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綠色關稅壁壘下跨國供應鏈低碳技術選擇策略研究

      2023-09-20 08:00:08賴新峰陳馨怡伏開放楊朝慧
      供應鏈管理 2023年7期

      賴新峰 陳馨怡 伏開放 楊朝慧

      關鍵詞:離岸外包;綠色關稅;斯塔克爾伯格博弈;低碳技術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3)07-0037-12

      一、引言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制造業(yè)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自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促進世界供應鏈成為一個整體。而跨國供應鏈是供應鏈在地域方面的延伸,整合不同地區(qū)的生產優(yōu)勢,以促進供應鏈整體利潤增加。全球化生產對比國內單獨生產,發(fā)現(xiàn)全球化的生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整合企業(yè)資源,促進生產銷售,降低商業(yè)風險。但是隨著國際競爭不斷增加,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升級以及國際間的經濟貿易活動嚴重受阻,國際貿易摩擦經歷了從最初的關稅壁壘、行政保護向反傾銷、反補貼過渡,再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轉變,形式多樣且隱蔽。綠色貿易壁壘是其關稅壁壘的一種體現(xiàn),即進口國除了對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之外,還對污染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的產品根據其污染程度與污染治理難易程度的高低,額外征收附加關稅以實現(xiàn)內部化其環(huán)境成本。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導致其正常的交易受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生產和運作過程中碳排放降低具有巨大的空間,企業(yè)可以采納低碳技術以降低自身生產產品的碳排放量,以生產出環(huán)境友好型產品促進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因此,是否采納低碳技術以降低關稅對企業(yè)及供應鏈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文章在一個OEM和兩個CM組成的兩級供應鏈中,求解了綠色關稅壁壘下供應鏈的最優(yōu)決策和最優(yōu)利潤,分析了兩個CM是否要采用低碳技術決策問題。具體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

      ①綠色關稅對企業(yè)的最優(yōu)決策有什么影響?

      ②供應鏈該如何選擇低碳技術的采納策略能使供應鏈的利潤最高?

      ③關稅稅率的變化對企業(yè)的利潤有什么影響?

