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2年9月,《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修訂后,編制說明的工作要求發(fā)生變化。本文以推薦性國家標準為例,對編制說明的主要內容、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旨在為標準起草工作組規(guī)范編寫編制說明提供參考,幫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掌握編制說明審查重點,共同提高國家標準報批材料質量。
關鍵詞:推薦性國家標準,編制說明,問題,建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01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Preparation of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s
ZHANG Xin-ni
(Shandong National Standards Technical Review and Assessment Center)
Abstract: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Management Measures in September 2022, the requirements for preparing the instructions will change. Taking the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common problems of the preparation instruction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 drafting working group to prepare the preparation instructions, help the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grasp the review focus of the preparation instructions, and joi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submitted for the approval of national standards.
Keywords: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s, preparation instructions, problems, suggestions
1 引 言
編制說明是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材料,對標準文本進行補充說明,是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說明的編寫,能夠反映標準條款形成過程,包括標準起草工作過程、標準內容確定和試驗驗證以及標準與法律法規(guī)協(xié)調情況等。編制說明的審查,能夠了解標準制修訂的過程規(guī)范性、標準技術內容的合理性、標準體系的協(xié)調性、標準實施建議等重要內容。在標準發(fā)布實施后,編制說明還能夠起到支撐標準宣貫解讀的作用。
隨著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逐步規(guī)范,標準化工作者對編制說明的重要性[1]、編寫要求[2,3]、常見問題[1-5]等進行了研究。作者在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材料審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編制說明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標準起草工作組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如何正確編寫編制說明理解不準確。標準起草工作組對編制說明的編寫重視程度不高,部分要求的編寫內容簡單甚至省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編制說明的審查把關不嚴。
為了進一步提高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材料質量,更好地完成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本文對推薦性國家標準編制說明的主要內容、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2 編寫階段
國家標準制定程序分為預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報批階段、出版階段、復審階段和廢止階段[6]。為保證標準質量,起草工作應嚴格按照制修訂程序要求進行。不同階段編制說明的編寫內容與標準草案完善情況存在對應關系。
起草階段是計劃下達后到形成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的階段。在起草階段,編制說明應初具雛形。編寫內容包括起草組構成、起草單位分工、起草人所做工作,主要技術內容確定的依據(jù)、試驗驗證分析、標準草案編寫結構等基本內容。
征求意見階段是發(fā)出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后到形成標準草案(送審稿)的階段。在征求意見階段,編制說明的編寫任務主要是補充征求意見的工作情況。根據(jù)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說明征求意見方式、征求意見的單位、意見的處理情況等。
審查階段是發(fā)出標準草案(送審稿)后到形成標準草案(報批稿)的階段。在審查階段,編制說明的編寫任務主要是補充標準審查情況和表決情況。會議審查可以通過視頻會議進行,相關材料包括會議紀要、會議截圖、參會人員名單等。
報批階段是上報標準草案(報批稿)后到形成標準草案(出版社編輯稿)的階段。在報批階段,編制說明的編寫內容主要根據(jù)審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補充。
3 主要內容
2022年9月,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了修訂后的《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并將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實施?!豆芾磙k法》將編寫主體由“負責起草單位”調整為“起草工作組”,并對編制說明應編寫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刪除了原第十六條中的“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或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建議”“廢止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建議”兩部分內容,增加了新第二十七條中的“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的起草情況,以及是否合規(guī)引用或者采用國際國外標準,并說明未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因”“涉及專利的有關說明”兩部分內容。本文按照《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要求規(guī)定,對編制說明十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
