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再次坐在電腦前,開始構(gòu)思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已經(jīng)身處大洋的彼岸——本來總覺得“還早”的開學(xué)季,就這樣猛然到了眼前。和第一次漂洋過海求學(xué)的心情不同,時長沒有太大出入的航班比想象中快了一些,抵達的忐忑也相對來說消解了幾分。抵達后是這里的晚上,信步走在夜晚的街道上,感受到陌生又熟悉的氣息。走過那個十字路口,我知道新的航段確實已經(jīng)啟程了。
折騰了幾天,事情基本安頓得差不多了,一切也慢慢步入正軌。只是屋子還是空蕩蕩的,冰箱里也還沒想好要填些什么,語言的切換和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讓我偶爾恍惚……所幸,被瑣事堆疊和揉皺的內(nèi)心,總算在整理好床鋪的時候,像被鋪平的床單一樣,平整下來。我一下子躺上去,閉上眼睛深呼吸,感受著柔軟的海綿包裹著后背,像和一個新交的朋友輕輕擁抱——接下來就拜托你了。
短暫的“擁抱”結(jié)束后,睜眼即見的是白花花的干凈墻壁。我開始想象每一個角落擺上東西的樣子,想象隨著生活的推移,空白被痕跡替代,房屋和人一起變成“家”的空間。我不是極簡主義的踐行者,更多時候喜歡即興地讓空間發(fā)生變化,甚至癡迷于當下的感受。
如果把每個人比作一間純白的房屋,隨著時間推移房屋會被裝飾、被功能化、被打造出風格,也會蒙塵、雜亂,需要整理或者重裝。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是由過去的生活和成長的痕跡構(gòu)成的,隨著一段旅程的開始,心間也騰出一塊空地等待新的經(jīng)歷加入,讓自我這間屋子變得更加豐富。
大家常說“光陰易逝”,意指時間的流動性,但我一直覺得空間也是流動的。我喜歡把“水”的元素引用到作品當中,無論是《柔》MV里的魚缸,還是《四百擊》的海,或者是“暴雨的屋檐”……因為水既是時間又是空間的流動——流動,就意味著新生,意味著未知,意味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時節(jié)到了秋天,這座城市又頻繁地跟雨水相遇。上課的那天出門早,抬頭看見了高懸在天空還未盡興的月亮,仿佛宇宙也隨之流動起來,心間滿滿當當。而我像一個空杯,等待裝滿雨水,或者盛上月光。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