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古典返照
      ——讀蔡東小說

      2023-11-08 15:40:33古格妃
      新文學評論 2023年1期
      關鍵詞:古典生活

      古格妃

      蔡東筆下的故事多發(fā)生在留州和深圳,小鎮(zhèn)內部肌理的嚴密與城市之中人群的疏離,二者形成對比,在人們習焉不察之處,構建了一個獨特的“雙城記”。

      留州盡管有著大多數中國小城的遲滯與世故,但蔡東并未由此將其處理成落敗蕭索的人口流出地,在某種程度上,留州的存在為久居城市、無所歸屬的外來務工者保留了一塊“福地”,抑或是本就虛構的“凈塵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大規(guī)模城市化進程,不斷重塑著社會的物質景觀與人性景觀,而作為新興的一線城市,深圳近乎百分之七十的外來人口比例與高速的城市發(fā)展進程,使其包蘊著更多人的漂浮感。蔡東對于深圳的書寫不局限于“打工文學”與“底層寫作”,所關注的也非一時一地的具體困境,而是“日常生活的悖論和近乎無解的精神困局”①。世界的復雜性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蔡東小說中細膩的質地與幽微的情感由此展現。在留州和深圳這兩個地理空間維度之外,還有一個維度值得我們注意:氤氳著久遠古老氣息的家居器物與古書古籍,它們服務于人物正在成長或正在沒落的生活,無論這些人物的生活是完滿還是貧乏,精神層面的“無家可歸”讓他們需要古典、藝術與文學,以此開啟個人生活的重建。

      一、 浮華:被“物流”裹挾的現代生活

      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高速擴張的產能不斷得到釋放的同時,日常消費的步伐也在加快,“物”的存在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物之所以是物,不再是因為它的實際功能,而是通過它與主體的獨特關系、與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顯現。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一書中曾做過這樣的分析:消費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實際上位于一整套全面的價值生產系統(tǒng)之中,因而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的確,在現代消費社會中,所消費的物品關乎人們的生活模式、價值選擇、道德審美與文化認同。由精致器物幻化出來的“詩與遠方”,也滿足著人們構建個人身份,確立自身高級品位、氣質和調性的虛榮感。

      在《我想要的一天》中,麥思家餐桌旁的擱板上碼著精巧別致的碗碟,精致物品的選擇與擺放,散發(fā)出生活的豐盈與寬裕感?!稛o岸》中,柳萍家書房的書案上擺放的是李漁的《閑情偶寄》、袁枚的《隨園食單》、文震亨的《長物志》、王世襄的《錦灰堆》,古籍中所流露的性情、寫意、情趣、泰然與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形成鮮明對比?!赌咎m辭》中,邵琴在茶室向眾人演示考究復雜的茶葉沖泡過程,“程序本身就是一門自足的藝術,是形而上的、精神性的,有美學層面的意義,超越了低級的口腹之欲”②。邵琴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卻深諳人情世故,擅于周旋與經營,古典文人的生活方式在當代儼然變成了一種表演。在信仰旁落而消費主義無孔不入的背景下,人們急于找到可以支撐自己的錨點,他們將生命的實感投注在物欲的滿足上,并以古典、古意作為自己物質追求合法化的有力證詞。這些物品所體現的精致化的生活方式,在現代社會中成了一種消費能力的符號和社會地位的象征。高雅的精神取向與現代商業(yè)文明并不違和,自身的成就與優(yōu)越在出入場所與購買物品的檔次中,最大限度地體現著古典、高雅的審美趣味在現代商業(yè)社會中的世俗化功用。

      在《無岸》中,蔡東調侃人們對于高質量人生的粗暴總結:“見過世面,家里藏著幾件真假莫辨的藝術品,穿禮服參加過紅酒鑒賞晚宴,去過朋友的豪宅,上過朋友的朋友的游艇”③,這些便是人生最極致的體驗。女兒高昂的留學費用讓柳萍家的生活質量驟降,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貪戀都市生活的便利繁華,無法忍受滿是便宜貨的商店,這樣的柳萍已經變質了,“幾天不逛山姆超市就渾身難受,永遠記得第一次使用雙立人切菜時幸福的手感,家里擺滿瑞士護膚品、新西蘭蜂蜜、意大利羊絨衫”④。面對再次降臨的生存壓力,柳萍秘密地前往精神衛(wèi)生中心進行治療,不無諷刺的是,在精神衛(wèi)生中心這樣一個特殊的醫(yī)療場所中同樣也是一床難求。醫(yī)生的那句“混得好的人已變態(tài),不成功的人毛病更多”⑤更是戲謔地道出了普遍存在于現代人之中的精神病癥,這也正如《倦怠社會》一書中所揭露的那般,一個過度生產的社會,導致個體在被追趕著進行過度追求的過程中,身體機能梗阻,精神免疫失效。

