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07年元月,我從原長江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報告文學》(北京)執(zhí)行主編崗位移步《中國作家》雜志社。其時,《中國作家》雜志主政的是何建明先生(后任作家出版社社長、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經(jīng)該刊副主編蕭立軍先生舉薦,我受聘為《中國作家》雜志社副社長一職。后因種種原因,作協(xié)領導要求作協(xié)系統(tǒng)外聘人員一律不能擔任副主編(含副社長)以上職務。后來,何建明主編又任命我為“編務總監(jiān)”。此后,國內(nèi)外很多刊物版權頁上便有了“編務總監(jiān)”一職。
我在《中國作家·紀實》雜志編務總監(jiān)崗位上一干就是9年半,此前擔任副社長半年,累計10年。陪伴了何建明、艾克拜爾·米吉提、王山三任主編。見證了中國非虛構文學的蓬勃發(fā)展。
2009年8月,鑒于《中國作家·紀實》堆積如山的稿件,我看見了紀實文學作家如此勤奮、如此濃烈的文學熱度與高昂的文學激情,而紀實文學紙媒是如此單一,并且寡量,我給蕭立軍老師提議,能不能再辦一本非虛構文學類雜志。蕭老師當即表示支持,并鼓勵我說:“王夏,你完全有能力再辦一本新雜志?!蔽覇枺骸翱柲兀俊笔捔④娎蠋熣f:“湖南省作協(xié)主席水運憲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們?nèi)ツ莾嚎纯础!庇谑牵瑑商旌蟮囊粋€落暮時分,我們飛抵長沙,在水運憲先生招待的晚宴上,達成了共同辦好《文學界·中國報告文學》雜志的意愿。
回到北京,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籌辦新刊的工作。首先向時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的周明老師作了匯報,并得到了學會的大力支持。同意協(xié)辦,并列請了期刊編委。周明老師又提出了聘請時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傅溪鵬老師擔任該刊主編。周明和傅溪鵬兩位老師是中國報告文學領域資深作家、編輯家和領導者。由傅溪鵬擔任主編的《文學界·中國報告文學》于2009年10月1日面世:厚厚的224頁碼,大度16開本,四封為250克銅版紙、啞膜,內(nèi)文70克膠白印刷。封底“雄雞報曉”的國畫是傅溪鵬珍藏的范曾贈送的作品翻拍而成,其意義深遠,不可言喻。雜志大氣美觀,沉穩(wěn)雄厚。2009年10月號(本刊第一期)頭條刊發(fā)了主編傅溪鵬創(chuàng)作的《天安門城樓上的世紀交響》,洋洋35000余字。我目睹了老作家、大編輯創(chuàng)作此文的艱辛與嚴謹。他夜耕晝審,字字推敲,人品與文采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2011年 6月,中國當代著名文藝批評家李炳銀先生接任本刊主編。因為多種原因,本刊終止了與湖南作協(xié)方面的合作。2012年,本刊亦更名為《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從2009年10月創(chuàng)刊至今,本刊庚續(xù)15個年頭,出刊167期,正刊計發(fā)6500萬字作品,有近10000名作家給本刊投稿,有近4000人次作品得以發(fā)表,有近100名大家給本刊賜稿,他們是:梁衡、蔣子龍、王巨才、陳昌本、張勝友、忽培元、周明、傅溪鵬、李炳銀、叢維熙、柳萌、王宗仁、何西來、何建明、徐剛、艾克拜耳·米吉提、李延國、李春雷、趙瑜、蔣巍、郝敬堂、陳啟文、紀紅健、李青松、鐵流、李朝全、劉裕國、賈宏圖、豐收、王宏甲、張雅文、梅潔、畢星星、韓小惠、王玉芳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與本刊有不盡的文學情緣,他們是本刊的中流砥柱。如:王偉舉、裔兆宏、盧戎、江雪、王健生、鄭旺盛、王成章、劉雙紅、余艷、歐陽偉、賈鴻彬、姚嵐、周鵬程、李燕燕、張國榮、羅雄懷、杜永先、林雪兒、吳惠英、王鴻鵬、錢犁、邢小俊、馬忠元等,正是這些中國文壇人物和文學棟梁支撐了本刊賴以生存并綿延不盡的發(fā)展。
在此,謹向這些作家深表謝忱!
