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拌種及莖葉噴霧防治小麥莖基腐病

      2023-10-19 04:05:44李海萍滕芳超劉亞利馮曉輝
      湖北植保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氰烯菌酯基腐病苯醚

      李海萍,滕芳超,劉亞利,馮曉輝

      (山東省招遠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山東 招遠 265400)

      小麥莖基腐病是由多種病原菌混合侵染的一種土傳病害,山東省的優(yōu)勢病原菌為假禾谷鐮刀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1]。該病害在小麥生長期均可發(fā)生,嚴重時導致小麥枯白穗,影響小麥產(chǎn)量。近年來,受氣候變暖、秸稈還田以及耕作制度變化等因素影響,小麥莖基腐病已成為黃淮地區(qū)小麥生產(chǎn)上的主要病害之一[2]。

      2022年招遠市小麥莖基腐病總發(fā)生面積為2 668 hm2,一般發(fā)病田塊病株率為1%左右,嚴重田塊達10%以上。為有效控制其危害、減少生產(chǎn)損失,招遠市植保站采用不同藥劑,針對小麥莖基腐病進行了藥效試驗,以期篩選出高效藥劑,為小麥莖基腐病防治提供技術(shù)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塊選擇在招遠市張星鎮(zhèn)付家村穗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小麥基地,土壤類型為棕壤土,土壤肥力均勻,排灌條件良好,交通便利。該基地小麥、夏玉米多年連作,作物秸稈全部就地還田,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小麥莖基腐病逐年加重。

      1.2 試驗品種及藥劑

      小麥品種:濟麥23。

      供試藥劑: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2%戊唑·吡蟲啉種子處理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30%嘧·咪·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安道麥輝豐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懸浮劑,江蘇省農(nóng)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藥劑處理和1個空白對照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6個藥劑處理面積各3 333 m2,空白對照面積667 m2。

      播種前1天(2022年10月17日)進行藥劑拌種,處理1~6每100 kg種子分別用27%苯醚·咯·噻蟲300 mL、27%苯醚·咯·噻蟲500 mL、32%戊唑·吡蟲啉300 mL、32%戊唑·吡蟲啉500 mL、30%嘧·咪·噻蟲嗪400 g、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小麥返青期(2023年3月30日),處理6用25%氰烯菌酯100 mL/667m2兌水30 kg,莖葉噴霧防治。

      處理1、6拌種藥劑、濃度相同,但處理6返青期加一遍莖葉噴藥防治。

      1.4 調(diào)查方法與數(shù)據(jù)處理

      苗期調(diào)查出苗情況,觀察長勢;返青期、灌漿期調(diào)查小麥莖基腐病病株率,乳熟期調(diào)查白穗率,各處理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diào)查30株;收獲前測產(chǎn),調(diào)查穗粒數(shù),測量千粒重,比較增產(chǎn)效果。

      病株率或白穗率(%)=(病株數(shù)或白穗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或總穗數(shù))×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病株率或白穗率-處理區(qū)病株率或白穗率)/對照區(qū)病株率或白穗率]×100

      采用SPSS軟件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出苗調(diào)查

      2022年10月18日小麥播種,12月9日調(diào)查出苗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處理組的小麥均正常出苗,拌種劑對出苗期沒有顯著影響,麥苗整齊,試驗地塊均無藥害發(fā)生。

      2.2 莖基腐病調(diào)查

      返青期(2023年4月9日)調(diào)查未發(fā)現(xiàn)小麥莖基腐病發(fā)生。

      灌漿期(5月16日)調(diào)查病株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處理對小麥莖基腐病均有一定的控害效果,病株率均顯著低于對照。從病株率看,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防效最好,為59.97%,與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返青期25%氰烯菌酯噴霧處理無顯著差異。27%苯醚·咯·噻蟲和32%戊唑·吡蟲啉300 mL拌種防效分別為53.27%、44.10%,顯著低于500 mL拌種防效(表1)。

      表1 灌漿期、乳熟期小麥莖基腐病病株率、白穗率

      乳熟期(6月2日)調(diào)查白穗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藥劑處理組小麥的白穗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32%戊唑·吡蟲啉300 mL拌種處理組白穗率最高,為2.78%,與30%嘧·咪·噻蟲嗪400 g拌種差異不顯著。從白穗率看,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的防效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達89.57%;其次為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返青期25%氰烯菌酯噴霧和32%戊唑·吡蟲啉500 mL拌種處理組,防效均達78.53%以上,但這兩個處理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2.3 產(chǎn)量調(diào)查