      二、相關文獻綜述

      現(xiàn)有文獻主要從關稅政策下的跨國供應鏈和低碳技術兩個背景來討論關稅和低碳技術對供應鏈利潤的影響。在關稅政策下的跨國供應鏈方面,Burak Kazaz et al.[1] 在基于一個實際的全球制造網絡中的生產計劃問題,研究了匯率不確定性的影響,得出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通過生產少于總需求來對沖產量可能是最優(yōu)的,可以規(guī)避匯率風險。Anderson and VAN [2] 調查了貿易成本的衡量,研究了產品關稅、運輸成本等對全球供應鏈的價值影響,得出關稅的上漲會對企業(yè)投入成本上升。劉名武等[3] 考慮了加征關稅視角下供應鏈決策及補貼策略的問題,建立三種模型,分析了加征關稅和補貼對供應鏈的影響。周曉陽等[4] 考慮產品替代性,構建隨機需求下收關稅政策影響的跨國供應鏈成員利潤最大化模型,利用互補系統(tǒng),得到跨國供應鏈網絡的均衡決策,探討了在跨國供應鏈網絡系統(tǒng)中國家實施關稅政策對于生產和交易本土替代產品企業(yè)的影響。Ardliana et al.[5] 考慮了在碳排放的前提下考慮運輸?shù)挠绊?,利用不同的卡車運輸模型觀察碳排放上限(限制)、碳稅等碳排放政策的實施對決策變量的影響。岳萬勇和趙正佳[6] 在跨國供應鏈中分析了匯率和關稅的變化對于供應商和零售商利潤的影響。提高關稅時,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會減少。Loecker et al.[7] 發(fā)現(xiàn)貿易自由化降低了出廠價格,而產出關稅的下降具有預期的促進競爭的效果。進口企業(yè)會采取降低銷售價格的辦法來維持市場份額,零售價格的降低也將提升消費者福利水平。梁喜和梁倫海[8] 研究了關稅與跨境成本變動情形下跨境雙渠道供應鏈的最優(yōu)定價策略,并分析了關稅、國際運輸成本以及消費者價格敏感系數(shù)對供應鏈渠道決策及成員利潤的影響。Nagurney et al.[9] 構建了一個由國家和每個國家的多個供應市場和需求市場組成的一般空間價格網絡均衡模型,得出關稅配額可以保護國內生產者。伏開放和陳志祥[10] 分析了關稅和出口補貼對跨國供應鏈中供應商、運輸商和制造商產生的影響,得出關稅稅率的提升會降低進口制造商的訂購量從而使得跨國供應鏈各方的利潤和整體利潤減少。關志民等[11] 研究加征關稅背景下區(qū)塊鏈技術對不同契約下跨國供應鏈決策的影響機理,在不同的契約下分析關稅對批發(fā)價格、銷售價格和產品質量之間的關系。姚大鵬[12] 提出綠色貿易壁壘是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它是貿易保護主義和環(huán)境保護主義相結合的產物,企業(yè)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經營方式,這說明了在離岸外包的跨國供應鏈中,關稅一直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而綠色貿易壁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國供應鏈的正常運作。所以文章就供應鏈中的企業(yè)是否需要采納低碳技術以減少關稅對供應鏈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在低碳技術的采納方面,Chen et al.[13] 研究了一個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其客戶需求對碳排放敏感程度,發(fā)現(xiàn) VN情形下產品的銷售價格最低,碳排放水平最低,供應鏈總利潤最高。Zhang et al.[14] 構建了由綠色制造商、綠色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綠色低碳供應鏈,并通過實施四種不同的決策模型,得到了最優(yōu)的綠色度水平、回收努力水平和定價決策。張金泉等[15] 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自發(fā)地發(fā)展低碳經濟策略,得出通過提高碳減排量敏感系數(shù)、營銷努力敏感系數(shù)與單位產品低碳補助,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量,從而提升低碳供應鏈的整體利潤。丁志剛等[16] 通過分析碳價隨機波動和碳稅稅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構建碳交易與碳稅雙重風險下供應鏈低碳技術采納時機決策模型,分析了供應鏈采納低碳技術的合適時機。劉名武等[17] 構建了在碳交易和低碳偏好市場環(huán)境下低碳決策的動態(tài)優(yōu)化模型,分析了通過低碳技術選擇實現(xiàn)減排和收益雙贏的必要條件。Wu and ?Kung[18] 研究了兩個具有不同碳排放技術的競爭供應鏈的不對稱雙寡頭模型,得出為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技術減少碳排放,政府應利用單產品碳排放稅鼓勵傳統(tǒng)供應鏈進行碳排放技術升級。Benjaafar et al.[19] 使用相對簡單和廣泛使用的模型,說明了如何將碳排放問題整合到有關采購、生產和庫存管理的運營決策中,突出了運營決策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業(yè)務調整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減少排放。這說明了在“雙碳”背景下,使用低碳技術可以減少碳排放,在長期使用中也可以幫助企業(yè)降本增效。供應鏈和企業(yè)越來越注重低碳技術的采納和使用。

      先前的研究都是將跨國關稅和低碳技術分開討論,并沒有將兩者結合進行分析。而隨著國際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供應鏈會同時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存在綠色關稅壁壘,供應鏈想避免綠色壁壘的影響就會考慮到低碳技術的采納問題?;诖?,文章將關稅和低碳技術相結合,討論在綠色關稅壁壘下,供應鏈應該如何對是否采納低碳技術進行決策。利用不同的模型對其進行分析,利用數(shù)值算例分析供應鏈該如何采納低碳技術才能使供應鏈整體利潤和供應鏈參與者利潤增加。

      三、問題描述與假設

      (一)問題描述

      假設由一個OEM和兩個CM所組成的離岸外包全球生產網絡,其中OEM、CM1和CM2位于三個不同的國家。兩個CM所生產的是同質的產品。受到產量約束的影響,OEM需要從兩個企業(yè)中進口零件產品。CM1和CM2在本國生產產品后,將這些半成品出口至OEM所在國家。OEM對半成品進行加工組裝,最后成品進入市場流通。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不斷的加深,國家也越來越注重低污染的產品進口,對一些污染環(huán)境的進口貨物征收綠色關稅。CM1和CM2在采納低碳技術前,所生產的產品均為受綠色關稅影響征收的;在采納低碳技術后,其生產的產品為綠色產品,不需要繳納綠色關稅。而且采納新技術后,企業(yè)采用新的生產技術,在降低碳排放,減少成本的同時促進其生產水平的增加,其生產能力增加1/3。

