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云
“柿子家里擺,福氣自然來。”
最喜在秋色斑斕中行于壟上阡陌,籽粒飽滿的蕃麥脹鼓鼓地吐著穗子,細長翠綠的長桿被壓彎了腰,農人在艷陽里,掰下這豐收的喜悅。圓溜溜的“一串鈴”小南瓜綴滿藤蔓,像一群頑童在清風里時隱時現(xiàn),在碩大的瓜葉間,嬉玩捉迷藏。扭頸回眸,就被一樹樹橙紅鮮亮的柿子驚艷了,宛若一盞盞迷你小燈籠,玲瓏剔透綴滿枝間,那鮮紅誘人的蜜果兒,難怪詩人贊它“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它攜著秋的絢爛與自然之靈韻,那瑩潤如玉的光澤里,盈滿祥瑞與喜慶,這“吉祥果”里,儲滿了我往昔歲月的甜蜜記憶。
在20世紀施行包產到戶那會兒,我好運連連的爺爺,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通過抓鬮,把生產隊那匹威武剽悍的青騾子牽回了家。緊接著,又抓到村東頭向陽坡的一棵大柿樹。當爺爺哼著秦腔、咂巴著旱煙鍋子邁進門,看到一筐筐火紅的水晶柿子,他樂呵呵道:“柿子家里擺,福氣自然來?!边@可是以往的稀缺之果,母親放幾枚在灶臺邊的溫水罐里,做我們最稀罕的泡柿子。不消三日,硬邦邦的柿子就泡得軟糯香甜,澀味全無,咬一口能美得味蕾生花。家鄉(xiāng)人以柿釀醋,那種用古法釀制的果醋,淡黃清亮,無論拌面或炒菜,綿醇的香味中略帶果香。懂大道古理的大爺爺說,這種由北宋就開始釀制的柿醋,曾被帶進宮中,帝王食之龍顏大悅,古時是被作為貢醋,進貢朝廷的。
那年春日去北京游老舍故居,一進院門就看到兩棵開滿黃花的柿子樹,那油綠碩大的花萼,擎舉著嫩黃小巧的花冠,滿樹的蜂喧蝶翩,美妙無比。一旁的導游說,老舍鐘愛柿樹,一到秋日,紅彤彤的柿子綴滿枝間,所以老舍夫人為此院取名“丹柿小院”。晚唐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的“柿有七德”,即:“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觀,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崩仙嵯壬钫J可的是嘉實可啖,我深有同感。這木本糧食,在我早年就讀的高中,一到“秋深霜露重”的夜晚,上完晚自習回到宿舍肚子就唱起“空城計”。從鄉(xiāng)下來的同窗舍友,帶一包軟糯香甜的火晶柿子,再拿上家里用五谷雜糧炒熟磨粉制成的“炒”,將兩者珠聯(lián)璧合一番攪拌,那香噴噴的“柿子拌炒”,是我們學生時代最貪戀的美味消夜,食之連夢里都帶著香甜。
我18歲那年深秋,父母帶我去西安治療。那是我手術后第一次被雙親用輪椅推上街,看到一家老字號的黃桂柿子餅門店前食客如流,父親也買來讓我們嘗鮮。那棗泥味的柿子餅,麥香里裹著柿香棗香,入口酥甜軟糯,滿口留香。這“味過華林芳蒂”的小吃,店門口的招牌上配著仲殊的贊柿詞“神鼎十分火棘,龍盤三寸紅珠。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輕飛去”。寥寥數(shù)語,將這清含冰蜜似仙丹的紅柿,寫得如食仙果,仿佛隨時都會飛天成仙
店門口地攤上,一個有腿疾拄拐杖的小伙,看我癡癡地呆望著他仿齊白石畫的一籃紅柿,那憨態(tài)淳厚的用筆,紅艷喜慶的柿子,讓圍觀者對他的畫技贊不絕口。他隨即取下這幅畫要贈與我,還隨手在下方寫下:愿你“柿柿”順意、心想“柿”成!在那個前路迷惘、病痛纏身的秋日,那幅畫讓我淚水漣漣。同是天涯淪落人,父親也將一包香甜軟糯的黃桂柿子餅放置在他的臺案上。
金風徐徐,秋云如花,當火紅的柿子暈染了秋之絢爛,愿那香甜如蜜之味,潤澤味蕾也怡養(yǎng)性情,愿大家在“柿柿”如意中,把每一天都過成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