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有遠房親戚夫妻倆,丈夫叫木木,妻子叫水金。男的憨厚老實,女的潑辣健碩。夫妻生了四男三女,因不識字,男孩就叫一巴二巴三巴四巴,女孩就叫大秀二秀三秀,夫妻倆非常勤勞,卻依然過得極其窘迫。
每年春節(jié),客家人總是熱熱鬧鬧擺上好幾天的宴席招待親朋好友,木木夫妻也會咬牙湊齊肉菜請經常接濟他們的人家吃飯。每年我都會跟隨父親到木木家做客,席間有道常見的長汀客家菜——粉皮子,原料是地瓜粉,用清水把地瓜粉調成稀糊,慢慢加上熱水攪拌后平鋪在鐵板上蒸熟,因粉皮子過水后透明晶亮,被戲稱為“鏡子”,煮熟后,大塊的粉皮子瑩滑油亮不易盛舀,所以廚師會把粉皮子切?。悍狡瑺钸m合用骨頭湯氽煮后加入香菇、豬肉、筍絲或雞鴨內臟;細長條狀適合用清水煮后撈起加入肉末、菜絲、香蔥爆炒。木木家的粉皮子卻是完整的一大張?zhí)稍跍璧牡紫?,幾年皆如此,有鄰居悄悄告訴父親:“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錢買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湯倒掉再把粉皮子撈起來曬干,明年又能煮?!边吷献男』镒硬恍?,站起來筷子勺子并用,使勁在粉皮子上挖出兩小塊吃了。上菜的大秀把湯盆端回廚房,沒幾分鐘傳出鍋鏟使勁敲盆的聲音,伴著水金的叫罵:“哪個要命的,上輩子是不是餓死的哦,這樣也要挖去吃啊……”罵著罵著,又哭開了:“明年我拿什么煮哦,又要花錢重新買!”粉皮子的事情從此在村子和眾多親戚中傳開了。
七個孩子大多隨了木木沉默的性格,老大一巴到了初中實在拿不出錢交學費,他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縣城去賣。不想在路上被自行車撞傷,一巴舉著別人賠的十元錢,頂著滿腦袋的血歡天喜地跑到學校注冊。一巴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有了榜樣,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專大學,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門,力邀我們全家去看他們新建的樓房。
那日,木木新房門口鞭炮放得滿地通紅,有人說起了粉皮子的事情。木木漲紅著臉舉杯站了起來:“以前窮沒辦法,多虧大家不嫌棄幫我們。一巴他們昨天商量在村里設個獎學金,誰家有孩子考上大學的都有獎!”
宴席從中午吃到月朗星稀才散,木木水金夫妻喝得醉如爛泥,被一巴兄弟們扛回房間。我們隨著大伙一起告辭出來,沒走多遠,身后傳來震天響聲,朵朵煙花接連盛開,映出新房下一巴兄弟姐妹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的孩子在追逐嬉鬧,爺爺奶奶整張粉皮子的故事會有人講給他們聽嗎?
(本文入選2023年甘肅武威中考語文試卷,文章有刪減)
董茂慧,2014年獲福建省文學新人新作獎,2019年《清明米粿白》《粉皮子》入選“人民日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紀實”系列作品。發(fā)表文學作品幾十萬字。出版有散文集《食話汀州》。
《意林》:“一巴舉著別人賠的十元錢,頂著滿腦袋的血歡天喜地跑到學校注冊?!蹦胪ㄟ^這個形象表達什么?
董茂慧: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特征,“知識改變命運”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堅定的信仰。告別貧困,知識的力量看似柔軟無聲,其實最為堅強持久,是一代又一代人奮斗成就夢想的翅膀。
《意林》:看到您很多文章寫家鄉(xiāng),在文章取材上,您有什么建議?
董茂慧:我的家鄉(xiāng)福建長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和遺跡燦若繁星、美輪美奐。我習慣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點點滴滴,寫作可以知微見著、以管窺天,于細節(jié)處看大環(huán)境的演變,從而記錄真實的生活,講好身邊的故事。
《意林》:請說說入選甘肅四地中考試卷的感觸。
董茂慧:客家“董”姓先民于千年前從甘肅遷徙至福建西部,追本溯源甘肅是我千年前的故鄉(xiāng)。2013年帶孩子西行,途經武威、張掖、敦煌然后出玉門關,被壯麗的西北風光深深吸引,至今念念不忘。此次文章入選甘肅部分市縣的中考考題,非常意外也有小小的驚喜,應該算“精神返鄉(xiā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