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桃
摘 要 柑橘黃龍病是柑橘種植中具有毀滅性的病害,在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柑橘種植地發(fā)生率較高。為有效降低上林縣柑橘黃龍病發(fā)病率,提高種植效益,介紹了柑橘黃龍病的表現及危害,剖析了上林縣柑橘黃龍病的發(fā)生原因,并提出了物理防治技術、生化防治技術、林業(yè)防治技術等措施建議。
關鍵詞 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廣西南寧市上林縣
中圖分類號:S436.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45
柑橘是蕓香科柑橘亞科的總稱,也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品類。柑橘廣泛種植于北緯40°到南緯40°溫暖濕潤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廣西是我國最大的柑橘產區(qū),南寧市上林縣是柑橘種植大縣。近幾年,上林縣柑橘黃龍病害不斷加劇,對當地柑橘種植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探討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上林縣柑橘黃龍病表現
上林縣柑橘黃龍病的癥狀表現多樣,主要有葉片革質化、斑駁,葉脈黃化,植株均勻黃化和紅鼻子果等[1]。
柑橘黃龍病的葉面癥狀類似柑橘田間缺乏微量元素癥狀或病毒病、藥害癥狀,不同種類的柑橘感染黃龍病后出現的癥狀也具有一定差異。上林縣主要種植的柑橘品類有寬皮柑橘類(八月橘、馬水橘、砂糖橘等)、雜交柑類(貢柑、明日見、甘平等)、甜橙類(臍橙、夏橙、埃及糖橙等)。其中,寬皮柑橘類黃龍病高度近似缺乏微量元素的黃化,即春梢葉片正常轉綠,春梢老熟后,葉片逐漸由綠色轉變?yōu)辄S色,夏梢、秋梢無法正常轉綠,而是由淡黃色轉變?yōu)辄S色,秋末葉片逐漸脫落,次年樹梢葉片細長且除葉脈是綠色外其余均為黃色;甜橙類黃龍病表現為均勻黃化;雜交柑類黃龍病表現為葉片褪綠斑駁,即葉片在生長轉綠后,葉脈逐漸黃化,隨后呈現出黃綠相間的現象,葉片下部邊緣黃化較為明顯。
除葉片表現外,感染柑橘黃龍病的果實也會出現一些癥狀。初期,果實表皮變黑,表皮粗糙感增強,并出現黃褐色橢圓或圓形邊緣稍隆起的斑點;后期,病斑擴大為不規(guī)則邊緣凹陷或溝槽,并逐漸形成黑色痂狀物覆蓋果皮表面。同時果肉變軟、變褐色且周邊覆蓋霉層,嚴重者受害果實所在枝干、樹冠逐漸枯死。
從發(fā)生時期來看,柑橘黃龍病具有明顯的冬春季更替特點。柑橘黃龍病的首個更替期為1~2年,持續(xù)時間為5月下旬至10月中旬,從首個更替期到當年11月底黃龍病病原菌基本停止為害柑橘樹;第2個更替期為3~4年。
2? 柑橘黃龍病的危害
上林縣柑橘黃龍病具有潛伏侵染、擴散能力強、病株徹底根除難度大的特征,一旦控制不力將快速傳播,進而大面積發(fā)生、為害。在柑橘黃龍病發(fā)生程度較輕的情況下,柑橘樹局部枝梢葉片黃化,影響葉片正常光合作用,無法為柑橘樹生長發(fā)育積累足量有機物;而在柑橘黃龍病發(fā)生程度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柑橘大量減產、絕產,甚至植株枯萎死亡。
3? 發(fā)生原因
