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姐
前段時間老公出差,我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兩個娃。都說成年人不做選擇,那是因為別無選擇!換成以前的我肯定動不動就一哭二吼三牢騷,可這次,我連哭的時間都沒有!8 歲的哥哥是個晚熟男,2 歲的妹妹生活還不能自理,稍不留神就給我來個雞飛狗跳!如果你問我這段時間是怎么堅持下來的,答案是全靠閨女的甜言蜜語!
試想一下,用盡洪荒之力端上兩菜一湯,如果沒有這個小人兒一邊吃一邊不停地說“媽媽做的飯真好吃!我真愛吃媽媽做的飯!謝謝媽媽!媽媽我愛你”,你有什么勇氣再做兩頓飯,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對做完飯后如爆炸現(xiàn)場的廚房?
當你面對滿屋子的玩具和書籍而血壓飆升時,一個肉嘟嘟的小家伙突然抱住你的大腿,軟糯糯地說:“媽媽,這是我送給你的手鏈。快戴上看看漂不漂亮!”有時,她拿張破紙往上面隨意涂兩筆塞到我手上,說:“媽媽,這是我給你寫的信。媽媽,我好愛你呀!我好想你??!”那一瞬間,除了心頭一熱,親親抱抱舉高高外,還能做什么呢?
當你忙了一天,到晚上隨便洗把臉,人家連顧鏡自憐的機會都不給你,很真誠地看著鏡子里你的老臉就開始夸:“媽媽可真漂亮!比我還漂亮!”
瞧瞧吧,這就是我被閨女的甜言蜜語轟炸的一天。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淙耸亲詈唵蔚男猩?,當我們夸獎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是富足的。要是她爸能有她1%嘴甜,我就算累死都心甘情愿!
晚上,我和老公打電話說起這事,本想炫耀的同時,暗示他也能學習一下閨女的甜言蜜語,誰知人家來了句:“你就不能多跟閨女學學?”
老天爺!你怎么還搶我臺詞呢?再說,閨女是在滿滿愛意中長大的小孩,說“愛”這個字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我是在極度缺愛、被精神打壓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自己還久旱盼甘霖呢!能對女兒表達愛意已是我的極限,對老公甜言蜜語那是做夢!
不過懟完他,我開始思考:我們這完美繼承了上一代人互懟模式的夫妻,是怎么生出擅長甜言蜜語的孩子的呢?一番探討下來,答案是——不隨父母,隨教育。而我們就是逆天改命的新一代父母!
想想看,我們父母那代人能吃飽就不錯了,哪懂得什么愛的教育?物質、精神雙重匱乏環(huán)境下長大的他們,到了為人父母的年齡,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不讓孩子像他們小時候那樣餓著、凍著。所以,他們盡其所能地做到了這一點。
但是,愛的教育缺失卻伴隨我們這代人的半生。直到青少年時期,我都覺得誰要敢在父母面前提“愛”這個字眼兒都屬于大逆不道!
記得剛工作那會兒去三亞旅游,來到天涯海角景區(qū)時,導游建議我們給自己最愛的人打電話,告訴他們:無論在天涯海角,我都會永遠愛你。我在海灘上踱來踱去,猶豫良久,最終鼓起勇氣給老爸打了電話。但說了半天,我還是無法直接說出“我愛你”這3 個字,就借他人之口說:“我們導游說了,在天涯海角要對最愛的人說‘我愛你’……”
說來奇怪,從來不會互道愛意的兩代人,卻能輕輕松松地對著第三代說“我愛你”,而且每天都要說好多次!為什么呢?
我想應該是跟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有關。這些年,大家視野開闊,通過各種媒介看到世界各國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直接地表達愛意。無論是甜言蜜語還是送禮物,抑或是陪伴以及精神支持,大家都喜歡與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交往。
另外,也跟現(xiàn)在為人父母的80 后、90 后的教育觀有關,因為沒有人比這一代父母更懂得愛的教育的重要性了。唯有經歷過中國從貧窮到富有的巨變,體會過自己與父母之間巨大的代際鴻溝才更懂得,愛的教育必須從小就根植在孩子的血液中,否則,對愛的渴盼所造成的匱乏感將伴隨孩子一生。
繪本、玩具、帶娃party……在這無孔不入的愛的教育中,孩子連同幫忙帶娃的老人們都被洗腦了?,F(xiàn)在,看到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對著孫子高聲問“你愛不愛爺爺?爺爺愛你”,你不會感到有何不妥,而這一幕如果發(fā)生在30 年前堪稱驚悚。
話雖如此,要是現(xiàn)在我爸媽突然抱住我說一句“我愛你”,我可能還是會被嚇出一身雞皮疙瘩。像我們這代半路出家接受愛的教育的人,可能還是無法完全擺脫舊有教育模式的束縛,有時面對愛的表達,仍然會顯得局促尷尬,不知所措。
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滿滿愛意的環(huán)境中長大,多出來的愛自然會往外溢,甜于言樂于表,溢于言表也可以這么用吧?
貧瘠的土地開不出燦爛的花朵,只有擁有豐饒的土壤、精心的栽培、充沛的陽光和充足灌溉的花朵,才會豐碩飽滿、嬌艷欲滴。教育孩子有無數條金科玉律,但我想最根本的也許是這條:用愛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回報父母和社會的,也必將是滿滿的愛意。而愛,永遠是解決各種難題的終極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