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社會轉喻的人名命名機制研究
      ——以《全國姓名報告》常用姓名為例

      2023-11-13 11:19:18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姓名命名新生兒

      鄭 艷

      (1.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重慶 400031;2.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蘭州 730070)

      專有名詞學(簡稱專名學)是語言學一個分支(Algeo,2010:93)[1]。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提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2];孔子在《論語·子路》中提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3];荀子的《正名篇》系統(tǒng)闡述命名與社會約定俗稱問題:“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4]。中西學者們都對名稱和命名進行了研究,我國學者多集中于名字與文化關系研究,注重闡釋名字的文化寓意和其教育訓迪之作用,如宋朝蘇洵為蘇軾、蘇轍所作的《名二子說》,宋朝黃庭堅為陳師道所作的《陳師道字說》,清朝段玉裁為龔自珍所作的《外孫自珍字說》,民國熊十力為徐復觀改名所作的《復觀改字說》等都是命名研究的傳世經(jīng)典。這些學者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語言學和專名學的發(fā)展。

      人名命名學(anthroponomastics)是專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包括對個人或群體名字的研究,重點探究詞源,但近來的研究更強調命名模式的歷史發(fā)展和名稱選擇的共時性研究(Hough,2006:17)[5]。縱觀學界,關于人名研究,前人研究更多聚焦于描述和分類(Lawson,216:185)[6],例如馮爾康(1996)[7]分析了17世紀中國滿族人命名特征;沙志利(2007)[8]運用古漢語語料分析了漢朝人名字特點及命名心理;孫淑玲(2009)[9]分析了狄更斯主要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技巧;張荷、詹王鎮(zhèn)(2010)[10]對比分析了北京市1978年出生和2008年出生的漢族人名的歷史變遷;杜文濤(2016)[11]系統(tǒng)研究了唐宋時期敦煌人的命名問題,指出那個時期的中國人命名具有強烈的粗野性特征;劉東旭(2017)[12]通過分析坦桑尼亞人對“中國人”的認知流變及意涵,探析了命名與人際關系之間的勾連;韓園園(2019)[13]運用人類學研究方法,通過田野調查研究非遺傳承人的命名活動。這些描述性和分類性研究為命名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素材,但并沒有深度觸及人們命名的認知機制和命名的社會文化屬性。

      社會專名學(socio-onomastics)是命名學和社會學的交叉學科,是當前人名命名學的前沿學科,認為名稱根據(jù)其使用的社會、文化和情境領域而有所不同,它借鑒了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追蹤和分析名字的起源與傳播(Ainiala,2016)[14]。另外,Langendonck和Velde(2016)[15]提出命名的認知研究法,側重研究名稱在特定社會語境中的語用語義特性,強調命名的認知理據(jù)?;诖耍疚幕谡J知社會語言學基本觀點,建構命名社會轉喻機制,以中國公安部發(fā)布的2019年和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為語料,佐以北京語言大學古代漢語語料庫,探析中國常用人名的命名機制和規(guī)律,反窺當代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

      一、社會轉喻命名機制

      在我國,名字在古代指名與字號,古代男子一出生就命名,二十歲成人,行冠禮又加字,合稱“名字”,后來在字之外,又有號,自稱用“名”,別人為表示禮敬,以字或號相稱,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是一個人身份的載體和象征。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廣義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名稱;狹義的姓名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

      命名自古至今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命名學本身具有跨學科性,與語言學、地理學、地圖學、歷史學、宗譜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和文學批評等其他學科有關(Algeo 2010:93)[1]。名稱根據(jù)其使用的社會、文化和情境領域而有所不同,社會專名學借鑒了社會語言學的方法追蹤和分析這一現(xiàn)象,該學科研究特定社會語境中的命名,尤其關注名字的變異,重點關注(參見Ainiala,2016:413)[14]:

      (1)對人名流行程度的變化進行研究;

      (2)對名稱創(chuàng)新(也被稱為名稱時尚)分布進行研究;