      蔡東在這部小說中還十分有意味地進行著這樣的設置,精神病院對面就是大型購物中心,“琳瑯著最美、最高級、最上等的貨色”⑥,購物中心所散發(fā)出的璀璨就像菲茨杰拉德筆下蓋茨比多次望向的東埃格村和黛西家碼頭閃耀著的綠色燈光。人們在都市中奮力拼搏,深受現代物質文明的教養(yǎng),在工作倫理與消費倫理的雙重擠壓下,用“即刻滿足”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盡享榮華,又傷痕累累。而現代生活最具癥候性的一點是,物質生活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擠壓著價值生活,“在現代高度精確的時間刻度表中,生活被分割,價值被懸置”⑦,物質生活和價值生活之間的撕裂導致了主體的撕裂。就如同馬歇爾·伯曼所言,現代生活就是過一種充滿悖論和矛盾的生活,出于對單向度的物質生活的厭倦與對價值生活的渴望,蔡東在小說中嘗試尋求新的行動力量,哪怕在物質上擁有了一切,依舊會經歷這樣的時刻:追問生活的意義,內察心中的律令,仰望頭頂的星辰。

      二、 召喚:從古典中尋求新的行動力量

      蔡東的小說有“往里走”的趨勢,她在文字中反復確認了其寫作的當代性與現實關懷,關注人對自身境遇的處理方式,聚焦現代人在精神層面所要面臨的全新挑戰(zhàn)。在她的筆下,現代人的困境以細膩精美的敘事語言呈現,人群中的孤獨以疏離的面目出現。她的小說反映了當代人普遍的倦怠感,不只是有剛入職場的年輕人的倦怠,還有中年人的倦怠以及年老者的倦怠,這種倦怠與疲滯感隱藏著人們想要宣泄的情緒,想要掙脫的困厄境遇。人們在科技革命和自由開放的時代浪潮中逐步實現物質上的優(yōu)渥,卻難以在精神世界中充盈自我,伴隨著階層固化問題的逐漸顯露,人們看不到未來的意義。提出文化再生產理論的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曾指出:“對于一些人來講,學到精英文化是用很大代價換來的成功;對于另一些人來講,這只是一種繼承?!雹唷皟染怼薄疤善健钡仍~爆火出圈的背后,體現的是普通人在文化和心理上難以向上融入的困頓與沮喪。那么,在物欲橫流、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又該如何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在這個問題上,陳飛白、孟九淵是蔡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古典審美趣味的另一向度,這是她向古代文明尋求精神資源的一種嘗試。陳飛白工位桌上放著的是插著雪柳枝的細頸白瓷瓶,寫詩用撒著金片的觸摸起來有植物纖維感覺的淡青色輕薄紙張,散發(fā)出悠遠淡雅的古意。她清醒地看清了現代化和城市化所帶來的功利主義對人的入侵與異化,她理解因生活的內耗而充滿市井氣的男友母親也曾是一個有著雅致名字的美麗姑娘,并在印著一叢梅花的紙箋上溫柔地寫下了以男友母親的名字為題的詩篇《夏清煦》。她租住的小屋老舊,難見陽光,卻布置得干凈清爽,衣服平整無褶皺,尋常的食材也能做出獨特的美味。陳飛白敢于拒絕世俗的底氣并不來自家境、收入等物質層面的東西,而是精神上的充盈與自足。有著經濟學海歸碩士身份的她從之前社會所認可的成功人生道路中奪步而出,追求的是更為立體和豐富的人生,由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在繁華絢麗的現代都市形象下的平實之美。

      任報社編輯的孟九淵,為解開心中郁結用寫新聞稿的方式,秉持著客觀性、真實性的原則,重現多年前自家與鄰居家之間的矛盾糾紛,在職場和生活中完成著一個又一個自我剝離的過程。他閑暇時讀《論語》《范石湖集》,讀張岱、白居易,日復一日,窗外樹葉蒼綠,秋意漸濃,“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沉潛進古籍中的松弛,有隔世之感?!案叩傅膶徝廊の度绻v情于大都市的‘物流’,則可能被‘物流’裹挾和征用”⑨,那么陳飛白、孟九淵的存在,展現的是大都市背景下物和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可能:從大都市的“物流”中逃逸,回到自身與日常,物質生活理想與審美的自我想象可在對于“美”的日常發(fā)現中交融,現實和詩意在其間輕盈過渡。而讓《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中的周素格得以短暫抽離現實的空間則更為久遠。曾經有過真正理想生活、深受文學藝術撫慰的她,抓住鐘點工來家中做清潔的機會,獨自一人來到市博物館參觀石器時代文物特展,一步就跨進三百萬年前,于更為浩遠、廣闊的人類文明中拓展出更加無限的時間和空間。

