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黎黎 楊彩云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005年8月1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fā)昂揚。
2023年10月7日至8日,一場重要會議——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
在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今天,我們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可以讀懂什么?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p>
幾個月前,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兩個結合”意味著不僅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運用條件融會貫通,還要對中國實際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然于胸、運用自如。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的一番話,揭示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聚焦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總書記鮮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創(chuàng)新理論——
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并將其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還充分運用、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資源,并使之持續(xù)生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
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明確要求: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
這次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總書記再次強調這一要求,并對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展現新氣象新作為,提出了“七個著力”。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從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九個堅持”概括宣傳思想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到黨的二十大從五個方面重點部署文化建設工作,再到“七個著力”的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既有宏觀層面的整體指導,又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
在剛剛落幕的杭州亞運會上,從吉祥物“江南憶”、會徽“潮涌”、獎牌“湖山”,到洋溢江南韻味的亞運場館,從亞運村“文化小屋”的非遺體驗,到累計推出30條城市采風路線……傳統(tǒng)文化底蘊匯聚成“中國式浪漫”,傳遞著泱泱大國的文化自信與時代內涵。
透過北京冬奧會、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一個亙古亙今、日新月異的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
實踐充分表明,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將其視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全國,考察文化遺產,探尋文明根脈。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步入殷墟博物館,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總書記點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p>
到世界文化遺產山西平遙古城調研,強調要“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從對歷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
“5000年的歷史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認清了5000年,我們就會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化自信的底蘊、底氣也是這么形成的。了解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我們才能更深刻理解現在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愿望?!?019年12月,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來到濠江中學,與同學們談古論今。
古與今、回顧與展望,文化猶如一條紐帶,連接了過去和未來,傳承了悠久的歷史文明與樸素的現實奮斗。
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了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更是體悟到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yè)的新使命。正如多年前,習近平在一篇序文里寫道:
“今天,我們踏著來自歷史的河流,受著一方百姓的期許,理應負起使命,至誠奉獻,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chuàng)造生生不息?!?/p>
(源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