      供應鏈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綠色關稅下的離岸外包供應鏈結構

      (二)假設

      為了便于考察加征綠色關稅對離岸外包供應鏈的影響,文章不考慮國際匯率換算因素。模型符號及定義如表1所示,進一步假設如下:

      (1)CM1和CM2在采用低碳技術之前,單位產品的成本為c1,以α的價格將半成品提供給制造商,總數(shù)量為q。OEM采用低碳技術前,進行產品的再加工需要花費成本c3,以價格p將產品進入市場流通,數(shù)量為q。

      (2)產品市場需求q與其自身的價格有關,市場需求符合線性函數(shù)q=a-bp,其中a表示潛在的市場需求,b表示消費者需求的價格敏感性系數(shù)。

      (3)考慮進口國實施從價進口關稅征收這一政策對三級跨國供應鏈決策的影響,供應商在采用低碳技術之前,制造商進口半成品需要額外繳納進口綠色關稅φ,其進口所需的關稅額為TG=φaq。

      (4)CM1 和CM2采用低碳技術需要投入低碳生產線成本,根據減排成本經典模型,即減排費用與減排效果成二次關系[20],引入減排率τ(表現(xiàn)低碳技術的減排效果),C為CM1和CM2的低碳技術采納總成本,表示為C=1/2kτ2,設低碳技術使用年限為20年,其成本均分至每一年。隨之CM1和CM2供應成本上升為c2,其供應價格變化為β。

      (5)文章主要考慮綠色關稅,設定CM1和CM2所在國都在OEM所在國的最惠國中,其進口關稅標化為0。

      表1 模型中使用的變量

      四、不同采納低碳技術的選擇模型

      CM1和CM2是否選擇采納低碳技術的選擇模型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型:①都不使用低碳技術(A);②只有一個企業(yè)采納低碳技術(B);③兩個企業(yè)都采納低碳技術模型(C)。文章分別對該三種模型進行博弈和分析。

      (一)兩個CM均不采用低碳技術模型(模型A)

      在不采用低碳技術的情形下,CM1和CM2先決定其批發(fā)價格α,OEM在觀察到CM1和CM2的決策后再決定自己的銷售價p。CM1、CM2和OEM利潤函數(shù)分別為:

      由定理1可知,供應鏈不采用綠色技術,綠色關稅會在供應鏈中實現(xiàn)傳導,從而導致企業(yè)產品批發(fā)價和銷售價的增加,將成本間接轉移至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隨著加征綠色關稅φ稅率的增加,會不斷的增加其價格,而銷售價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欲望降低,消費者的利益被損害,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企業(yè)在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利潤降低。企業(yè)想打破由綠色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CM1,2和OEM會通過降低自身成本從而降低產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再促進產品的銷售,提高消費者滿意度,以加大企業(yè)自身的影響力,從而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關稅對供應鏈利潤起到了一定的受損影響,所以為了減少綠色關稅對供應鏈的影響,采用綠色低碳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關稅,在減少關稅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應鏈在碳稅的繳納。

      推論1表明,企業(yè)不采納低碳模型所需要繳納的綠色關稅會對產品的價格,CM的利潤以及OEM的利潤產生影響。隨著加征的綠色關稅的增長,產品的銷售價格會增加,CM和OEM的利潤都會隨之減少。這是因為隨著加征關稅的稅率增加,所加征的關稅會通過供應鏈的傳導效用將成本轉移至銷售價格上,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承擔了關稅的影響,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隨著關稅的增加,供應鏈上的各企業(yè)利潤也會降低,這是因為CM降低了產品的批發(fā)價格為了降低關稅對產品銷售價格的減少,但是隨著關稅稅率的增長,CM原先生產產品的成本并沒有降低,所以隨著關稅稅率的增加,利潤會降低。而OEM的利潤直接受關稅的影響,關稅的增加會導致利潤的降低,從而導致整個供應鏈的利潤降低。加征關稅對CM批發(fā)價的影響大于對OEM最終銷售價的影響,CM的利潤受到關稅的影響比OEM受到關稅的影響更大,這也是供應鏈的傳導效應所導致的。

