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將領(lǐng)。另外三位是白起、廉頗、王翦。
李牧駐守于代郡、雁門郡,以防匈奴。他優(yōu)待兵士,嚴格訓練,頻繁偵察,但軍令就一條:不許出戰(zhàn)!膽敢出戰(zhàn)者一律斬首。這免戰(zhàn)牌一掛就是好幾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縮入營壘,堅壁清野,匈奴來襲擾也都無功而返。
李牧幾年不戰(zhàn),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趙王也受不了了,認為李牧膽怯,把他撤換了。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策略,頻頻出擊,結(jié)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答應不再干涉他的軍事策略。
李牧回去后,又是幾年不出戰(zhàn)。但他可沒閑著,練兵抓得很緊,比打仗還忙。經(jīng)過數(shù)年的經(jīng)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憋足了勁,寧可不要賞賜也情愿與匈奴決一死戰(zhàn)。而匈奴則松懈了。
李牧決定決戰(zhàn)。他采用誘敵深入的戰(zhàn)術(shù),先派大批牧民驅(qū)趕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zhàn)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后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lǐng)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騎兵。
兵家的思想,講究一戰(zhàn)而定。戰(zhàn)爭不是打過來打過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做任何事都是這個道理。多少事,都誤在頻頻動作。為什么頻頻動作?無非是一種焦慮情緒。
小心你的“焦慮性動作”,那是最能毀掉你的。
(嘉林秀摘自《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江蘇文藝出版社丨讀客文化,小栗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