3.1 工作簡況
工作簡況包括任務來源、制定背景、起草過程等。《管理辦法》中刪去了“協(xié)作單位、主要工作過程、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相關要求。
編寫任務來源時,推薦性國家標準應說明下達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基本情況,包括計劃號、標準名稱、制修訂類型等。
編寫制定背景時,簡要說明標準制修訂的目的意義。
編寫起草過程時,應分別記錄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報批階段工作過程。征求意見階段關鍵是征求意見的時間、征求意見單位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意見的處理情況等,意見分歧較大的,應重點說明論證過程。審查階段關鍵是會議紀要和委員簽字表,包括時間、地點、參會委員、會審結論等。
3.2 國家標準編制原則、主要內容及其確定依據(jù)
編寫編制原則時,至少應包括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采標標準的編制原則應增加GB/T 1.2—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guī)則》。根據(jù)標準類型不同,編制原則可以增加GB/T 20001《標準編寫規(guī)則》中相應的分部分標準;根據(jù)與強制性國家標準配套情況,編制原則可以增加依據(jù)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編寫主要內容及其確定依據(jù)時,不宜抄錄標準草案的全部內容。首先,要根據(jù)標準類型確定核心技術要素,說明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然后,對應給出主要內容的論據(jù)。編寫修訂類型的標準時,應增加修訂前后技術內容的對比。關鍵技術指標的技術水平變化,可以通過列表的形式給出;增加或刪除的技術指標,也可以直接采用文字描述。
3.3 試驗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技術經濟論證,預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編寫試驗驗證的分析時,產品類標準,涉及指標要求的,進行試驗驗證的主要目的是檢驗產品能否達到設計指標。試驗方法類標準,進行試驗驗證的主要目的是檢驗試驗方法的精密度、檢出限等,證明試驗方法具有復現(xiàn)性。編寫綜述報告時,可以重點描述前期預研工作,分析標準重要作用,如保障人身健康、提高產品質量、規(guī)范服務流程等。編寫經濟技術論證時,可以與預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相結合。
3.4 與國際、國外同類標準技術內容的對比情況,或者與測試的國外樣品、樣機的有關數(shù)據(jù)對比情況
編寫同類標準技術內容的對比情況時,應全面列出相關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同類標準。進行標準水平對比時,對比指標類型是否一致、指標技術水平高低等。通過對比不同標準技術指標的差異,分析國際標準是否完全適用于國內情況。編寫需要配套使用標準樣品時,應說明標準樣品的研制情況。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涉及國外樣品、樣機的對比情況。
3.5 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的起草情況,以及是否合規(guī)引用或者采用國際國外標準
《管理辦法》對編制說明應編寫的主要內容新增加了采標標準標準說明工作要求。編寫本部分時,采標標準應列出采用國際標準的標準編號、年代號、標準名稱和采標程度等基本情況,是否符合《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規(guī)定,是否符合相應標準化組織版權要求等。自主制定的國家標準,應說明未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因,如同步制定國際標準、沒有同類國際標準、標準技術水平領先于國際水平等。
3.6 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相關標準的關系
編寫本部分時,首先,應列舉標準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系列標準、行業(yè)標準等,重點說明與法律法規(guī)中限制性要求有無矛盾、是否低于強制性國家標準限值等。也可以分析系列標準各部分的關系,描述各標準的側重點差異。最后,說明與現(xiàn)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國家產業(yè)政策是否協(xié)調。
3.7 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jù)
編寫本部分時,無重大分歧意見,可以僅列出章標題。重大分歧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包括:技術內容與其他國家標準不協(xié)調,審查會未通過等,應充分的分析后給出處理結果,記錄理由和處理過程。
3.8 涉及專利的有關說明
《管理辦法》將編制說明中涉及專利情況單獨列出。編寫本部分時,標準不涉及專利,可以僅列出章標題。標準涉及專利,應說明專利涉及技術內容的章條編號,必要專利信息披露表、證明材料、已披露的專利清單和必要專利實施許可聲明表等。
3.9 實施國家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措施、技術措施、過渡期和實施日期的建議等措施建議
編寫本部分時,標準發(fā)布方面,系列標準可以給出建議標準編號。標準宣貫方面,可以建議標準發(fā)布后由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標準解讀。標準實施方面,根據(jù)標準推廣應用需求選擇適當?shù)倪^渡期,給出建議實施日期等過渡辦法。
3.10 其他應當說明的事項
編寫本部分時,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主要包括:計劃調整的內容和完成情況,第一起草單位的變更情況,采標程度在等同采標和修改采標之間的調整,標準名稱的編輯性改動等。
4 常見問題及分析
本文選取了2021年批準發(fā)布的109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對報批材料中編制說明存在的問題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編制說明不存在問題僅17項,存在問題出現(xiàn)頻率高的前3個問題分別是工作簡況不完整、缺少實施國家標準的要求、缺少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的確定論據(jù)。
4.1 工作簡況不完整
4.1.1 標準名稱
標準名稱在起草過程中可能發(fā)生變化,常見問題是編制說明(報批稿)全文均使用調整后的標準名稱,未體現(xiàn)標準名稱調整過程。在“任務來源”中應描述下達計劃時的標準名稱,在標準名稱調整前沿用原標準名稱。根據(jù)標準名稱調整的原因和階段,在編制說明相應的工作過程中進行說明。常見錯誤理解是標準名稱調整無需進行計劃調整,無需在編制說明中提及。正確的處理方式,無論是編輯性改動還是實質性改動,均應說明。