      為了消減進口綠色關稅帶來的影響,文章進一步分析如果有一個CM選擇低碳技術所產生的影響。

      (二)只有一個CM采納低碳技術模型(模型B)

      只有一個企業(yè)采納低碳技術,不失一般性,假設CM2采納低碳技術,CM1仍采用舊技術。則CM2需要一次性投入采納技術成本C,這也為低碳技術的建設成本。CM2采納低碳技術后,其生產產品的成本則隨之改變?yōu)閏2(c12),因為低碳技術的采納需要成本,而且銷售低碳半成品可以減少降低關稅的繳納成本,隨之其批發(fā)價格也會變化為β。隨著CM2采納低碳技術,其對產業(yè)鏈也進行了一定的升級,可以做到提升產量,將其產品的生產率較原來提升了1/3,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幫助其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經計算可得,CM2采納低碳技術后可以生產OEM總需求的2/3,則CM1生產總需求的1/3。假設采納低碳技術對企業(yè)所生產產品的質量無大差別,只是在低碳和非低碳中的綠色關稅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其使用水平無差別。進而得出CM1、CM2和OEM的利潤函數(shù)如下:

      證明過程略。定理2表明,只有一個企業(yè)采納低碳技術的情形下,其批發(fā)價格都受對方企業(yè)的批發(fā)價格所影響,因為其受產品銷售價格影響,銷售價格進一步決定了產品的銷售水平,進一步決定了產品的需求,通過供應鏈傳導到了供應鏈的上游,說明供應鏈仍為一個整體,其成員的價格函數(shù)和利潤函數(shù)是相互影響的。進一步說明了CM1和CM2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擔對方的成本。CM1需要承擔CM2的投資技術成本,而CM2也需要承擔CM1的綠色關稅成本。這進一步的說明了如果企業(yè)在決策時,需要考慮其合作伙伴的決策。只有都考慮到,才可以做出有利于企業(yè)利潤的決定,才可以得到最終的結果。

      推論2表明,隨著綠色關稅的增加,會導致最終產品的價格隨之增加。這是因為供應鏈的傳導效用導致,綠色關稅的成本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利益。同時還可以觀察到,隨著綠色關稅稅率的增加,CM的批發(fā)價都會降低,這是因為在關稅的作用下,企業(y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批發(fā)價格和利潤,以防止最終銷售價格增加過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關稅對供應鏈的影響。隨著綠色關稅稅率的增加,供應鏈的傳導效用會導致CM1、CM2和CM1和OEM的利潤隨之降低。加征關稅對CM1、CM2和OEM的影響都較大,為了降低影響,CM1和CM2嘗試都采納低碳技術。

      (三)兩個CM都采納低碳技術模型(模型C)

      當兩個CM都采納低碳技術時,它們的生產水平趨于相同,所以都能得到最終產量的1/2的零件產品訂貨量。因為兩個企業(yè)都采用低碳技術生產產品,則其生產能力相同,最終所生產的產品量也相同。因為都采納了低碳技術,其生產產品的基本成本也會趨于相同,則產品的價格、質量和生產水平均相同,則CM1和CM2的成本和利潤函數(shù)相同。兩個企業(yè)都采納低碳技術的話,其本質都無差別,因為一個企業(yè)的生產無法滿足OEM所需的產量,所以其還需共同生產,其成本均為c2,產品的出口價格為β,產量為q/2,采納低碳技術的投資成本為C。其利潤函數(shù)如下:

      證明過程略。定理3表明在采納低碳技術后,三方企業(yè)的利潤都不受關稅的影響。所生產的產品的最終價格只和零件價格、潛在市場需求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價格敏感性系數(shù)有關。不受關稅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應鏈的整體利潤,促進了供應鏈的發(fā)展。而產品的價格受消費者需求的影響,會比之前的模型更加注重消費者的偏好和利益,不會將關稅轉化為進口成本再間接的轉移到消費者的身上,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少了關稅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供應鏈的發(fā)展,維護了供應鏈的整體利潤。CM如果都采用低碳技術生產,則企業(yè)可以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轉嫁與產品價格上,但是與所需要的關稅抵銷,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利潤,促進了供應鏈的發(fā)展。采納低碳技術所需的投資成本是一次性投入,并不會影響到產品價格和CM的零件供應價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yè)的生產水平并且提高了供應價格,促進了CM自身的發(fā)展。