      如何讓生命始終保持流動?理想與現實怎樣取舍權衡?此岸與彼岸能否自如泅渡?蔡東在小說中并未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將更多的可能性投注在人物的具體行動中,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去認清和質疑時代的某些既定的法則和標準。

      與此同時,蔡東的文字中流露出的現代人的游移與迷茫,也照應了這個時代彌漫在人們心中隱忍的彷徨。這背后依舊是對那一個古老命題的追索:我是誰?從哪里來?又該去向何處?在物欲充斥、遍地成功的現代社會里,裹挾的力量無處不在,對于“古典”的重溫與親近,用這個時代稀缺的甚至是遠逝已久的某種品質來撫慰自己,或許也是人們在困頓迷失的處境中被喚醒的本性,從中進行思考、改變、自救,直至內心澄明。竹林里的嵇康,西湖上的張岱,退隱石湖的范成大,通達之士披發(fā)跣足于天地江湖,于浮華塵世間自有一份自足的閑適與寧定。蔡東為人物心中悲悶尋找疏解的出口,回歸古典,切近內在,讓精神得以喘息。

      三、 后撤: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在面向未來、積極進取的時代召喚下,幾乎每一個人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扮演著“進步者”的角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持續(xù)不斷的進城故事就是典型,懷著要在平凡的世界里過不平凡人生的希望,將自我的價值寄托在未知的遠方。《天元》中所體現的職場“狼文化”與“蜂文化”,更是一種讓人高度保持“運作”的精神力量,個人的價值被種種指標量化。但在蔡東所塑造的人物中卻不乏“后撤者”,如《我想要的一天》中的王春莉,《天元》中的陳飛白,《凈塵山》中的張亭軒,他們從社會中“撤退”出來,試圖在“后撤”中獲得一種精神性的保全。的確,人生的邊界處常常隱藏著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法觀察到的可能性,因此,探索的過程本身,也是在引導著人們逐漸認清自我生命的限度。

      王春莉突然決定辭去工作離開家鄉(xiāng),去異鄉(xiāng)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在寫作上天賦尚淺的她,對于自己創(chuàng)作的期冀是文學經典巨著《紅樓夢》。盡管得到的冷眼、嘲諷、責罵遠超于理解,她依舊笨拙地探索著自己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她四處旅行,廣闊的世界也在向她敞開。就像穆齊爾的長篇小說《沒有個性的人》里的主人公烏爾里希所意識到的那樣,對他們來說,生活的可能性比平庸的、死板的現實性更重要。

      陳飛白有序細致的生活方式、頗具儀式感地前往地鐵摘下“一步致勝”的廣告牌、墨竹紙箋上寫就的詩在男友何知微前往盈泰證券參加面試、以體驗者的身份經歷那多次讓陳飛白“落敗”的最后一題時涌入其腦海,在那一刻,他理解了陳飛白的“后撤”與“不瞄準”?;仡櫠说南嘧R過程,陳飛白因何知微的古意氣質一見鐘情,提筆寫下的“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讓陳飛白滿懷著相識已久的親密感。他們能深夜相視對弈,彼此會心,他們的互相理解在追求卓越、前進的社會氛圍中形成了一個獨異的價值共同體。但在現代都市背景下,二人古典式的愛情故事又何嘗不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呈現,這一份完滿獨一無二,難以復刻。由此我們不禁反問,在現代社會里,不含雜質地“成為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蔡東在《凈塵山》中給出了一種回應。

      《凈塵山》中的父親張亭軒曾是一名高中音樂老師,為追求自我毅然辭去穩(wěn)定的編制工作,成為一個文藝閑人。父親的“后撤”在幼時的張倩女眼中無疑是英雄之舉。畢業(yè)后張倩女奮力工作,在全球著名的通信公司華躍擔任項目經理,當她在跟父親電話交談中流露出對高強度工作的疲倦與對“自由”的向往時,父親以“別瞎折騰”“遵守秩序”“大有可為”作為告誡。多年前的張亭軒曾莽撞地拒絕過世界,苦心鉆研書法、國畫、演說技巧,未能等到伯樂的賞識與厚待,反而吸引了不少小城里的庸人看客,只能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聊以自慰。與友人談論《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互相恭維對方是“留州甄士隱”,談及浪蕩子秦鐘臨終時的大徹大悟,與張亭軒自身的落寞處境形成了頗有意味的互文,滋補理想的唯一“正途”,卻是一開始為自己摒棄的功名利祿這條路。張亭軒的身上曾閃爍過理想主義的星光,但在他與世俗、命運互搏的過程中,自己消滅了自己,理想幻滅之后的慘傷令人唏噓。如楊慶祥所注意到的,張亭軒的失敗“并不僅僅在于他在現實面前退步,更在于內心世界的潰敗”⑩,他是“偽裝的藝術家”。