唯此,從本期起開辟本專欄……
第一集
導師 李炳銀
李炳銀,曾用名,李三江(農(nóng)歷1950年6月25日——),出生于陜西省臨潼縣鐵爐鄉(xiāng)廚李村。1969年2月入空軍服役;1972—1975年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評論專業(yè)學習;1975年7月,入國家出版事業(yè)管理局工作;1979后,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藝報》、創(chuàng)作研究部分別從事文學編輯和創(chuàng)作研究工作。曾任中囯作家協(xié)會研究室學術秘書,負責日常工作。1998年被評聘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研究員。1970年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評論家。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會長,多次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評選委員會副主任。2000—2004年任《報告文學》主編,2011—2021年任《中國報告文學》主編、《中國百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叢書編委會文學組組長、《中國報告文學理論建構叢書》(四卷)主編等。著有《文學感知集》《生活·文學與思考》《中國報告文學流變論》《小說藝術論》《二十世紀中國報告文學的風景》《中國報告文學的凝思》《國學宗師?——胡適》等,編著近百種。曾兩次獲得中國社科院當代文學研究會優(yōu)秀成果獎:《中國報告文學的凝思》2012年獲首屆中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2023年7月,榮獲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授予的“中國報告文學事業(yè)終身成就獎”等。
文學成就:
著作目錄——
《文學感知集》? ?時代文藝出版社,1987.
《當代報告文學流變論》?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生活·文學與思考》? ?解放軍出版社,1996.
《國學宗師——胡適》? ?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
《小說藝術論》? ? 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
《中國二十世紀報告文學的風景》?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中國報告文學的凝思》? ?作家出版社,2009.
發(fā)表于全國各地報刊的論文,尚有未結集的計約80余萬字。
擔任主編著作目錄——
《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大系》(10卷)? ?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
《中國報告文學經(jīng)典書系》(11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949—2009中國報告文學選》?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讀本》(上下)?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
《中國新世紀報告文學經(jīng)典》3本?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中國精神·我們的故事》8卷? ?山西希望出版社,2016.
《中國創(chuàng)造故事叢書》7卷? ?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
《大記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報告文學》3卷? ?安徽文藝出版社,2018.
《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年選1995—2022》27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
《中國報告文學理論建構叢書》4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
等等編著近百部。
名家 王偉舉
王偉舉,湖北宜城人。畢業(yè)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1974年開始在《湖北文藝》發(fā)表作品,其后在《長江文藝》等刊物發(fā)表短篇小說《在河那邊的村子里》《彎彎的豆角》《花地》等數(shù)十篇,其中短篇小說《別了,巴城公社》獲得長江文藝短篇小說佳作獎。1989年出版短篇小說集《花地》;20世紀90年代改寫報告文學,先后在《報告文學》《芳草》《湖北日報》《長江文藝》《北京文學》《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等報刊發(fā)表中短篇報告文學《摩登農(nóng)民》《羅漢果》《夏新梅還債》《凝聚的群山》《飛旋的世界》《五山茶經(jīng)》《漢江在呼喚》《東方底特律之夢》《超越神話》《一個中國版的希波格拉底誓言》《探秘火山口上的溫州》《轉型中國——東莞進行時》《八坊十三巷——甘肅文化的新地標》《忌日》等。結集出版報告文學集《飛旋的世界》《東方底特律之夢》《超越神話》等。著有長篇報告文學《世紀滄?!贰斗谇搴拥膬号畟儭贰栋嬴B為什么朝鳳》等。其中《超越神話》獲得人民文學報告文學征文獎,長篇《汾清河的兒女們》獲得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