      (四)不同模型目標的對比分析

      推論3:計算不同模型下最終售價之間的區(qū)別,可知

      推論3表明,企業(yè)采納低碳技術和不采納低碳技術的成本差別會在最終消費價格之中體現(xiàn),這是由于供應鏈的傳導作用,不采納低碳技術時候所需付出的關稅成本和采納低碳技術所付出的成本轉嫁至生產成本中最后在銷售價格中體現(xiàn)。如果關稅稅率比較高,則采納低碳技術的模型最后的銷售價格會低于不采納低碳技術的模型銷售價格,企業(yè)采取低碳技術則是一個占優(yōu)選擇。因為產品最終的消費價格是受企業(yè)的成本以及關稅因子所影響,即使企業(yè)選擇采用低碳技術,低碳技術的成本會平均分攤到每一件產品中,但是會減少每次生產產品必須繳納的關稅因子,總體來說最后分擔至消費者身上的成本則會降低。如果企業(yè)所需繳納的綠色關稅很低(趨于0忽略不計),則采納低碳技術的模型最后的銷售價格會高于不采納低碳技術的模型銷售價格(c2>c1),則企業(yè)不采納低碳技術則為占優(yōu)策略,企業(yè)采納低碳技術的成本會隨著供應鏈的傳導效應,轉嫁至消費者手中,導致消費者所承擔的成本增加雖然產品的碳排放減少了,但是產品最終的質量并無較大差別,存在一些消費者偏好綠色產品,但是市場會更偏向于選擇成本和最終售價較低的產品。在雙碳背景下,如果政府偏好低碳產品,對采納低碳技術的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則其產品的最終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補貼所帶來的影響,銷售價格p則會一定程度的降低,這就是政府“有形的手”進行調節(jié)的作用。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可以讓市場的偏好不由價格決定,補貼越高越有利于促進企業(yè)采用低碳策略。

      五、數(shù)值算例

      文章通過數(shù)值算例來分析綠色關稅稅率變化對產品銷售額的影響,并考察三種選擇模型的效果。在滿足參數(shù)約束條件和現(xiàn)實條件的基礎上,取參數(shù)a=300,b=5,c1=15,c2=20,c3=10,C=50,根據Nagurney et al.的相關研究[9],設k=50000,τ=0.2,根據2020 年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φ可取值為0.1~0.5。

      (一)關稅對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

      關稅對產品的銷售價格的影響如表2所示。比較數(shù)值可以看出,隨著關稅稅率的上漲,和關稅有關的模型產品價格也會隨著關稅的增長而增長。這是因為關稅隨著供應鏈的傳導效應至消費者身上,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表2 關稅對產品銷售價格的影響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三個模型中,B模型的產品消費價格最高,這是因為在供應鏈中的產品由兩個模式不同的企業(yè)進行提供。CM1不采納低碳技術,而 CM2采納低碳技術。這使渠道中的雙重邊際效應增加,市場的競爭導致了銷售價格增加,也損害了各方利益,特別是消費者利益。

      在模型C中,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受關稅的影響,在關稅低于0.4時,該模型為占優(yōu)策略。因為采納低碳技術需要投入成本,而企業(yè)投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到最終的產品價格中,這樣隨著供應鏈的傳導效用,會導致銷售價格增加從而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在此情況下,模型C并不是一個占優(yōu)策略。而當關稅比較高的時候,關稅對產品價格的影響會超過投資低碳產品對價格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模型C的優(yōu)勢就比模型A和模型B都更明顯,是一個占優(yōu)策略。

      (二)關稅對CM1、CM2批發(fā)價格的影響

      關稅對兩個CM的批發(fā)價格的影響如表3所示。比較數(shù)值可以觀察到,隨著關稅的升高,產品的批發(fā)價格會降低。這是因為隨著關稅的增加,產品的銷售價格會上升,為了減小關稅對銷售價格的影響,CM1和CM2會降低自身的批發(fā)價格,讓利給OEM。

      表3 關稅對CM的批發(fā)價格的影響

      容易觀察到,在模型B中CM1的銷售價格偏高,因為CM1并沒有采納低碳技術,其生產效率沒有提高,所承擔的產品制造數(shù)量降低,需要通過提高產品批發(fā)價提升自身的利潤。并且在模型B下,渠道中的雙重邊際效應增加,導致?lián)p害了供應鏈的整體利潤,導致其批發(fā)價和銷售價都在一定程度上上漲。

