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黨史學習重點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年10月-1978年12月)。在這個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輔導員宣講稿
“上天的東西,99分都是不及格”——這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陸元九爺爺常說的一句話。陸元九爺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陀螺及慣性導航、自動控制專家,也是中國共產黨最高榮譽“七一勛章”獲得者。
幼年的陸元九在戰(zhàn)亂中目睹了日寇的野蠻侵略,也切身感受到舊中國的國力贏弱、民不聊生,愛國的種子自年幼時期就在他的心里萌芽。在艱苦的歲月中,他憑借著“學以報國”的堅定信心,成為中國本土第一批航空技術大學生。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后,他抱著“既然來留學,一定要學新東西”的態(tài)度潛心學習,成為這個專業(yè)當時唯一的一名博士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當時我國工業(yè)基礎相當薄弱,在這一方面幾乎沒有經驗可循,研究設計沒有任何原始數據,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要依靠蘇聯專家的幫助才能開展工作。這個時期的中國,迫切地需要科技人才參與祖國建設。陸元九懷著拳拳報國赤子心,經歷了重重險阻,終于在1956年帶著“慣性導航”這一先進技術和熾熱的愛國心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到祖國建設中。
1958年,毛澤東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號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任務由原來的工業(yè)自動化轉向探索火箭、衛(wèi)星方面。陸元九提出:“要進行人造衛(wèi)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边@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回收衛(wèi)星”的概念。陸元九在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同時負責多項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終于在陸元九和同事們的手中組裝出來了。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上冊)》出版,這本書對我國慣性技術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65年,我國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也在他的主持下誕生了。
在多年的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中,陸元九提出“99分都是不及格”的箴言,以此告誡并激勵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在科研中精益求精,自此開啟了我國“嫦娥”“祝融”“羲和”“天和”等一系列航天創(chuàng)舉的新征程。
習近平爺爺說,建設航天強國要靠一代代人接續(xù)奮斗。我們少年兒童要學習陸元九爺爺對待科學精益求精的精神,更要學習他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讓我們努力學習,學以報國,長大接過航天強國的接力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其他活動建議
1.精益求精賽學習。開展數學計算大王、英語詞匯大王、語文閱讀達人挑戰(zhàn)賽等學習活動,評選中隊‘‘學習之星”,鼓勵隊員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中隊濃厚的學習氛圍。
2.熱愛科學向未來。開展“中國航天成就大巡禮”活動,組織隊員了解中國航天成就和航天英雄的故事,可與學校的科技節(jié)活動相結合,開展航模制作及飛行比賽,普及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體驗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