另有電視劇本、散文、文學評論多(部)篇。
曾任襄樊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襄樊市文聯(lián)秘書長、湖北省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文學感悟:
一條艱難的路
我們這代人,一直懷念20世紀80年代報告文學的盛世輝煌。在當今新時期的“大時代”和自媒體泛濫的“微時代”面前,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作品,也無法再現(xiàn)徐遲《哥德巴赫式猜想》式的輝煌。我曾經(jīng)一直對報告文學的不可替代性信心滿滿,但近來卻深感在“大時代”與“微時代”的夾縫里“生存”日愈艱難。自認為窮盡畢生技能精雕細刻的精品,會被一句“敏感”輕松拍死,在各行各業(yè)圈地成風、內(nèi)卷加劇的環(huán)境中,對于我們這些基層寫作者,未來的報告文學之路注定日漸艱難。然而無論多么難走,總還是要走下去的,因為熱愛。
名家 盧戎
盧戎,中國作協(xié)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青島市作協(xié)副主席。
出生于海濱城市青島,幼年隨父母支邊寧夏,在大漠灘涂埋下了西北情結,鍛造了堅毅的性格。學醫(yī)、經(jīng)商、創(chuàng)業(yè),最終執(zhí)著于自己的夢想拿起了筆,將悲憫與擔當安置于文字之間,書寫靈魂的紋路。無數(shù)次說走就走的獨行,眾多的歷練和采訪,使她貼近世相百態(tài),飽覽人情冷暖。她熱愛詩歌,將詩意的表達滲透于作品,使其更具可讀性和藝術感。她的心持久地被弱勢群體的苦與樂盈滿,撰寫了大量的志愿者、盲人、殘疾人等題材的報告文學。通過筆尖的呼吁,給他們帶去希望和力量,使他們得到屬于自己的聲音和溫暖,同時也給讀者以啟迪。作品獲得山東省“精品工程獎”、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教育圖書獎”、中國童書榜“百佳童書獎”等諸多獎項,還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作專題朗讀推介。
文學感悟:
堅守真實性的表達,是報告文學寫作的根基。要獲取詳實的、有價值的素材,無不伴隨著艱苦的探索過程。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有著刻骨銘心的采訪心酸,同時充滿了各種未知的挑戰(zhàn)。寫報告文學,需要勇氣和堅毅的性格。多年前從接觸報告文學開始,我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沒想到現(xiàn)實比夢想要殘酷得多。當多次面臨困難甚至絕境的時候,我從沒想過放棄,那完全是出于熱愛。這樣的堅守不僅僅是單純熱愛報告文學這種表達方式,而是紛繁錯綜的當下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狀態(tài),深深地吸引著我不斷地去挖掘,并由這樣的藝術表達,安放內(nèi)心涌動的好奇和悲憫,我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責任。而每次得到讀者的反饋和認可,都感覺很值得,也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
人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在他年富力強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使命。這樣一群人使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那件大事。一次,我與幾個盲人學生一起共進晚餐,眼前的一幕使我感到震驚,那時就覺得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什么。我走進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事,用心陪伴他們共同面對厄運,接納自己。他們釋放了苦澀的淚水,把微笑永遠綻放在我的記憶中,那璀璨的光照亮了我,使我對生命的認知越來越清晰。于是我的朋友圈里殘疾人朋友越來越多,我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尋找真正的自己。在得知大量的讀者跟著我的文字一起成長時,我的創(chuàng)作視角就更多地聚焦弱勢群體,著眼于小人物的命運。他們成為這些年我創(chuàng)作的重點作品。
我深知,思想性是優(yōu)秀報告文學的最可貴之處,作品往往通過藝術地呈現(xiàn)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滲透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理性思考和正確判斷,從而給讀者的思想和行為起到積極的參照和啟示作用。這就對報告文學作家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縝密的思維方式和嫻熟的藝術表達能力,同時要具備社會學家的鉆研精神:這一切都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清晰自己的不足,學習永不止息。唯愿自己能夠不斷積聚能量,去書寫更多的人情冷暖,盡可能多地去照亮別人。以悲憫的目光去關注世界,以更真實的藝術表現(xiàn)來準確生動地存留當下時代印記,寫出有價值的作品,并為報告文學賦予真正的意義作出一點努力。
責任編輯/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