3.1? 氣候適宜病原菌滋生
柑橘黃龍病的發(fā)生與氣候存在密切關系,當空氣溫度低于4 ℃時,柑橘停止生長,此時柑橘黃龍病進入高發(fā)期;當空氣溫度超過25 ℃時,柑橘進入休眠期,柑橘黃龍病隨之發(fā)生。同時,柑橘黃龍病的危害程度隨著空氣相對濕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連續(xù)陰雨天氣條件下,黃龍病病原菌加速滋生、蔓延[2]。
3.2? 害蟲傳播
在上林縣,柑橘黃龍病的病原菌是薄壁菌門α-變形菌門候選韌皮部桿菌屬亞洲種,這一病原菌可以通過柑橘木虱、帶病植物材料進行傳播,快速侵染柑橘類植物。柑橘木虱是一種繁殖能力較強的害蟲,一年可產卵超300粒,卵塊及其孵化的若蟲、成蟲也是傳播黃龍病病原菌的重要媒介,可以侵入果實感染。除柑橘木虱以外,蚜蟲、潛葉蛾、介殼蟲、盲蝽、小綠葉蟬等可通過取食柑橘幼果、葉片、嫩梢的汁液傳播黃龍病。
3.3? 管理粗放
上林縣柑橘園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果農管理意識不強,在引進苗木、嫁接時未做好苗木檢疫工作,也未充分認識到柑橘木虱與柑橘黃龍病之間的關系,即便發(fā)現柑橘病樹,也未及時砍伐,導致柑橘黃龍病持續(xù)擴散。同時在冬春季節(jié),柑橘果園清理不徹底,導致柑橘木虱越冬蟲口基數增加,造成黃龍病的大面積傳播。
4? 綜合防治技術
4.1? 農業(yè)防治
4.1.1? 預防
上林縣柑橘種植戶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柑橘黃龍病防控規(guī)定》的相關要求,優(yōu)選高抗黃龍病柑橘品種或無性系品種,做好幼苗定植前的檢疫工作,從源頭預防柑橘黃龍病。果農應在春季(3—4月柑橘春梢萌發(fā)期)施加足量腐熟有機肥,或者高氮型復合肥[m(N)∶m(P2O5)∶m(K2O)=30∶10∶10],每株施加量為0.1 kg,15 d后按照同等劑量追施1次[3]。借助春季肥料施加契機,清理柑橘園,包括染病植株、染病枝梢、凋落葉片、掉落果實等。
在柑橘樹周邊,果農可以設置高6 m以上的防蟲網(要求至少50目),并沿著柑橘種植園挖掘深溝,溝內覆蓋土塊,降低柑橘黃龍病的病原菌基數。同時在柑橘園周邊,果農可以栽種番石榴作為誘木,利用番石榴葉片中的二甲基二硫醚等含硫揮發(fā)物質吸引柑橘木虱;或者在柑橘園周邊栽種茶樹、薰衣草、玫瑰等對柑橘木虱具有一定驅避作用的植物,降低柑橘木虱發(fā)生概率,進而控制柑橘黃龍病危害。
在柑橘生長過程中,果農應在春季施加足量有機肥的前提下,適當施加氮肥、磷肥、鉀肥,一般氮肥、磷肥、鉀肥的比例為6∶2∶1,施肥方法為直接撒施或葉面噴施稀釋后的肥液,促進樹體生長,提高柑橘的抗病能力。一般需要在5—6月對每株柑橘施加一次有機質含量超過90%的腐熟有機肥0.5~1.0 kg,同時每株施加平衡型復合肥[m(N)∶m(P2O5)∶m(K2O)=17∶17∶17]0.1 kg,并淋施黃腐酸水溶肥,連續(xù)淋施2~3次;在8—9月秋梢萌發(fā)期,果農可以對每株柑橘施加高氮型氮磷鉀復合肥[m(N)∶m(P2O5)∶m(K2O)=30∶10∶10]0.1 kg,15 d后按照同等劑量追施1次。同時果農應正確認識水分科學管理對降低黃龍病發(fā)生概率的重要作用,結合柑橘園內樹木生長情況,定期灌溉,排除過多積水,控制果園土壤和空氣相對濕度,并做好秋季松土、覆蓋,營造透氣的土壤環(huán)境,促進柑橘樹木生長,提高柑橘樹對黃龍病的抗性。