      還發(fā)現(xiàn)在模型B中采納低碳技術的CM2批發(fā)價會大于模型A中不采納低碳技術的批發(fā)價。這是因為供應鏈的傳導效應,模型A中的關稅因子使其批發(fā)價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在模型B中采納低碳技術的成本會在其批發(fā)價中做出反映。

      研究表明,在兩個企業(yè)采納同一策略時,批發(fā)價也會有所不同。在模型A中的批發(fā)價小于模型C中的批發(fā)價。這是因為在模型A中,CM1和CM2沒有采納低碳技術,而在模型C中,CM1和CM2采納了低碳技術。采納低碳技術的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嫁至產品的批發(fā)價中,以使企業(yè)收回投資低碳技術所需付出的成本。

      (三)關稅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

      在三種不同模式下,關稅對跨國供應鏈各成員的利潤影響如圖2—圖4所示。

      從圖2—圖4可以看到,在CM1和CM2共同做決策時企業(yè)的利潤會更高,而當CM1和CM2分開決策時,只有提高批發(fā)價的CM1的利潤較高,但是仍低于共同決策時企業(yè)的利潤。這說明了在供應鏈中所有企業(yè)都是一個整體,只有在共同決策時,才可能使自身的利潤增加,同時使供應鏈整體利潤增加。企業(yè)在做決策時需要考慮供應鏈中其他參與者的行為,這是一個動態(tài)博弈的模型。

      圖2 不同模式下關稅對CM1利潤的影響

      圖3 不同模式下關稅對CM2利潤的影響

      圖4 不同模式下關稅對OEM利潤的影響

      企業(yè)的利潤隨著關稅的增加而減少,但是只有關稅高于0.33時,企業(yè)選擇共同采納低碳技術是占優(yōu)策略,而當關稅低于0.33時,選擇不采納低碳技術為占優(yōu)策略。這說明企業(yè)在做決策時,不僅需要考慮供應鏈其他角色的行為,而且還需要考慮關稅的稅率。在進行比較和博弈中,選擇有利于供應鏈的選擇。

      六、結語

      文章依托離岸外包供應鏈網絡,建立了由一個OEM和兩個CM組成的跨國供應鏈。通過不同的選擇構建模型進行斯塔克爾伯格博弈,分析得出供應鏈各角色在不同模型下的最優(yōu)決策。比較分析了不同情形下的供應鏈決策,然后利用數(shù)值算例分析關稅對價格和企業(yè)利潤以及供應鏈利潤的影響。結果表明,關稅過高時采取低碳技術能有效降低價格,提升利潤;在關稅較低,影響不大時,不采納低碳技術時企業(yè)的利潤更高。同時,企業(yè)的利潤隨著關稅的增加而減少,但是只有關稅高于閾值時,企業(yè)選擇共同采納低碳技術是占優(yōu)策略,而當關稅低于閾值時,企業(yè)選擇不采納低碳技術為占優(yōu)策略。這表明,在供應鏈進行決策時,各參與方是處于動態(tài)博弈當中,做決策時需要考慮供應鏈中其他成員的行為和博弈。因此,文章的研究可以給在離岸外包跨國供應鏈的企業(yè)在是否要采用低碳技術的決策提供決策參考。

      文章考慮了在離岸外包供應鏈中的企業(yè)應該如何決策是否采納低碳技術,但是低碳技術在何時采納可以使供應鏈和企業(yè)的利潤達到最大,在“雙碳”經濟下離岸外包供應鏈中的企業(yè)該如何選擇低碳技術的采納時機。因此,離岸外包供應鏈的低碳技術采納時機是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KAZAZ B, DADA M, MOSKOWITZ H.?Global production planning under exchange-rate uncertainty[J].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7): 1101-1119.

      [2] ANDERSON J, VAN W.?Trade costs[J].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 691-751.

      [3]劉名武,付巧靈,劉亞瓊.加征關稅下的跨國供應鏈決策及補貼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1):92-103.

      [4]周曉陽,曹文靜,符皓然, 等.隨機需求下考慮產品替代的跨國供應鏈網絡均衡決策[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22,42(11):2853-2868.