      (3)對命名理據(jù)進行研究。

      認知命名學主要探析名稱后面的認知理據(jù)?;诖?,本文提出社會認知命名學,主要從社會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基本觀點出發(fā),在特定社會語境中,解析名字的命名、認知理據(jù)和社會傳播問題。根植于特定社會文化語境的轉喻,既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能力,也是一種重要認知過程,在這個認知過程中,一個概念實體(事物、事件、屬性)或載體提供了在同一個認知域中與另一個概念實體(事物、事件、屬性)的心理通路(K?vecses and Radden,1998)[16],即用一個概念實體代替另一個概念實體,例如我們用一個人的特定屬性代替整個人就是典型的轉喻,當然轉喻的運作受控于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當我們給人起名時往往要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概而述之,關于命名的社會認知轉喻機制,其工作機制可以用圖1進行例示。

      圖1 命名的社會認知轉喻機制模型Fig.1 Social cognitive metonymic mechanism model on Naming

      如圖1所示,社會認知轉喻命名機制有以下主要環(huán)節(jié):

      第一、特定語言表達形式肇始于特定使用者,例如人們對新生兒起名字,父母或者特定人物有權決定該新生兒用什么名字,這個時候擁有命名權的人就是特定人名的創(chuàng)造者。

      第二、在人們復雜的認知網(wǎng)絡體系中,命名對象往往會擁有百科知識型的特征,與此同時,人們在對新生兒起名字時受到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例如家族傳承、文化傳承、美好期待和特定社會事件等因素,而命名者在經(jīng)濟原則促使下往往運用轉喻機制,以部分代替整體,選取一個或若干個主要特征進行代稱,即通過轉喻用一個認知概念通達另一個認知概念(K?vecses,2015:19)[17],例如人們選擇姓氏時往往會根據(jù)父親姓氏,起名時用到反映家族輩分的字,然后再選取具有正能量或者反映起名者美好期望的字,例如中國人起名字用到“明”字,表示“明亮,清晰明亮”,甲骨文以“日、月”發(fā)光表示明亮,小篆從月囧,從月,取月之光,從囧,取窗牖之明亮,“明”突顯了起名人對新生兒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第三、有命名權者確定新生兒姓名后,該新生兒的姓名就會通過一定的儀式確定下來,例如當前要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注冊,同時該小孩的名字在家庭、家族、村落、城鎮(zhèn)等層面進行社會傳播,完成主體間性的建構(趙永峰2020)[18],從而成為新生兒的重要身份標記。

      當然,命名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人們對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愿望(馮爾康,1996:66)[7]?!懊炙。谛囊?,沿于時尚,因時變遷”。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獨特寓意,有的寄托了父母期盼,有的反映出流行文化,有的銘刻著鮮明時代烙印。因此,命名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為,而是人們基于特定社會文化背景,受到命名原則制約,通過基于經(jīng)濟原則的轉喻機制,突顯了新生兒的特定特征,當該名字確定以后,就會不斷擴散,最終實現(xiàn)社會化。

      語言的使用頻率決定概率和系統(tǒng)選擇(Halliday 1991,1993)[19-20],各個時代的常用名作為高頻出現(xiàn)的語言符號表達,既反映了人們命名的一種選擇性傾向,也反映了社會文化特征的時代變遷。下文以中國公安部發(fā)布的2019年和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為語料,佐以北京語言大學古代漢語語料庫,運用命名的社會認知轉喻機制模型對我國公民常用名進行系統(tǒng)分析。

      二、常用人名分析

      上文述及,在命名時命名者往往以自己的社會背景和立場視角為重要認知參照點,運用轉喻機制,對命名對象的某個特征進行突顯,對命名對象用語言進行身份標注。主要突顯四大特征,下文對十大姓氏和十大常用名用字進行系統(tǒng)分析,探析人們命名的社會認知機制。