在柑橘生長過程中,果農可以依據調勢養(yǎng)根的思路,在柑橘放秋梢前9 d,修剪柑橘枝條,去除生長過于旺盛的柑橘上與樹冠下的徒長枝條、偏弱枝條、過密枝條、老枝條、下垂枝條、背上枝條及頂端優(yōu)勢枝條,減少水分消耗,促進柑橘樹體生長[4]。同時定期疏除花蕾,促進柑橘花芽分化,疏除畸形果、過密果。必要時,果農可以剪除柑橘樹冠內1/3~2/3的大枝條、小枝條,減少植株不必要的水分蒸騰作用,改善柑橘長勢,提高柑橘對黃龍病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在越冬前期,果農應開展清園工作,摘除柑橘樹盤內可能感染黃龍病的葉片、枝梢,并挖除深埋,隨后噴灑一次草木灰或殺蟲藥。若存在樹皮腐爛情況,果農可以將腐爛柑橘樹皮清理掉并深埋或燒毀,接著覆蓋土壤封凍劑,降低越冬期黃龍病病原菌感染風險。
4.1.2? 治療
在柑橘產區(qū)發(fā)現新帶菌柑橘木虱或出現明顯黃龍病癥狀的植株時,果農應貫徹“發(fā)現一只消滅一只,發(fā)現一株清除一株,清除一株補充一株”的原則,第一時間組織撲殺柑橘木虱,拔除患病植株,噴施藥劑并覆蓋塑料薄膜悶土數天后重新種植無病害苗木。同時在柑橘木虱羽化前,拔除柑橘木虱所在黃化樹梢,阻斷其他柑橘木虱傳入危害渠道。
柑橘感染黃龍病后,多數枝條會出現營養(yǎng)元素缺乏的癥狀,特別是鋅元素缺乏,表現為葉片黃化。果農應選擇灌根、葉面噴霧等方式,為植株補充鋅等微量元素,改善柑橘長勢。
4.2? 物理防治
4.2.1? 預防
作為柑橘黃龍病傳播媒介的柑橘木虱具有一定的趨黃性,果農可以在3—10月選擇柑橘樹冠上部較為突出的枝條,按照每公頃375~600張的標準,將黃色粘蟲板布置在柑橘園內,每間隔7~10 d更換1次,保持黃板黏性,捕捉害蟲,降低柑橘黃龍病發(fā)生概率[5]。同時在蚜蟲、潛葉蛾、介殼蟲、盲蝽及小綠葉蟬等害蟲高發(fā)時期,種植戶可以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阻斷柑橘黃龍病傳播渠道。
4.2.2? 治療
對于感染柑橘黃龍病的枝條,果農可以嘗試利用48~58 ℃的水蒸氣處理50~60 min;或者將感染柑橘黃龍病的種苗地上部分放入47~50 ℃溫水內浸泡6~12 min;每間隔24 h處理1次,連續(xù)處理3次,清除黃龍病病原菌,促進枝條健康生長。
4.3? 生化防治
4.3.1? 預防
在播種階段,果農可添加種子重量5%的鮮柑橘乳清混拌,悶種10 min,均勻撒播在播種溝(深5 cm)內,蓋土10~15 cm,降低黃龍病病原菌侵染柑橘風險[6]。
每年8—9月是預防柑橘黃龍病傳播媒介害蟲的最佳時期。果農可以從柑橘30%左右新梢長至0.5~1.0 cm開始,分別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選擇4.5%高效氯氰菊酯、80億孢子·mL-1綠僵菌油懸浮劑、100 g·L-1啶蟲脒、70%吡蟲啉乳油、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及2%阿維菌素2 000倍液等藥劑進行控制;施藥方式為開挖環(huán)狀溝,溝內施加藥劑;藥劑施加標準為每株50 g,每間隔8~10 d施藥1次,連續(xù)施藥3次;藥劑防護對象為3 cm及以上幼枝、柑橘果園周邊黃皮、佛手、九里香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化學藥劑在不同區(qū)域防治柑橘木虱的效果具有差異性,可能是由于柑橘木虱對某一藥劑產生抗藥性,果農應注重科學輪換藥劑,避免連續(xù)使用同一作用機理的藥劑。
