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兒童常用自移動詞獲得研究

      2023-10-09 14:40:48劉曉飛
      新楚文化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語料動作兒童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

      位移作為人類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關(guān)注。語言作為人類活動的載體,有很多詞匯及表達方式反映了位移觀念。人類使用位移動詞(motion verbs)表達各種位置移動?!癕otion”一詞也可被理解為“運動”,因此“motion verbs”有時也會被譯成“運動動詞”。Miller和Johnson-Laird(1976)認為位移動詞是最具有動詞特點的動詞。國內(nèi)外學(xué)者雖然在位移動詞的定義及次類的討論上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位移動詞應(yīng)具備[+位移]的語義特征。

      另一方面,有不少學(xué)者就各國兒童對其母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等)中位移動詞的習得過程進行了研究??琢钸_(2004)考察了漢語兒童各類實詞的習得情況,其中對表示趨向意義的動詞的探討可被看作是針對兒童位移動詞的初論及。但目前有關(guān)漢語兒童位移動詞的研究或多為個案研究,或僅局限在對趨向動詞“來”和“去”的討論,未涉及其他位移動詞。而作為位移動詞次類之一的自移動詞,則尚無人涉及。

      本文依托于臨沂大學(xué)認知科學(xué)與語言學(xué)能學(xué)科平臺的“普通發(fā)展兒童長期跟蹤口語語料庫”,對相關(guān)語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篩選出兒童常用自移動詞,并對其獲得情況進行描述和解釋,以期能對兒童語言發(fā)展早期情況有所豐富和補充。語料采集對象為四名發(fā)育正常的普通話兒童(兩男兩女),采用定期定點錄像的方式,對四名兒童從1歲到4歲長期追蹤語料并進行人工轉(zhuǎn)寫,每位兒童均采集了140份以上語料,轉(zhuǎn)寫語料均超過13萬字。

      二、兒童自移動詞的界定

      根據(jù)陸儉明(2002)對位移動詞所下的定義是“含有向著說話人或者離開說話人位移的語義特征”的動詞就是位移動詞。自移動詞,就是表示移動主體自身發(fā)生位移的位移動詞,具有[+自移]的語義特征。有些動詞的核心義項不表達[+自移],如上文提到的“來”和“去”,我們認為其核心語義特征偏趨向性,因此在本文中暫不涉及。有些需借由趨向動詞才能表達位移的動詞也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nèi)。

      三、兒童自移動詞獲得情況描述

      我們共篩選出九個兒童自移動詞:蹦、沖、爬、跑、逃、跳、退、游、走。其中,“退”“逃”“沖”出現(xiàn)次數(shù)均不及五次,本文將不予以討論。有些語義較抽象、兒童使用場景較少的自移動詞,如“奔”“闖”“登”等,未在我們的兒童語料中檢索到。下面我們僅對“蹦”“爬”“跑”“跳”“游”“走”這六個兒童常用自移動詞的獲得情況進行描述。

      我們根據(jù)發(fā)生位移時移動主體所表現(xiàn)出的位移方式將這六個自移動詞分為三組:第一組是走類自移動詞,包含“走”“跑”;第二組是跳躍類自移動詞,包含“蹦”“跳”;第三組是爬類自移動詞,包含“爬”“游”。

      (一)走類自移動詞

      走類自移動詞包括“走”和“跑”。從位移方式看,走和跑的動作都是依靠施動者即動體的腿和腳來回擺動,從而產(chǎn)生位置移動。但跑的位移速度更快,腿和腳的擺動頻率也更快。

      “走”主要表現(xiàn)出了以下三個義項,分別是:走1,指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走2,指移動、挪動、通行;走3,指離開、去。走1、走2和走3在獲得時間和獲得順序上表現(xiàn)不同,因此我們將之分別呈現(xiàn)。如表1所示,四名兒童走類自移動詞獲得情況如下。