      當鮮活的生命遭遇固化的人生,沖破固然需要勇氣,困守也同樣艱難。事實上,家庭中一人的后撤,往往由其他成員在原有的社會晉升機制中艱難前行作為支撐和代價?!秲魤m山》中是作為內科醫(yī)師的母親多年的隱忍與苦心付出。《無岸》中已經啟動多年的理想物質生活與女兒高昂的留學費用形成了沖突,本該是家中支柱的丈夫童家羽卻懷有“我要是沒被生下來該有多好”的退避心態(tài),這讓柳萍不得不接受“受辱訓練”,乞求在單位那里能爭得周轉房的名額?!赌咎m辭》中的李燕在疏通人情與個人努力下成功在高校升任副高,而丈夫陳江流卻仍在“一所暮氣沉沉的中職學校里,做一名可有可無的美術老師”。后來陳江流遭遇職業(yè)危機,最終還是李燕出面為丈夫謀劃周旋。逃離俗世的輕逸,是因為仍舊另有人負重前行。

      蔡東曾在訪談中回應:沒有經過滯重的輕盈不是一種真正的輕盈。與早期小說中致力于美好碎裂后的彌合不同,在《我想要的一天》《無岸》《凈塵山》《布衣之詩》等小說中,蔡東不再嘗試修復些什么,而是深究人生之苦,洞悉人心的曖昧與隱秘。蔡東對于“后撤者”的態(tài)度,也可以與尼采對頹廢問題的態(tài)度進行對照,人物的“后撤”無論體現的是“真理還是謬誤,虛構或謊言,僅就它們自身而言并無任何價值,只有就它們同生活的關系,就它們是促進還是妨礙生活來看,它們才具有積極或消極的價值”。因此,蔡東寄希望于古典與藝術,而每一個古典意象背后所體現的哲學與詩學,都可以視為蔡東對于人物的一種救助。它們服務于人物正在成長抑或是正在沒落的生活,無論這些人物的生活是完滿還是貧乏,精神層面的“無家可歸”讓他們需要古典、藝術與文學,以此重新培養(yǎng)對生活的洞察力與觀點。在這個意義上,蔡東所追求的古典,遠非一種單純的藝術審美,而是作為一種意志,即使是在消費主義與功利主義全面入侵個人生活的情形中,她也依舊承認一種“古典”的可能性。

      李德南曾在一篇評論中將蔡東的寫作風格概括為“現代古典主義”,在直面現代人精神處境的同時,又對人之為人抱以古典式的態(tài)度,認為個體及其內宇宙是一個浩瀚的所在。蔡東通過細膩、敏銳、共情的文字給予讀者生活的啟示,有意識地為人物留存古典審美空間,賦予生活張弛伸縮的彈性。古典的追求所開辟的價值空間或許夾雜世俗化的傾向,相較于徹底的洗禮更像是溫和的改良,但從中得到的安寧,哪怕只有片刻,都是真實而令人欣喜的,即使是在嘆息和徘徊之中,也有可操作的理想主義。從古典中尋求新的行動力量,在失落中重拾自我的個性,去守護最為基本的價值,構建有內聚力的生活,蔡東筆下的現代城市生活也因為古典審美的基質而獲得了另一層深度和內在。

      注釋:

      ①蔡東:《在全世界找到一張桌子——〈我想要的一天〉創(chuàng)作手記》,《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220頁。

      ②蔡東:《木蘭辭》,《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166頁。

      ③蔡東:《無岸》,《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46頁。

      ④蔡東:《無岸》,《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53頁。

      ⑤蔡東:《無岸》,《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53頁。

      ⑥蔡東:《無岸》,《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第53頁。

      ⑦楊慶祥:《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上海文藝出版社2022年版,第137頁。

      ⑧皮埃爾·布爾迪厄、J.C.帕斯隆著,邢克超譯:《繼承人:大學生與文化》,商務印書館2021版,第28頁。

      ⑨何平:《日常世界的痛楚和等量的喜悅——蔡東小說論》,《當代作家評論》2022年第1期。

      ⑩楊慶祥:《小說即“往生”——讀蔡東》,《文藝爭鳴》2013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古典生活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高考中的古典概型
      怎樣讀古典詩詞?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古典樂可能是汪星人的最愛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廉江市| 上犹县| 张家口市| 峡江县| 荆门市| 饶平县| 弋阳县| 乳山市| 澎湖县| 含山县| 巩义市| 密山市| 太白县| 汾西县| 济源市| 孟连| 罗甸县| 资中县| 文成县| 九龙县| 从化市| 南木林县| 泾阳县| 法库县| 前郭尔| 隆安县| 翁牛特旗| 耿马| 临颍县| 安西县| 封丘县| 河北省| 大渡口区| 徐汇区| 剑阁县| 孟村| 五河县| 渝北区| 玛曲县| 望江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