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算力租賃市場近期有訂單落地,這意味著什么?
從產業(yè)進展看,這件事值得說說。上周某家公司與聯(lián)通青海分公司簽訂了算力服務框架協(xié)議,以H800設備為基礎搭建算力服務平臺,提供960P算力服務,服務費按照含稅12萬元/P/年計算,協(xié)議服務期限三年,服務費總金額為含稅34560萬元。
這里不是評價這家公司好壞,只說產業(yè)進展。這是第一個具備租賃細節(jié)的合同落地,無論是時間還是價格都相對不錯,打消了市場之前的擔心。同時,也意味著算力需求的火爆以及對租賃模式的認可,后續(xù)訂單會逐步落地。之前說過,傳統(tǒng)電商和游戲是有望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單單游戲領域對算力租賃的需求就在一年百億以上。據(jù)了解,目前供需比在1︰10之間,隨著更多行業(yè)意識到AI賦能的重要性,且后續(xù)英偉達供貨緊缺,需求只增不減。
算力租賃的優(yōu)勢是什么?
與傳統(tǒng)的IDC不同,AIDC的綜合門檻更高,對資金、渠道、客源、運維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單說,光有錢還不行,你得先有渠道買到卡和服務器,硬件基礎搭建好,還需要出色的運維能力,不是建完了就不管了。網絡配置的區(qū)別也很大,AIDC的配置難度與5G基站難度相當,參數(shù)需要經驗,一般的工程師難以勝任。主營不是這方面的公司很難獲得客戶信任,需要過往的積累。最后如果能有政府平臺或者運營商等大廠背書,也是加分項。這注定了AIDC的門檻更高,不是誰都可以參與的,這也提升了算力租賃的市場需求。
算力租賃這個詞不難理解,就是租用計算資源來滿足自身計算能力的需求。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即租即用”,需求方無需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前期購買設備以及后期的運維,尋找有相關資源的公司進行合作即可,如大型數(shù)據(jù)中心、云服務提供商等,二者各取所需,更靈活、更快速、更高效,算是降低了算力的使用門檻。
擁有這類資源的公司未來肯定會受益算力需求的提升,剛說的已經簽合同的公司近期被資金充分炒作,短中期看性價比不高,但還有一些公司近期調整相對充分,股價位置也不算很高,后續(xù)一旦風格切換到AI方向,算力租賃也可以當做一個重點方向,只是都屬于小市值公司,彈性肯定夠,但資金沒什么信仰,都是以情緒催化為主,適合按照技術應對。
反補貼調查對汽車的影響大嗎?
這不算是突發(fā)的,早在幾個月前,就有以“過低售價”為由對中國電車制造商發(fā)起反傾銷調查的聲音出現(xiàn)。不過,目前內部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現(xiàn)在也沒有定論,博弈還會繼續(xù),短期不會有結果。
簡單說,目前普遍出口到海外的價格都是高于國內的,所以被認定的概率并不大。且對各個車企的影響也有不同,有些車企有歐資背景,在歐洲有本土產能,影響最小。有些自主品牌雖然出口數(shù)量較多,但主要在東南亞,歐洲占比較小,所以影響也不會大。
整體看,情緒上短期會有沖擊,但實際影響可能真的不大,側面驗證了中國電動車的實力。從投資角度看,國內銷量降速是正常的,海外出口是潛在的利潤增長點,對于整車來說,競爭格局清晰且穩(wěn)定,彈性更多來自零部件和無人駕駛,這是接下來資金炒作的重點。
這盤面是不是比較無語?
有語無語不重要,重要的是管住手!之前說過7000億之下的量能基本上可以說沒什么機會,板塊間只能是高檔的電風扇行情,談不上輪動,外資流出對盤面也有壓力,這些在開盤半小時就能判斷出來。當前狀態(tài)下,對于多數(shù)人都是以休息為主,扭轉只能通過放量解決,與技術和邏輯關系都不大,分清自己的預期和心態(tài)。
至于放量的前提,靠技術調整是一方面,這個有難度,除非盤面有連續(xù)的恐慌下殺才有可能。另一個則是超預期的政策,也許大家不再期待,不再相信,新的驚喜就來了??傊?,信號出來之前,多數(shù)人不適合折騰,做跟隨更靠譜。
在此期間,多數(shù)方向都是弱勢的,不過,其中有些板塊近期有過一小波上漲,也有的在經歷前期下跌后開始了一個月左右的橫盤震蕩,科技線中居多,這類的資金相對強一些,后續(xù)一旦放量,輪動的力度理論上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