      由表1可知,四名兒童走1、走2、走3和跑的獲得順序分別是:

      GYC:走3=跑>走1>走2

      SWK:走3=走1>跑>走2

      WJH:走3=跑>走1>走2

      WMX:走3>跑>走1>走2

      集合表1和以上獲得順序可知,四名兒童都是走3最先獲得,走2最后獲得。SWK前三個動詞的獲得順序看似與其他三名兒童不同,但通過觀察獲得時間(走3和走1是1;09;04,跑是1;9;14),我們可以看出獲得時間相差僅十天,可以看作是同一時間獲得。由此,SWK的四個動詞的獲得順序可被修改為:走3=跑=走1>走2。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走3和跑在1歲9個月最先被四名兒童獲得,然后是走1,在1歲11個月被獲得,最后獲得的是走2,在2歲6個月被獲得。與我們最初預(yù)想的不同,跑和走3同時被兒童先獲得,早于走1和走2。

      “走”和“跑”多以單字出現(xiàn),或與副詞連用,用來描述位移速度,如:“快走”“慢慢走”等。兒童在語言獲得早期,并不會特別注意“走”和“跑”之間的速度差別,會出現(xiàn)用“走”來表達“跑”的情況,但是隨著兒童對“走”和“跑”位移方式細節(jié)的認知逐漸清晰后,就不會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二)跳躍類自移動詞

      跳躍類自移動詞包括“蹦”和“跳”,表現(xiàn)的是借助下肢的力量,身體發(fā)生向上然后又落地的位置變化。下面是四名兒童“蹦”和“跳”的具體獲得情況。

      由表2可看出,四名兒童跳躍類自移動詞的獲得順序如下:

      GYC:跳>蹦

      SWK:蹦>跳

      WJH:跳=蹦2

      WMX:蹦>跳

      四名兒童獲得順序并不一致,有兩名兒童是先獲得“蹦”,后獲得“跳”。從獲得時間上看,“蹦”在1歲3個月到1歲9個月之間獲得,“跳”在1歲6個月到1歲11個月之間獲得,比“蹦”晚2—3個月。相較于“跳”,“蹦”的使用頻次要少,用詞多是單字詞形式,如兒童經(jīng)常邊蹦邊在口中不停重復(fù)“蹦”,所以我們經(jīng)常能在兒童語料中看到這樣的句子:“蹦啊蹦啊蹦啊”或“蹦蹦蹦蹦蹦”。這也是兒童語言習得早期經(jīng)常會有的典型行為,即在做某個動作的同時不停地重復(fù)相關(guān)的動詞,以強化對這個動作或概念的認知?!氨摹绷硪环N常見的組合形式是與“跳”結(jié)合,構(gòu)成“蹦跳”“蹦蹦跳”“蹦蹦跳跳”等結(jié)構(gòu)。由于兒童尚處在語言習得初期,會產(chǎn)出一些并不正確的句子,如“蹦跳跳”“蹦跳蹦”“蹦蹦跳蹦”。經(jīng)過家長的糾正之后,兒童會不斷對語言進行修正,慢慢就不再出現(xiàn)這些錯誤。

      兒童在剛獲得“跳”的時候,產(chǎn)出結(jié)構(gòu)與“蹦”類似,如“跳”“跳啊”“跳跳”等。偶有動賓結(jié)構(gòu)“跳舞”出現(xiàn),也是在家長的引導(dǎo)下作為一個詞組而習得,但是很快兒童就明白,“跳”后可以加不同的賓語,開始學(xué)著替換賓語,產(chǎn)出這樣的句子:“跳《小蘋果》”“跳格格”“跳個《黑貓警長》”等。