4.1.2 采標標準名稱
按照GB/T 1.2—2020的規(guī)定,等同采標調整標準名稱屬于最小編輯性改動。國家標準名稱與國際標準中文譯名不一致時,需要在標準前言、編制說明等處說明調整原因。常見錯誤理解是國際標準中文譯名與國家標準名稱一致,與國際標準名稱不一致。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保證國際標準名稱與中文譯名對應,國家標準名稱與英文譯名對應。
4.1.3 起草單位署名
問題較多的還有起草單位署名。一是下達計劃時,部分起草單位署名不規(guī)范。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應為法人單位,起草單位名稱應與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對應完全一致,掛靠的組織、社會團體,重點實驗室、單位內設機構等均不能署名為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二是標準制修訂過程中起草單位的名稱由于機構調整、資產重組等原因發(fā)生了變化。第一起草單位的名稱變化,應同時在其他情況中予以說明。
4.1.4 工作過程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問題是工作過程階段描述不完整和關鍵信息描述不完整。工作過程階段描述不完整常見問題是僅描述了起草階段和征求意見階段,缺少審查階段,沒有會議審查情況、電子投票表決情況。關鍵信息描述不完整常見問題是征求意見階段和審查階段表述過于籠統(tǒng),沒有關鍵數(shù)據(jù)或數(shù)據(jù)不一致。例如,工作過程僅描述了征求意見的時間和方式,沒有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的4條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明等信息;工作過程僅描述了會議審查的時間、地點、結論,沒有參會人員,投票表決委員人數(shù)等信息。
正確的編寫方式,首先,應區(qū)分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報批階段,不應簡單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羅列。其次,關鍵數(shù)據(jù)與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會議紀要、電子投票等其他材料保持一致。
4.2 缺少實施國家標準的要求
常見問題是編制說明中沒有給出建議實施日期或給出建議實施日期不一致。通常情況下,大部分推薦性國家標準建議實施日期為自發(fā)布起6個月,少量推薦性國家標準發(fā)布即實施。
由于標準技術差異變化程度不同,涉及到技術改造周期、產品生產銷售周期千差萬別,無法對過渡期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標準起草工作組對過渡期的選擇應考慮標準的應用范圍,根據(jù)不同標準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shù)倪^渡期。
4.3 缺少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的確定論據(jù)
4.3.1 編制原則
常見的問題有:沒有使用GB/T 1.1最新版本、仍按照GB/T 1.1—2009編寫,GB/T 1.1—2020的標準名稱表述有誤,采標標準沒有按照GB/T 1.2—2020等。
4.3.2 確定論據(jù)
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如產品規(guī)格、性能要求、試驗方法等,確定過程需要進行科學嚴謹?shù)恼撟C,這是保障標準內容科學合理的重要方法。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問題包括缺少確定國家標準主要內容的論據(jù),無法判斷標準技術內容是否合理。
一般可采用試驗驗證分析或統(tǒng)計分析,表述形式可以適當?shù)剡\用圖、表、公式和文字描述結合,說明確定指標技術水平的分析論證過程,不應簡單表述為“指標合理”“技術有效”。論證過程產生的檢測報告、試驗報告等可以作為編制說明的附件。
5 改進建議
5.1 提高對編制說明重要性的認識
標準起草工作組,首先應提高對編制說明重要性的認識,重視編制說明的編寫過程。在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編制說明與標準草案同步編寫,記錄標準條款的論證、修改、完善過程,可以有效避免遺漏某一階段的工作,有助于規(guī)范標準制修訂過程。
5.2 理解編制說明編寫要求
標準起草工作組是編制說明編寫的責任主體,部分標準起草工作組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機會少,對編寫要求掌握不準確,對編寫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建議標準起草工作組編寫前應理解編寫要求、掌握編寫方法,明確專人負責編寫編制說明。
5.3 增加編制說明編寫培訓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標準化知識培訓中應增加編制說明編寫要求相關培訓。針對標準起草工作組常見理解偏差,普及編制說明的編寫依據(jù)、主要內容、常見問題、理解方式、編寫技巧等內容。
5.4 審查嚴格把關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標準審查階段嚴格把關,對報批材料中存在的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避免出現(xiàn)工作程序不規(guī)范等重大問題。報批材料退回后涉及報批標準退稿率,影響考核評估。
6 結 語
標準起草工作組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準確掌握編制說明編寫要求,直接決定了報批材料質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過程中對編制說明內容嚴格審查把關,有效保障了報批材料質量。為進一步提高國家標準報批材料質量,需要多方參與、共同努力,提高重視程度、規(guī)范編寫內容、把握審查重點。
參考文獻
[1]王玉紅,湯海榮,張文娜,等.標準編制說明的重要性及常見問題解析[J].中國標準化,2015(1):90-94.
[2]賈益娟,郭建萌.淺談企業(yè)標準編制說明的結構和編寫[J].航天標準化,2021(4):17-20.
[3]胡巍,陳琳,張祎.標準編制說明的編寫要求探討[J].船舶標準化工程師,2020(6):24-27.
[4]高俊莉,吳偉,陰曉亮,等.鐵道行業(yè)技術標準編制說明編寫研究[J].鐵道技術監(jiān)督,2020,48(6):2-5.
[5]趙曉紅.輕工行業(yè)標準編制說明常見問題解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22(1):46-48.
[6]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的階段劃分及代碼:GB/T 16733-199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張欣倪,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國家標準相關審評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