為降低藥害,果農可選擇生物預防手段,即向柑橘種植園內投放柑橘木虱誘捕劑100個·hm-2、柑橘木虱性引誘劑160個·hm-2,或者向柑橘園內釋放柑橘木虱的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如食蚜蠅、瓢蟲、草蛉、蜘蛛等,控制柑橘木虱種群數量。
在越冬期清園后,果農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灌根,施藥量為每株50 mL,灌根后15 d葉面噴施20%噻森銅400倍液,噴藥10 d后再次噴施,殺滅病原微生物,避免柑橘黃龍病病原菌在越冬期侵染柑橘。同時,向果園四周噴灑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90%晶體石硫合劑1 000倍液,殺滅周邊新帶菌柑橘木虱及其他感染害蟲。
4.3.2? 治療
在柑橘黃龍病發(fā)生癥狀較輕時,果農可以在柑橘樹干部位注射四環(huán)素,每年定期重復注射,并將四環(huán)素與盤尼西林、氨芐西林等青霉素類抗生素及磺胺二甲氧嘧啶鈉、鏈霉素等輪換使用,抑制黃龍病病原菌感染,減輕柑橘黃龍病癥狀[7]。除注射抗生素外,果農還可向柑橘注射水楊酸、草酸、磷酸鉀等植物防御激活劑,降低柑橘黃龍病病原菌的活性,減輕柑橘黃龍病癥狀。
對于確定感染柑橘黃龍病的柑橘,種植戶應及時伐除,樹樁留高10 cm,切面刻“十”字形并涂抹草甘膦,之后使用黑色薄膜捆扎切面,覆土蓋住樹體僅露出根系,有效清除病樹病原菌。
5? 結語
上林縣柑橘黃龍病危害較為嚴重,與廣西多數柑橘生產地區(qū)苗木生產、種植不規(guī)范,以及果農缺乏黃龍病病情監(jiān)控與預防意識具有較大關系。因此,柑橘果農應精選抗病優(yōu)質柑橘品種,主動了解柑橘黃龍病病情表現與防控技術要點,明確柑橘木虱與柑橘黃龍病之間的聯系,綜合采用物理、生化與林業(yè)防控技術降低柑橘黃龍病發(fā)病率,促進當地柑橘種植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方欄,耿雪欣,張木清,等.廣西柑橘黃龍病發(fā)生情況及黃龍病菌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南方農業(yè)學報,2023,54(1):128-138.
[2] 翁紹迎.柑橘黃龍病發(fā)生的特點及防控策略[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2,12(4):13-15.
[3] 張洋,郭蓮,余憲華,等.江西境內柑橘木虱的發(fā)生特點與控制對策[J].生物災害科學,2022,45(3):311-317.
[4] 麻玉香.柑橘黃龍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控措施[J].種子科技,2023,41(9):109-111.
[5] 胡文娟,張宇平,祁春節(jié),等.永春蘆柑生產成本與收益的比較研究:基于柑橘黃龍病防控新栽培模式[J].中國果樹,2022(2):60-64.
[6] 呂若亞,李云,鄭永欽,等.黃龍病菌在柑橘果實橘絡中的分布[J].園藝學報,2023,50(5):1110-1117.
[7] 張武鳴,黃小玲,黃超艷,等.桂林市柑橘黃龍病防控經驗[J].南方園藝,2023,34(1):26-29.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