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淺
佳作風采
文化園展區(qū)里有一個展位,名字叫“靴尖上的美麗”,吸引了很多女孩的注意。展位里用標識牌標注了三個區(qū)域:圖片區(qū)、實物區(qū)和創(chuàng)意區(qū)。
圖片區(qū)是最靠外的區(qū)域,圖片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網上下載的關于一些女靴發(fā)展歷史的圖片,如:新疆樓蘭出土的距今已有4000年的羊毛女靴,照片底下配著相關文字:這個靴子由靴筒和靴底兩部分構成,堪稱“世界第一靴”。第二部分是展主的奶奶為她親手縫制靴子的各種照片,照片里的老奶奶戴著一副眼鏡,神情專注地做著手中的活計。第三部分是展主自己設計靴子的草稿圖,每幅圖上都有設計者一次次修改的痕跡。
挨著圖片區(qū)的是實物區(qū),架子上擺放的所有靴子都是展主和她的奶奶親手縫制的,基于這份精細的手作和濃濃的親情,這里更讓人駐足。靴子按照制作的時間進行擺放,最吸引人的當屬第一只和最后一只。第一只靴子的制作時間是展主一歲的時候,是奶奶為她縫制的一雙紅色布面小老虎靴子,粉線繡成的虎須,黑線繡成的眼睛,綠線繡成的眉毛,腦門中間則是白色絲線繡成的“王”字,栩栩如生,著實可愛。這雙靴子高約20厘米,聽展主介紹,這個高度足以保護一個小孩子的踝關節(jié)。最后一只靴子的制作時間是展主的奶奶八十歲生日的時候,是她親手給奶奶制作的一雙靴子,布底藍面,左腳的靴幫上繡著一棵松樹,右腳的靴幫上繡著一只仙鶴,以此表達對奶奶“福壽安康”的祝福。
最后一個區(qū)為創(chuàng)意區(qū),這里只放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許多空白的卡片,桌子的中間放著三個盒子,上面分別寫著:懷舊、科技、其他。此區(qū)的目的就是讓同樣喜歡設計靴子的人把自己對靴子的設計理念用文字表述出來,或者用圖片呈現出來,并留下聯系方式,分別放在不同的盒子里。展主會按照不同的設想,建立不同的社群,聚集更多有相似理念的人。
順著人流走出這個展區(qū),我發(fā)現很多時尚的女孩在這個炎熱的夏季依然穿著靴子,讓我不禁想起歷史學家郭沫若《詠鞋詩》中的句子:“憑誰踏破天險,助爾攀登高峰?!?/p>
【北京市通州區(qū)陸辛莊中學】
點評
小作者按照空間順序,為讀者介紹了“靴尖上的美麗”這個展區(qū)內的三個區(qū)域,展示了人類的智慧、審美以及對文化的傳承。在介紹的過程中抓住了不同區(qū)域的不同特點,分別運用了分類別、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在這篇說明文中還融入了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可見構思的巧妙與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