      (三)爬類自移動詞

      爬類自移動詞包括爬和游。乍一看這兩個動詞的位移方式完全不同,不應(yīng)被歸為同一類。但我們從這兩個位移動作所涉及的肢體動作來看,“爬”指的是手腳并用向前移動,“游”的時候也是需要借由手腳動作的配合前進,雖然一個是在地面上發(fā)生的位移,一個是在水中發(fā)生的位移,但位移方式是相似的,都需要上肢和下肢的同時動作,基于這點考慮,我們將爬和游歸入一類。“游”的義項比較簡單,指人或動物在水里行動。而爬則表示用人或動物的手和腳一起沿著某個物體的表面移動,后面可接趨向動詞,從而明確移動的方向,如“爬上”“爬下”等。四名兒童爬類自移動詞的獲得情況如表3所示。

      四名兒童爬類自移動詞的獲得順序都是爬>游?!芭馈钡墨@得時間在1歲6個月到1歲9個月之間。“游”除GYC在1歲9個月獲得外,其余三名兒童都是在2歲2個月以后獲得,分別在2歲2個月到2歲7個月之間。

      “爬”多以單字“爬”或“爬爬”等形式出現(xiàn)?!芭馈币蚣尤肓松现耐瑫r運動,其位移特點與“走”“跑”等有明顯不同。兒童顯然已經(jīng)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位移運動的特點。在剛習得“爬”的時候,兒童用來描述的是用四肢在地面爬行的動作,不管是描述自己爬,還是描述動物爬,基本上表達的都是類似的位置方式。如在媽媽講到小烏龜時,兒童能立刻聯(lián)想起烏龜?shù)奈灰品绞?,即手腳并用,貼著地面平行移動,并說出“爬爬,爬爬”的句子。這充分說明了孩子已經(jīng)明確知道爬的位移特點,并能進行正確的輸出。

      在2歲6個月之后,兒童用“爬”來描述自己在地面上用四肢行動的場景開始減少,轉(zhuǎn)而用動賓短語、動趨式結(jié)構(gòu)(爬+趨向動詞)或動趨賓結(jié)構(gòu)(爬+趨向動詞+賓語)來描述向上或向下的位置移動,如“爬樹”“爬山”“爬上熱氣球”。從這一變化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的空間意識也有了變化和發(fā)展,一開始是水平方向的移動,后來隨著兒童對四肢力量的加強,開始有縱向的移動意識。

      “游”的使用較為簡單,兒童的使用這個動詞的場景也多為描述游泳這一行為。根據(jù)皮亞杰關(guān)于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兒童不斷地接受外界的刺激,通過適應(yīng)、同化、順應(yīng)、平衡來豐富自己的認知圖式。兒童通過自身游泳的經(jīng)驗,構(gòu)建了“游泳=在水里+移動”的圖式,那么以后再看到“水里+移動”的場景,就會想起這個圖式,從而輸出“游”或“游泳”,不管這個在水中產(chǎn)生位置移動的是有生命的個體還是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用“游”描述。這也體現(xiàn)了兒童在這一認知階段的泛靈心理。但這個關(guān)于“游”的圖式是不完善的,兒童顯然只抓住了“水中”和“移動”這兩個關(guān)鍵信息,而沒有注意到四肢運動在這個位移動作中的關(guān)鍵,所以會產(chǎn)出“小船游一會”這樣的錯誤句子。

      (四)兒童常見自移動詞整體獲得情況

      為了更清楚地呈現(xiàn),我們將這六個兒童自移動詞的獲得年齡用表格展示?!白摺钡牟煌x項獲得時間不同,因此也在表中逐一呈現(xiàn)。

      由表4可看到,“走3”“跑”“蹦”“爬”屬于獲得的第一梯隊,獲得時間相差不大,都在1歲5個月到1歲9個月之間?!白?”“跳”為獲得的第二梯隊,獲得時間稍晚一些,在1歲7個月到1歲11個月之間?!白?”和“游”屬于獲得的第三梯隊,獲得時間在2歲2個月到2歲7個月之間。