      1.姓氏的社會認知機制

      姓氏認定家庭成員身份,其傳承方式與生物學特征的遺傳方式大致相同。命名者首先通過轉喻機制選取一個姓氏,突顯傳承家族血緣概念,即家族傳統(tǒng)在姓氏中得到彰顯。宛志文(2002:708-709)[21]指出,“姓”從女,從生,本義為生,生者為母;姓氏表明所生家族的字。另據(jù)冷啟明(1991)[22]觀點,中國人的姓肇始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起著“明血緣、別婚姻”的作用,一個姓及其族人往往由一位老祖母傳承下來。從西周青銅器銘文可以考證的姓不到30個,幾乎都帶有“女”旁,例如“姬”“姜”“好”“妃”“婭”“媧”“婢”“嬉”“姒”“嬴”;氏是姓的衍生分支,早期為貴族男子的專稱。春秋之前姓氏為貴族所有,到戰(zhàn)國時期平民老百姓開始擁有姓,到兩漢時期姓氏合并。我國社會進入男性為中心的父系社會之后,新生兒開始隨父姓。據(jù)公安部2019和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百家姓分別為:

      上文述及,當給新生兒冠以姓名時,姓具有家族血脈標志性,選擇性較小,但有趣的是,我國新頒布的《民法典》第1015條明確規(guī)定,自然人一般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我國姓氏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演進和民族文化積淀中形成了“子(女)從父姓”的傳統(tǒng)習俗,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特別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后,子女隨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隨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頻有出現(xiàn)。從2020年新生兒姓氏選取情況看,隨母姓與隨父姓的比例為1∶12。這也昭示著在姓氏取向上女性主義意識在快速增強,這也是當前一大時代特征。

      另外,從2019 和2020 年報告來看,“羅”“高”“韓”“鄧”“莫”“孔”“向”“?!薄皻W”的排名發(fā)生了變化,其中“羅”“韓”“莫”“孔”“向”的排名提前一名,而“高”“鄧”排名退后一名,另外“歐”跌出2020年百家姓名單,“?!便昧?020年百家姓最后一名。與此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百家姓中擁有女旁的姓氏并不多,只有“姜”“姚”姓,這也說明在歷史的變遷中,母系氏族的隨母姓的傳統(tǒng)逐漸被極大地削弱了。

      表1 2019年百家姓一覽表Tab.1 List of top 100 surnames in 2019

      表2 2020年百家姓一覽表Tab.2 List of top 100 surnames in 2020

      2.名字的社會認知機制

      名從口,從夕。夕,夜里。夜里昏暗,對方不識,即自稱其名以告(宛志文,2002:429)[21]。人名是人類生存重要條件,為了區(qū)別個體,以示身份,以利參加集體勞動,人們不得不擁有特定標簽稱呼,因此名字要早于姓氏出現(xiàn)。本文依據(jù)公安部發(fā)布的2019年和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追蹤各個年代我國人口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具體數(shù)據(jù)詳見表3。

      表3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Tab.3 Top 10 charactersmost used in decades

      那么,如上文所述,人們在對新生兒進行命名時,關于新生兒的認知域會被激活,新生兒往往擁有百科全書式信息,命名者受經(jīng)濟原則促使,只有運用轉喻機制提取個別特征進行命名。本文語料顯示,往往會有三大特征通過社會認知轉喻機制得到突顯,而這三大特征也構成特定語言使用的社會認知動因(文旭2019)[23]。

      (1)文化傳承

      專名學在描述和解釋文化的交際維度模式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人是社會動物,人類社會自始至終離不開語言交際,而如果沒有簡短的符號來表述或者指稱人,交流就無法進行,專名的產(chǎn)生,是因為通名已經(jīng)無法完成交流的需要,例如“昨天上午代表新生講話的那個學生,我的高中同學,大學一年級三班,172厘米高,65公斤重,講話很洪亮……”,不如直接說該同學的名字直接,因此命名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而當社會需要對特定個體進行命名時,命名者命名時往往立足于自己所處的時代,囿于文化“桎梏”,往往選擇符合時代文化特征的名稱。