      6月18日測產(chǎn),比較穗粒數(shù)、千粒重及產(chǎn)量,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收獲期小麥數(shù)據(jù)調(diào)查

      各處理組小麥穗粒數(shù)均在30.84~32.62粒之間,顯著高于對照組,較對照增加7.8~13.58%。各處理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增幅由低至高分別為32%戊唑·吡蟲啉300 mL、30%嘧·咪·噻蟲嗪400 g、27%苯醚·咯·噻蟲300 mL、32%戊唑·吡蟲啉500 mL、27%苯醚·咯·噻蟲300 mL+返青期25%氰烯菌酯噴霧、27%苯醚·咯·噻蟲500 mL處理組。

      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處理組小麥的千粒重較對照增幅最高,為47.62 g,增加3.25%,與32%戊唑·吡蟲啉500 mL處理、27%苯醚·咯·噻蟲300 mL+返青期25%氰烯菌酯噴霧處理無顯著差異。27%苯醚·咯·噻蟲300 mL、32%戊唑·吡蟲啉300 mL、30%嘧·咪·噻蟲嗪400 g三個處理組間千粒重無顯著差異,較對照增幅較小,在0.91%~1.84%之間。

      折產(chǎn)后比較,各處理組小麥的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各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從增產(chǎn)效果看,均達到增產(chǎn)11%以上,其中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處理組小麥的產(chǎn)量最高、增幅最大,分別為637.2 kg/667m2、23.08%。

      3 小結(jié)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6個藥劑試驗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減輕小麥莖基腐病的發(fā)生程度,降低小麥白穗率,提升產(chǎn)量,其中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處理和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返青期使用25%氰烯菌酯噴霧防治處理的防控效果較好,小麥白穗率最低,單產(chǎn)最高。

      27%苯醚·咯·噻蟲和32%戊唑·吡蟲啉藥劑的500 mL拌種處理對小麥莖基腐防效均顯著高于300 mL拌種處理,說明在拌種劑安全劑量范圍內(nèi)適度提高拌種濃度,可顯著提升該藥劑對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效。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返青期25%氰烯菌酯噴霧處理比27%苯醚·咯·噻蟲300 mL拌種處理對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效顯著提高;比27%苯醚·咯·噻蟲500 mL拌種對小麥莖基腐病防效略偏低,但無顯著差異,可見在返青期噴施殺菌劑可提高對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效。

      綜上,為控制小麥莖基腐病發(fā)生,減少枯白穗發(fā)生,可在小麥播前選用針對性較強、效果較好的小麥拌種劑進行種子包衣,返青期亦可增噴一遍殺菌劑。本試驗只是采用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莖基腐病防效進行初步研究,生產(chǎn)中可結(jié)合秸稈處理利用、土地深翻、作物合理輪作等措施,盡量減少田間秸稈存量,以降低病菌積累數(shù)量、減輕發(fā)病程度;同時重視適時播種、合理施肥灌水等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的應用[3],可促進小麥增產(chǎn),更好保障糧食生產(chǎn)安全。

      猜你喜歡
      氰烯菌酯基腐病苯醚
      殺菌劑氰烯菌酯的特性、研究應用現(xiàn)狀及未來展望
      苯醚甲環(huán)唑復配型殺蟲劑研究進展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45%苯醚甲環(huán)唑·異菌脲懸浮劑
      小麥莖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小麥灌漿后期用藥對赤霉病及其毒素防控效果的研究
      百香果莖基腐病綜合防治技術(shù)要點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苯醚菌酯及其開發(fā)
      浙江化工(2019年6期)2019-06-28 01:05:46
      苯醚甲環(huán)唑農(nóng)藥殘留檢測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
      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比較試驗
      林甸县| 信宜市| 泗水县| 屯门区| 白玉县| 南丰县| 江口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丹东市| 从化市| 黄骅市| 湖北省| 河北省| 漾濞| 阿巴嘎旗| 石狮市| 汶上县| 社会| 昔阳县| 盖州市| 铜山县| 射阳县| 揭东县| 德庆县| 合山市| 安乡县| 大冶市| 定结县| 工布江达县| 凉山| 嵊泗县| 溧水县| 寿光市| 四子王旗| 滁州市| 本溪| 千阳县| 卢龙县| 当雄县| 樟树市|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