      這六個自移動作,是孩子最先也最容易學(xué)會的,這與兒童大運動的發(fā)育階段也是相吻合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每天都在反復(fù)重復(fù)這些動作。兒童對相關(guān)動作的習得和位移動作的出現(xiàn)頻率會影響到位移動詞的獲得順序。相對抽象一些的動作義項,如“走2”,或日常生活場景中較少出現(xiàn)的動作,如“游”,兒童就會稍晚一些習得。另一方面,在完成這些自移動作的同時,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在不停地進行相關(guān)動詞的輸出和輸入,這些動詞的出現(xiàn)頻率就較高,孩子能較早地學(xué)會“走3”“跑”“蹦”“爬”,稍晚學(xué)會這五個動詞,“走1”“跳”,最晚學(xué)會“走2”和“游”。

      四、結(jié)語

      本文以[+自移]為語義特征,對臨沂大學(xué)“普通發(fā)展兒童長期跟蹤口語語料庫”的兒童長期追蹤語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六個兒童常用自移動詞,并依據(jù)位移方式的不同將這六個詞分為三組:分別是“走”“跑”;“蹦”“跳”;“爬”“游”。這六個自移動詞在獲得順序上呈現(xiàn)了越具體的動詞越先獲得,使用場景越少的動詞越晚獲得的特點。這六個自移動詞都是孩童最先學(xué)會的動作,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位置移動,是最基礎(chǔ)、最具體的。位移動作的習得、位移動詞的出現(xiàn)頻率及位移動作的出現(xiàn)頻率都會影響兒童對某個自移動詞的獲得順序。但張云秋(2021)認為“兒童擁有的語言經(jīng)驗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是共變關(guān)系而不是主次關(guān)系”。我們在尋找語言發(fā)展共性的同時要注意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和鮮明的個性。在總結(jié)兒童自移動詞獲得順序時我們也注意到,每名兒童獲得的順序和時間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這說明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雖然遵循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但其實存在很多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表現(xiàn)。因此,在對兒童進行語言訓(xùn)練時,應(yīng)避免教條和成人的刻板印象,在遵循兒童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基礎(chǔ)之上,充分考慮每個兒童的個性化發(fā)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dǎo)。

      注釋:

      ①四名兒童的姓名縮寫分別是GYC、SWK、WJH和WMX。

      ②該名兒童“跳”和“蹦”的獲得時間僅差7天,我們視作同一時間獲得。

      參考文獻:

      [1]Miller G A, Johnson-Laird P N.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 & II[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2]孔令達.漢族兒童實詞習得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4.

      [3]陸儉明.動詞后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問題[J].世家漢語教育,2002(01):5-17+114.

      [4]張云秋,徐曉煒.早期兒童語言習得中的經(jīng)驗因素[J].中國語言文字研究,2021(02):120-129.

      [5]王瑩瑩,黃荷婷,王瑋.兒童漢語口語語料庫文本設(shè)計[J].漢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23,43(01):43-49.

      作者簡介:

      劉曉飛(1988.11-),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助教,研究生學(xué)歷,研究方向:兒童語言學(xué)。

      猜你喜歡
      語料動作兒童
      動作描寫要具體
      畫動作
      動作描寫不可少
      基于語料調(diào)查的“連……都(也)……”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分析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nèi)外語用學(xué)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且末县| 阿坝县| 龙胜| 南岸区| 乳山市| 松江区| 怀仁县| 灵山县| 沁阳市| 壶关县| 永川市| 通河县| 鸡东县| 元谋县| 万年县| 桃园县| 天门市| 读书| 南平市| 哈巴河县| 乌拉特后旗| 雷波县| 襄汾县| 招远市| 大城县| 五河县| 桑植县| 陇川县| 平阳县| 丹棱县| 甘肃省| 多伦县| 策勒县| 河北省| 准格尔旗| 宜宾县| 藁城市| 凤翔县| 桃源县| 金乡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