      梁漱溟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中曾說,“倫理關系即表示一種義務關系,一個人似不為其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為他人而存在著”。又如張東蓀在《理性與民主》中論道:在中國思想上,所有傳統(tǒng)的態(tài)度總是不承認個體的獨立性,總是把個人認作“依存者”(Dependent Being),不是指其生存必須依靠于他人而言,乃是說其生活在世必須盡一種責任,無異于為了這個責任而生(參見梁漱溟,2011:88)[24]。Backhaus(2020:210)[25]指出,人們在命名時有時會沉浸在過去。所以,當前語料顯示,國人在命名時多選用古代人們的命名理念和方式,這既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也說明人們在反思經(jīng)濟的過快發(fā)展,從而丟失了很多傳統(tǒng)價值觀念這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

      中國人在命名時,男性多用偉岸強壯之字,例如“偉、強、剛、軍、勇、超”,女性多用溫柔惠良之詞,例如“玉蘭、玉梅、燕、娜、芳、麗、娟、倩、霞”。但值得注意的時,歷經(jīng)改革開放,2010年開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加得到彰顯,這也反映在對新生兒的命名上,2010年以后大量使用古代(近代)漢語的溢美之詞進行命名,例如男性最常用名“浩宇”來自明朝時期的《泉翁大全集》和《衡廬精舍藏稿集藏\四庫別集》。

      ①自心自性,我也。浩浩宇宙,非我乎?《泉翁大全集》

      ②余檢圖而辨緯浩宇宙之竒詭。《衡廬精舍藏稿集藏\四庫別集》

      2010年以后,女性最常用名“欣怡”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的《普曜經(jīng)佛藏\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和唐朝《柳宗元集集藏\四庫別集》。

      ③消諸塵勞。普獲安隱。面目欣怡。爾時龍王見斯光明。《普曜經(jīng)佛藏\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

      ④今天子興教化,定邪正,海內(nèi)皆欣欣怡愉,而仆與四五子者獨淪陷如此,豈非命歟?《柳宗元集集藏\四庫別集》

      另外據(jù)北京語言大學古漢語語料庫,2010年到2019年十大男性和女性常用名均來自古代文言文。

      (2)美好期待

      起名字是一種詩意的行為(John&Algeo,2000)[26],人們在起名字時都希望以最美好的形式來寄托最美好的期望,因此名字凝聚著父母長輩的深情厚意和美好期望。中國人在起名字時習慣采用表示強壯、勇猛、有勁、愛國的字作為男孩名,選擇表示文雅、善良、愛情、漂亮和嬌柔的字,或者花卉、寶石名稱用作女孩名(宋嚴綿、曹志赟,1986:68)[27]。這都是起名者對命名對象的一種美好期待和良好祝愿,這也是運用認知轉喻讓特定的字詞代替一種美好的期許,例如,根據(jù)公安部2019年和2020年《全國命名報告》,1959年及以前女性命名中最常見的有“秀英”“桂英”“鳳英”“玉英”“蘭英”都有“英”字,英字五行屬木,其主要意義如下:

      ①花。例如:彼其之子,美如英《詩·魏風·汾沮洳》

      ②美好。例如:劉備有英名。《三國志·魏志·程昱傳》

      ③才能出眾。例如:英才冠三軍?!顿浐闻泄俨啤罚▍⒁娡鹬疚?002:306[21])

      “秀蘭”“玉蘭”“桂蘭”,都有“蘭”字,蘭五行屬木,其主要意義如下:

      ①蘭草,澤蘭,有香氣,秋末開花,可供觀賞。例如: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冻o·九歌·少司命》

      ②蘭花,葉子細長,花味清香。例如: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俄椉管幹尽?/p>

      ③木蘭,一種香木。例如: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肚俺啾谫x》(參見宛志文2002:141[21])

      “秀珍”“玉珍”都有“珍”字,珍字五行屬火,其主要意義如下:

      ①珠玉之類的寶物,例如:珍寶隋珠,不知佩兮?!稇?zhàn)國策·楚策四》

      ②珍貴的,稀有的,例如:珍林嘉樹,建木叢生。《后漢書·馬融傳》

      ③特指精美的食品,例如: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秴问洗呵铩罚▍⒁娡鹬疚?002:775)[21]

