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我?guī)е磺焕寺閼眩瑏淼秸憬],走進了鄉(xiāng)村田野。
村口的高高牌坊,綠樹掩映,一塊巨石上鐫刻著“環(huán)溪”,多么富有詩意的村名。小村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坐落于天山崗山麓,天子源和青源兩條溪流匯合于村口,由此而得名?!伴T對天子一秀峰,窗含雙溪兩清流”正是環(huán)溪村的寫照。
荷花迎來了最燦爛的年華。進入牌坊的后面,青石鋪就的道路兩旁,擺放著一排大大的瓦缸,里面是盛裝的荷,在風的搖曳和雨的浸潤下,顯得分外妖嬈。
山腳下是萬頃荷田,浩浩蕩蕩。云遮霧繞的青山與田田凝碧的荷葉,連同幢幢小樓上的青瓦如葉、紅瓦如花,交相輝映,如此景致宛如一幅美麗畫卷。
鐘聲悠揚,我這才發(fā)現(xiàn)路旁有座建于清代年間的水口寺,周邊都是荷花。滿眼的荷彌漫著脫俗、飄逸而圣潔的氣息,一下子讓人在香火氤氳中體味出“蓮香風里皆是禪”的意境來。
沿著潺潺的溪流行走,一座古橋橫跨于天子源溪上。這是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間的安瀾橋,拱形似月,纏繞的古藤一個勁地掛向溪水,似嫦娥梳妝,裊裊婷婷。橋的兩端各有一棵香樟樹,樹齡均有300多年,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踏上石橋,小草在節(jié)節(jié)臺階的縫中探出。憑欄而望,習習荷風中,賞荷的風姿綽約,聞荷的縷縷清香,宛如身在荷中央。
鵝卵石駁岸,溪水見底,也有塊塊鵝卵石在水底被青苔包裹著。溪邊水草豐美,各式小花點綴其間。成群的錦鯉自在悠閑,幾處睡蓮時不時晃動,那便是魚的杰作了。
雞蛋大的鵝卵石鋪成的小徑在村中延伸,漫步其上,十分愜意。觀音兜、女兒墻、圓形院門、涼亭、木椅、畫廊……既古樸又清新。“曲徑始入通幽處,已聞蓮花一縷香”。房前屋后都能見到荷,也能見到以蓮為名的處所,如清蓮園、愛蓮居等?!皭凵従印遍T兩邊掛著的一副木質對聯(lián)“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吸引了我。這千古名句一看便知出自周敦頤的《愛蓮說》。滿村的荷,難道與周敦頤有淵源?
原來,環(huán)溪村系北宋大儒、理學家周敦頤的后裔族居地。明洪武年間,他的第十四世孫選了這片靈山秀水安家。自此,周氏一族繁衍生息,逐漸壯大,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周氏宗祠“愛蓮堂”,傳承著周家的家訓文脈。古老民居“尚志堂”,見證了村莊的流年。
村里的古建筑、新樓房協(xié)調融合。芭蕉、翠竹、綠樹下的農家,錯落有致?!盎厩逑阃ゲ菥G,琴書雅趣畫堂幽”道出了小村優(yōu)雅環(huán)境和書卷之氣。滿村的荷香,也散發(fā)出村民的淳樸與好客。一些農家已開辦起了民宿,每逢假日,城里人紛至沓來,攬夜色入懷,枕一方荷池,把幽幽清香帶進甜美夢中。
一朵朵荷花,綻放于小橋流水人家,盛開在青山綠水之間,正如《愛蓮說》中的“香遠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