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浚源
最近,往昔的神童張炘煬成為人們熱議的人物。他10歲參加高考進入大學,13歲讀碩士,16歲讀博士,成為當時“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中國最年輕的博士”,引發(fā)驚嘆聲一片。后來,他因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而受媒體批評。如今,已經(jīng)28歲的他沒有固定的工作,要求父母兩三個月給他打一萬塊錢,甚至認為可以靠父母一輩子不工作。他現(xiàn)在“完全沒有買房的想法”,反向人說“無業(yè)無房無貸一身輕不好嗎?”
往昔的神童不但未如預期的那樣功成名就,反而喪失自立自強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成為泯然眾人的啃老族,這不禁使人唏噓。曾經(jīng)光明璀璨的星逐漸黯然失色,我不免發(fā)問:“神童”為何掉下神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碧觳胖挥薪?jīng)過適當?shù)慕逃囵B(yǎng),才能夠成為人類群星中閃耀的堪大用之才。張炘煬的“仲永之殤”源于他父母對他激進而功利的教育。他10歲參加高考,分數(shù)超二本線47分,入讀天津工程師范學院。以他的天資,若復讀一年,大概率能考上一流高校??上垶詿母改副惶摌s蒙蔽了雙眼,為了“全國最小大學生”的榮耀,毅然決然地將兒子送進了大學校園。此時,年幼的張炘煬失去了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被強行塞入了更高的圈層,他與周圍的一切顯得格格不入。事情往往是這樣的:適當為火扇風可以讓火燃得更旺,呼嘯的狂風只會讓小火苗在無助中熄滅;合理的施肥有利于樹苗茁壯成長,可一旦過量,就會使樹苗因肥力過剩而枯萎。超前教育可以激發(fā)天才的潛力,可若毫無限度地揠苗助長,則會適得其反。“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睆垶詿母改溉裟苊靼走@一點,多給他一些成長的時間,不執(zhí)著于“神童”的光環(huán),如今的中國也許會多一顆耀眼的新星。
張炘煬父母的“半百之痛”也源于對孩子自由成長空間的不斷壓縮。心理學家李雪曾說:“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將在那里體會到痛苦?!焙⒆硬皇歉改傅睦m(xù)篇,他們應當有對自己人生的抉擇。父母需要做的,是以自己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為孩子提供建議,并支持孩子的選擇。張炘煬在父親的有意引導下,不斷跳級,不到兩年,他便完成了小學6年的課程。有老師勸其父母,說孩子太小,就算智力超群,心智還沒跟上,不妨緩一緩,讓他享受一下童年,可其父母卻鐵了心干涉其成長,一開學便把他送進了初中校園。張炘煬雖然學習能力很強,獨立生活能力卻幾乎為零,父母便包辦他生活的大小事務(wù)?!笆覆徽搓柎核?,即使張炘煬的學歷已經(jīng)到了研究生,其生活自理能力還停留在小學生階段。教育家、哲學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未成年之前就像兒童,如果我們破壞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人的成才之路上,“天賦”變?yōu)椤疤碡摗保苍S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間,正如網(wǎng)友評論所說:“他嘴上說的是父母欠他一套北京的房,其實是父母欠他一個自主選擇的人生。”
“神童”掉下神壇,固然可歸因于失當?shù)慕逃透改傅目刂?,但張炘煬沒有固定的工作,靠父母接濟生活,還有其本身“擺爛”“啃老”的言論,也都讓大眾對“神童”大失所望。博士畢業(yè)后,張炘煬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銳氣,他一度迷茫,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提起未來,張炘煬說了八個字:“得過且過,隨他去吧?!眴适ё粤⒆詮娨庾R,失去奮斗動力,墮入混沌深淵,張炘煬如同迷失于虛名迷霧中的航船,彷徨中不知未來的航向。
我認為,張炘煬作為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即使失去了曾經(jīng)“神童”的光環(huán),掉下了高高的神壇,也應該擺正心態(tài),不慕虛名,不眷過往,奮發(fā)向上。做平凡人,干平凡事,也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平凡的位置閃耀光芒。
【簡評】本文探究張炘煬掉下神壇的原因——張炘煬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張炘煬的自由成長空間被不斷壓縮。恰當?shù)慕逃碚摰囊鲈鰪娏苏f服力。作者還把矛頭指向了張炘煬本人,對他喪失自立自強意識的“擺爛”現(xiàn)狀進行了批評。文章的分析有條有理,所論具有現(xiàn)實意義。(指導老師:劉薇薇)