      概而言之,“英”“蘭”“珍”承載著滿滿的正能量和美好前程,預示著前途美好,命名者運用這些字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表達對名字擁有者舉首戴目和美好祝福。

      (3)社會事件

      在某些情況下,名字的選擇或使用不僅可以揭示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社會底蘊。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歷史必定由一系列重大社會事件編織而成。在新中國的發(fā)展歷史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人民生活中最偉大的事件,這一蔚為壯觀的事件標志著中國由此走向獨立富強。在對新生兒進行命名時,命名者往往會運用轉喻機制,突顯這一社會事件,并將此元素納入名字之中,例如1959及以前中國男性命名,“建國”“建華”“國華”位列前三,慶祝新中國誕生,“明”“志明”“德明”則預示著一個光明世界的到來,“軍”突顯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對共和國軍人的尊重,“平”寄托著和平的彌足珍貴。

      1960-1969 年,男性名字最常用字排名前三的為“軍”“勇”“偉”,1970-1979 年男性名字最常用字排名前三的為“勇”“軍”“偉”,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所處歷史時代的主要特征,例如中蘇關系交惡,中美尚未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我國開展三線建設等等,突顯了為軍事斗爭做好準備的時代語境。

      1980-1989 年男性常用字排名前十的分別為:“偉”“磊”“勇”“濤”“超”“強”“鵬”“軍”“波”“杰”其中“磊”“濤”“超”“鵬”“波”“杰”的排名首次進入前10,這也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用極大熱情投入經(jīng)濟建設,例如那個時代主要特征有,改革開放進入試驗階段,小平同志的白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人們下海投入市場經(jīng)濟建設,人們希望通過自己努力出人頭地等等。概而言之,“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姓名是中國人的第一張名片,是社會交往必不可少的符號,是文化與家族傳承的標識,也是時代特征的一面鏡子。

      3.規(guī)律與趨勢

      張荷、詹王鎮(zhèn)(2010)[10]指出,人名一直以來反映命名者的社會心理和精神風貌,同時也反映整個社會的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狀況。從2019年和2020年《中國姓名報告》反映出一些重大社會變化。

      第一,姓名從雙字向三字發(fā)展。名稱是具有獨特外延、固有的基本意義(Langendonck& Velde,2016)[15],而人名是身份的重要標志,在特定語境中具有獨特的外延,但是鑒于語言的自身局限性,由于人口眾多,人名往往會被重復,那么為了避免重復,人們漸漸傾向于選擇三字姓名。根據(jù)2019年《全國姓名報告》,我國除部分少數(shù)民族外,戶籍人口姓名長度多為2至4個字。二字姓名為單姓單名、三字姓名為單姓雙名或復姓單名、四字姓名為復姓雙名,超過4個字的姓名比較少見。全國戶籍人口中,三字姓名占比84.3%,二字姓名占比14.0%,四字姓名占比0.7%,其他字數(shù)姓名占比1.0%。

      第二,男性姓名從粗曠向儒雅發(fā)展。根據(jù)《全國姓名報告》,2019 年戶籍登記新生兒共1179 萬,其中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 個名字依次為:“浩宇”“浩然”“宇軒”“宇航”“銘澤”“子墨”“梓豪”“子?!薄白榆帯薄拌黝!?,具體數(shù)據(jù)分布見表4。

      表4 2019年男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及其在新生兒中所占比例Tab.4 Top 10 names most used by male newborns in 2019 and their proportion among newborns

      從表4數(shù)據(jù)來看,男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名字全部是兩個字,并且都如上文所述來自文言文,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并且在1 179萬登記戶籍的新生兒中,浩宇、浩然、宇軒、宇航、銘澤、子墨和梓豪分別都占到新生兒萬分之十以上,另外,排名前十總人數(shù)達到了139 943人,占到新生兒118.69/000。根據(jù)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在2009年及以前男性十大常用名主要集中在比較粗狂、直白的一些用字上,例如“軍”“強”“濤”“偉”曾經(jīng)4次上榜,如表5所示。與此同時,通過對比,本文發(fā)現(xiàn)男性用名自2019年以后表現(xiàn)出缺乏“陽剛”之趨勢,值得思考。

