法獵捕

      黑鸛為大型涉禽,因種群數量稀少,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也容易成為不法分子非法獲取利益的目標。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出現一些沿河電魚、毒魚等滅絕性捕撈行為[10],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給濕地環(huán)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因棲息地缺乏食物,會使黑鸛生存受到危害,因此,打擊亂捕濫獵等危害野生動物的行為,對提高黑鸛繁衍生息至關重要。

      3.4 加大黑鸛保護科學普及教育

      多年以來,黑鸛兩次被國家列為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堪稱“鳥中大熊貓”。因其繁育率低,對棲息地的濕地環(huán)境、繁育巢選地等要求較高,種群數量一直得不到快速恢復。全社會應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專業(yè)觀鳥攝影人員應保持足夠遠的拍攝距離,避免因人員活動對黑鸛棲息取食等造成影響。

      4 保護成果

      4.1 遷徙習性的改變

      黑鸛在遼西青龍河流域棲息地位于40°41'16"N,119°13'8"E,屬于地處寒冷的高緯度地區(qū),通過全域濕地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人工蓄水、冬季有序排放,改善小范圍濕地環(huán)境。2020年和2021年1月,監(jiān)測到黑鸛成功越冬的數量分別為4只和5只,實現了黑鸛小種群安全越冬,為野生黑鸛在人工輔助措施條件下實施種群恢復探索出路徑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科研應用價值。

      4.2 種群數量擴大

      實施了適合青龍河濕地環(huán)境特點的一系列黑鸛保護救助等技術,如人工投食、淺水區(qū)攔網、濕地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等一系列技術措施,黑鸛種群數量由8只提升到15只。

      4.3 繁育與生態(tài)習性

      通過對黑鸛種群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與繁育系統(tǒng)監(jiān)測,研究總結出黑鸛越冬后的主要生活史,包括巢穴修復、產卵、孵化、1月齡幼鳥、2月齡幼鳥、亞成鳥、成鳥等的生長過程,編制出越冬后黑鸛繁育過程時間表,積累了黑鸛在北方越冬、繁育的基礎資料,為我國黑鸛保護工作提供珍貴的樣本示范。

      猜你喜歡
      青龍河親鳥幼鳥
      月光下的青龍河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優(yōu)化整合構想
      綠色科技(2021年8期)2021-05-25 02:26:38
      刀客砍傷了一條河流
      紅耳鵯育雛
      灰頭綠啄木鳥幼鳥這樣離巢
      森林與人類(2018年6期)2018-12-03 10:06:24
      鶴之育
      科學大觀園(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彭澤救助3只領角鸮幼鳥
      PCCP管道承載特性及管線設計研究
      男孩兒和鳥
      新少年(2014年5期)2014-05-26 22:46:24
      人工飼養(yǎng)火烈鳥自然育雛行為的觀察
      蒲江县| 如东县| 米林县| 嘉善县| 天全县| 逊克县| 松滋市| 华容县| 长乐市| 武清区| 忻州市| 翁源县| 衡水市| 佛山市| 清苑县| 宁德市| 佛山市| 阳高县| 泗水县| 南召县| 扬中市| 如东县| 瑞金市| 大兴区| 武山县| 建宁县| 米泉市| 怀安县| 河南省| 北流市| 察哈| 扎赉特旗| 文安县| 九龙城区| 三原县| 外汇| 合肥市| 土默特左旗| 阜城县| 桂阳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