      [5] ARDLIANA T, PUJAWAN I, SISWANTO N.?The impact of limited carbon emission on supply chain and emission cost[J].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gineering science,2023: 304-308.

      [6]岳萬勇,趙正佳.不確定需求下跨國供應鏈數(shù)量折扣模型[J].管理評論,2012,24(9):164-169.

      [7] LOECKER J, GOLDBERG P, KHANDELWAL A, et al.?Prices, markups, and trade reform[J].Econometrica, 2016, 84(2): 445-510.

      [8]梁喜,梁倫海.關稅與成本變動下零售商主導的跨境雙渠道供應鏈定價決策[J].中國管理科學,2021,29(11):99-110.

      [9] NAGURNEY A, BESIK D, DONG J.?Tariffs and quotas in world trade: a unified variational inequality framework[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9, 275(1): 347-360.

      [10]伏開放,陳志祥.考慮關稅和補貼的跨國生產業(yè)務外包決策與優(yōu)化[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205-213.

      [11]關志民,謝丹,于天陽,等.區(qū)塊鏈技術背景下跨國供應鏈決策與協(xié)調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濟,2021,40(8):98-108.

      [12]姚大鵬.綠色貿易壁壘的經濟效應分析及對策[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 256(27):159-160.

      [13] CHEN X, WANG X, CHAN H.?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coordin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 power 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7, 97: 268-281.

      [14] ZHANG X, CHEN W, WANG M, et al.?Optimal decisions in green, low-carbon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manufactur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22): 15111.

      [15]張金泉,溫素彬,李慧,等.低碳經濟下供應鏈運營決策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政府-企業(yè)-消費者的協(xié)同作用視角[J].運籌與管理,2023:1-9.

      [16]丁志剛,陳涵,徐琪.碳交易與碳稅雙重風險下供應鏈低碳技術采納時機決策研究[J].軟科學,2020,34(7):101-107.

      [17]劉名武,萬謐宇,付紅.碳交易和低碳偏好下供應鏈低碳技術選擇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8,26(1):152-162.

      [18] WU T, KUNG C.?Carbon emissions, technology upgradation and financing risk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0, 152: 119884.

      [19] BENJAAFAR S, LI Y, DASKIN M.?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insights from simple mod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10(1): 99-116.

      [20]杜少甫,董駿峰,梁樑,等.考慮排放許可與交易的生產優(yōu)化[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3):81-86.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Choosing Low Carbon Technologies in the

      Multinational Supply Chain under Green Tariff Barriers

      LAI Xin-feng1,CHEN Xin-yi1,F(xiàn)U Kai-fang2,YANG Zhao-hui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32;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Guangdong 510521)

      Abstract:Considering an offshoring supply chain network, we established a multinational supply chain which consists of one OEM and two CMs.?Firstly, Stackelberg game models with different choices were constructed.?We also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unique optimal decision for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under various models.?Second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supply chain decision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nd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ariffs on prices, firms profits, and supply chain profi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ision-making within the supply chain involves a dynamic game, where the actions and behaviors of other member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When tariffs are too high, adopting low-carbon technolog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rices and increase profits; Conversely, when tariffs are low and the impac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are higher when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re not adopted.?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assist enterprises in offshoring multinational supply chains in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adop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ies.

      Keywords:offshoring; green tariffs; Stackelberg game; low carbon technology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碳減排政策下離岸外包生產運營的復雜性及演化研究”(72261013);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 2023 年度青年項目“跨境電商采購提前期不確定的運輸-保稅倉多級跨國供應鏈博弈與協(xié)調機制研究”(GD23YGL17);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 “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 “經貿摩擦升級環(huán)境下跨國供應鏈彈性構建與協(xié)同優(yōu)化研究”( 2020GZGJ163)

      潞城市| 萝北县| 安顺市| 中方县| 阿勒泰市| 青神县| 洪雅县| 通榆县| 沙坪坝区| 庆阳市| 金乡县| 拉孜县| 永宁县| 巩义市| 桂林市| 秦安县| 宁海县| 奉化市| 库车县| 新平| 黄山市| 乐都县| 仙居县| 金塔县| 台中市| 彭州市| 五华县| 乡城县| 阳西县| 搜索| 内江市| 昌宁县| 革吉县| 三都| 饶平县| 肃南| 兴文县| 松原市| 白玉县| 恭城|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