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也都在成為“吃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不僅人類對美食趨之若鶩,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也是“美食家”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吧!
食蟹獼猴:趕海達人
食蟹獼猴是猴科、獼猴屬哺乳動物。它們喜歡在退潮后到海邊覓食螃蟹、貝類等海洋生物,因此得名。除此之外,食蟹獼猴長著一條比身體還長的尾巴,因此又叫“長尾獼猴”。
食蟹獼猴還有一個稱號——趕海達人。食蟹獼猴的水性極好,甚至可以潛水,自然很容易捉到螃蟹、貝類等食物。每當(dāng)有所收獲時,食蟹獼猴會找一些石頭,用來敲開貝類堅硬的外殼。不僅如此,吃螃蟹才是食蟹獼猴的絕活。它沒有復(fù)雜的工具,卻能夠幾乎一點兒都不浪費地把螃蟹吃得干干凈凈。
當(dāng)然,食蟹獼猴也不會總待在水中,它們?nèi)壕釉谏种校矚g攀藤上樹或穿梭在峭壁巖洞中,行動十分靈活,也會摘取各種果實來享用。
鸚鵡:吃辣能手
提起鸚鵡,相信你的腦海中跳出的第一個詞語大概率是“模仿”?!胞W鵡學(xué)舌”確實是它們的一個特殊本領(lǐng)。不過,一部分鸚鵡的“吃辣”本領(lǐng)也令人驚訝。
“辣”并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是辣味素經(jīng)過痛覺的神經(jīng)末梢傳遞給大腦的一種反射。而鸚鵡口腔內(nèi)的神經(jīng)對痛覺并不敏感,所以鸚鵡“不怕辣”,反而辣椒紅紅綠綠的鮮艷色彩更能吸引它們的注意,使其胃口大開,類似于人類喜歡色彩繽紛的水果一樣。
海獺:剝海膽大師
海獺是一種肉食性的哺乳動物,活潑好動,經(jīng)常在水中嬉戲和玩耍。覓食時,海獺喜歡潛入海底捕撈海膽、牡蠣、鮑魚或其他軟體動物,把獵物夾在腋下。游到水面上之后,它們會一口氣享受一頓豪華的“海鮮大餐”。據(jù)說,海獺一次最多能攜帶25只海膽。
海膽的外部長有尖刺,海獺怎么吃?海獺有一種“去殼秘術(shù)”:它們會先浮在水面上,再拿出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把石頭放在自己的胸腹部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海膽,狠狠向石頭上撞,直到把海膽的外殼敲碎。
飽餐過后,海獺會將石頭藏到腋下,以備下次吃“海鮮大餐”時使用。
紅松鼠:甜品“發(fā)燒友”
甜食能夠讓人心情變好,許多動物也喜歡,比如北美地區(qū)的紅松鼠。
紅松鼠的主要食物來源為各種堅果、種子、蘑菇、漿果或昆蟲。冬天時,食物難覓。這時候,紅松鼠會依靠自己制作的楓糖漿來熬過寒冷的冬天。
紅松鼠會先用尖銳的牙齒在糖楓樹上咬出深深的凹槽,讓糖楓樹的汁液緩緩流出,等待足夠的時間后,汁液中的水分基本被蒸發(fā)干,剩余的汁液濃稠而甜蜜,正是紅松鼠所喜愛的楓糖漿。
烏鴉:開貝殼高手
由于腦容量較大,烏鴉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之一。它們對許多食物都感興趣,因此有“美食家”的稱號。
烏鴉跟人類一樣,可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比如,一些生活在海邊的烏鴉,以牡蠣、貽貝等軟體動物為主要食物??墒牵迪牶唾O貝都長著堅硬的外殼,烏鴉怎么吃到牡蠣和貽貝殼里的肉呢?
千萬別小看烏鴉的智慧,它們不會只用蠻力,而是選擇把自身優(yōu)勢最大化。它會叼起貽貝,振翅高飛,將貽貝扔到地上。貽貝的殼被摔爛了,烏鴉就可以輕松吃到里面的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