      表5 2019年及以前年代男性十大常用名用字上榜頻次一覽表Tab.5 Frequency list of top 10 most used male given names in 2019 and before

      第三,女性姓名從柔弱到典雅發(fā)展。根據(jù)《全國姓名報告》,2019年出生并已經(jīng)進行戶籍登記的女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詩涵”“欣妍”“雨桐”“佳怡”“佳琪”“梓萱”。具體數(shù)據(jù)分布見表6。

      表6 2019年女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10個名字及其在新生兒中所占比例Tab.6 Top 10 names most used by female newborns in 2019 and their proportion among newborns

      從表6數(shù)據(jù)來看,女性新生兒使用最多的名字均為兩個字,并且如上文所述他們來自文言文,展現(xiàn)了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與此同時在1 179萬登記戶籍的新生兒中,“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詩涵”“欣妍”“雨桐”“佳怡”“佳琪”分別都占到新生兒萬分之十以上,另外,排名前十常用名的總人數(shù)達到了178 172人,占到新生兒151.12/000。另外,根據(jù)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在2009年及以前女性十大常用名主要集中在比較柔弱、艷麗的一些用字上,例如“靜”“麗”“敏”曾經(jīng)4次上榜,如表7所示。

      表7 2019年及以前年代女性十大常用名用字上榜頻次一覽表Tab.7 Frequency list of top 10 most used female given names in 2019 and before

      三、結語

      個人名字是最典型的名字。人們?nèi)〉拿值臄?shù)量和類型,以及指導人們選擇名字的原則,都有高度的文化特異性(Langendonck and Velde 2016:51-52)[15]。本文以2019年和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為語料,踐行跨學科研究理念,以認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構建了人名命名社會轉喻機制模型,在此基礎上提出姓名是基于特定社會語境,命名者基于經(jīng)濟原則運用轉喻突顯了家族傳承、文化傳承、美好期待和社會事件等元素,最終為新生兒貼上一個專名標簽,通過在家庭、家族、村落等傳播,最終在戶籍管理機構登記,從而成為他/她重要的身份標志。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自1949年至今,姓名歷經(jīng)社會變遷與發(fā)展,展現(xiàn)出三大規(guī)律和趨勢:(1)姓名從雙字向三字發(fā)展;(2)男性姓名從粗曠向儒雅發(fā)展;(3)女性姓名從柔弱到典雅發(fā)展。誠然,如Hough(2016)所述,社會專名學借鑒了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在過去幾十年里逐漸發(fā)展了起來,但關于專名的起源、社會傳播、語義和語用功能等問題還需要學學人齊努力,共奮進,此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猜你喜歡
      姓名命名新生兒
      命名——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梁潮印箋·姓名章戢孴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56
      給新生兒洗澡有講究
      導致新生兒死傷的原因
      姓名的『姓』字為什么是『女』旁?
      有一種男人以“暖”命名
      東方女性(2018年3期)2018-04-16 15:30:02
      為一條河命名——在白河源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8
      新生兒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檢查什么病?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找朋友
      海外英語(2013年1期)2013-08-27 09:36:04
      昭通市| 钦州市| 临沧市| 綦江县| 荆门市| 平乡县| 江都市| 东明县| 同德县| 柳河县| 二连浩特市| 宕昌县| 巩义市| 河东区| 阜平县| 赤壁市| 五峰| 门头沟区| 阿瓦提县| 海林市| 周至县| 沈阳市| 漳平市| 新丰县| 田东县| 淮阳县| 万盛区| 泽州县| 肥西县| 宾阳县| 湘阴县| 永泰县| 科尔| 荣昌县| 稻城县| 渭南市| 桃园县| 南京市| 怀仁县| 班戈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